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無錫市天主堂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無錫市天主堂教堂建築面積1270.36平方米,長56.36米,寬18米,總高18.6米。新建鐘樓高達60米,建築面積約為600平方米。教堂為哥特式,平面呈十字形,磚木結構具有中西結合的建築風格。

哥特式建築的風格是多種傳統的風格融合而成,飛扶壁[1]是哥特大教堂革命性的建築技術之一,使教堂擺脫厚重的牆壁也能高聳入雲,讓教堂的高頂的重量通過飛扶壁而傳遞到地面,使得大面積的玫瑰窗[2]可以在牆壁上出現,牆壁的承重減輕,大教堂整體也更加堅固。飛扶壁上也滿是精美的雕刻,中世紀的工匠們內心最在乎的是,讓上帝看見他們的用心。

目錄

教堂信息

教堂名稱:無錫市天主堂

教堂主保:大聖若瑟

所屬教區:南京教區

教堂聯繫電話:0510-82618086

郵編:214000

地址:江蘇省無錫市梁溪區民主街86號

乘車路線:158路115路98路85路79路60路29路柯蘭公寓站下

彌撒時間:夏季:平日:7:00 主日:8:30

         冬季:平日:7:30  主日:8:30

歷史沿革

公元1640年,上海意籍畢方濟神父來到無錫,在三里橋內塘河邊購地3畝,建造平房9間,為過路神父住宿之用。1707年法籍傳教士隆盛來無錫傳教,教會得到發展,為照顧婦女兒童集會的方便,教友們在畢方濟神父所建平房處,建造一座小聖堂,這就是三里橋天主堂的開端。

「百年禁教」期間,教堂被毀。1844年以後,葛必達、桑理爵二位法國傳教士先後來無錫主持教務,他們恢復了三里橋天主堂。1872法籍傳教士郎懷仁升任江南教區主教,因原有教堂太小,便在原址建造了一座教區最大的教堂。該教堂在1891年 的「無錫教案」中燒毀。

1892年法國傳教士彭安多總鐸重建了現在的天主堂,並新建神父樓一座。「文革」中教堂被占用,鐘樓被拆。1978年,無錫市政府撥專款對教堂進行修繕,1980年恢復宗教活動。1991年在教堂左側建造南京教區修女院大樓一座。1994年教堂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無錫天主堂恢復鐘樓、建造了綜合樓,同年教堂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