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無將大車(詩經)

無將大車(詩經)

目錄

【原文】

無將大車①,

祗自塵兮②

無思百憂,

祗自疧兮③

無將大車,

維塵冥冥④。

無思百憂,

不出於熲⑤

無將大車,

維塵雝兮(6)。

無思百優,

祗自重兮(7)。  

【注釋】

①將:用手推車。大車:牛拉的載重車。

②祗(Zhi):只。自塵。招惹灰塵。

③疧(qi):生病。

④冥冥:昏暗的樣子。

(5)熲(jiong):火光,亮光。

(6)雝(yong):遮掩。

(7)重:拖累。

【譯文】

不要把那大車推,

只會惹得塵滿身。

不要去想憂心事,

只會得病傷身體。

不要把那大車推,

只會揚起層層灰。

不要去想憂心事,

只會越想越不明。

不要把那大車推,

塵土飛揚遮天日。

不要去想憂心事,

只會加重心中累。

【讀解】

推車惹來滿身灰,憂心導致心病累,這種人生感慨飽含着沉重的挫折感,發出這般感慨,既是勸解自己,又是勸戒他人二不要自尋煩惱,不要去做勞而無功反受累的事。但是,人生來似乎就總在參與和逃避的悖論中循環,似乎這擺脫不掉這樣的尷尬局面。參與吧,費勁費力,付出了汗水和心血,不僅得不到好報,還經常招來不滿、非議、妒忌,結果是羊肉沒有吃到,還慧來一身臊。逃跑吧,又總想以某種方式來證明自己的存在,不甘心通這江湖,逍遙山林,雖然身在江湖,心卻在朝廷,家事國事天下事盡入夢中來。

也有被迫參與的時候。車在那裡,你不得不推。非推不可,明為會惹來滿身灰塵,還是得去推。被迫逃避的痛苦在傳統中甚至不遜於被迫參與。剪不斷理還亂的憂患意識總如幽靈一樣隨時都如現,雖然有車,就是不讓你推,不讓推則無比失落和煩惱。

不即不離的超脫狀態在實際當中雖然很好,卻難於達到。我們很難只埋頭拉車不抬頭看路,也不可能只看路不拉車。看路就會有憂慮和恐懼,拉車也會有招惹是非麻煩的可能。如何是好,似乎並無標準答案。有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有人甘心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有人功成身退,有人急流勇進。在無可選擇之中仍然有選擇。[1]

【簡介】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詩經〉在先秦叫做〈詩〉,或者取詩的數目整數叫《詩三百》,本來只是一本詩集。從漢代起,儒家學者把《詩》當作經典,尊稱為《詩經》,列入「五經」之中,它原來的文學性質就變成了同政治、道德等密切相連的教化人的教科書,也稱「詩教」。[2]

《詩經》中的三百零五篇詩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謠。「風」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即「十五國風」,共一百六十篇。「雅」是正聲雅樂,是正統的宮廷樂歌。「雅」分為「大雅」(用於隆重盛大宴會的典禮—)和「小雅」(用於一般宴會的典禮),一共有一百零五篇。「頌」是祭祀樂歌,用於宮廷宗廟祭祀祖先,祈禱和讚頌神明,現存共四十篇。《詩經》的三百零五篇詩歌,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倫理、天文、地理、外交、風俗、文藝各個方面,被譽為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對後世產生過深遠的影響。[3]

《詩經》編輯成書的年代約在春秋後期,據說孔子曾經刪定過〈詩經〉。到漢代,傳授《詩經》的有四家。齊國轅固所傳的《詩》叫《齊詩》,魯國申培所傳的《詩》叫《魯詩》,燕國韓嬰所傳的《詩》叫《韓詩》,魯國毛亨所傳的《詩》叫《毛詩》。東漢時,《毛詩》得到了官方和學者們的認同,逐漸盛行,齊、魯、韓三家《詩》逐漸衰落以至亡佚。現在我們見到的《詩經》,就是毛亨傳下來的,我們這裡選錄的《詩經》,原文主要依據清代阮元校訂的《十三經註疏》,並廣泛參考了其他研究《詩經》的專著。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