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维规
方维规[1] 毕业院校、上海外国语学院,北京第一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学院77级德语系本科毕业留校任教,北京第一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中德联合培养研究生。985特聘教授。1997年至2000年任哥廷根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2001年至2006年任特利尔大学语言文学传媒学院传媒系暨汉学系研究员,并自2002年获德国教授学位以后,任教于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与特利尔大学。2006年起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文艺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
方维规 | |
---|---|
出生 | 上海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教授,博士生导师 |
知名于 | 在特利尔大学、哥廷根大学、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2006年起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知名作品 |
《20世纪德国文学思想论稿》 《文学话语与历史意识》 《20世纪德国文学思想论稿》 |
德文专著五部,中文专著三部,编著四种,译作四部(中译德,德译中),论文百余篇。
目录
人物经历
1986年至2006年在德国学习和工作, 获哲学博士学位和德国教授学位,先后在特利尔大学、哥廷根大学、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2006年起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2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入选者。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中西比较诗学、比较文学、概念史、文学社会学、海外汉学研究。 论文: 《“文学社会学”的历史、理论和方法》,《社会科学论坛》,13/2010,.... 《鸦片、传教与帝国主义政治——基督教布道理念在19世纪中国的困厄》,载《....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化交汇处的文学——兼论当代中国文学》,载张健等主编《全.... 《概念史研究方法要旨——兼谈中国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新史学》(第三.... 《概念史研究在中国》,Conceptual Articulation a.... 《马克思主义阐释学的变体——读本雅明》(上、下),《励耘学刊》,1/20.... 《卢卡契、戈德曼与文学社会学》,《文化与诗学》第七辑,2009,页16-54。 《再论新媒介的能量》,《社会科学论坛》,1/2009,页62-73。中国.... 《本雅明“光晕”概念考释》,载《社会科学论坛》9/2008,页28-36。 《“经济”译名钩沉及相关概念之厘正》,载《学术月刊》,上海,6/2008.... 《近现代中国“经济”概念》,载《向导?亚洲文化杂志》半年刊,波恩大学,主.... 《中华民族起始于何时?─注解民族主义论战》,载《中国与世界认知》,德国汉.... 《西方“政党”概念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载《二十一世纪》,香港中文大学中国.... 《“Intellectual” 的中国版本》,载《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 《传统与现代之间——论张爱玲的苍凉美学》,载《袖珍汉学?中国思想杂志》半.... 《民族主义原则损伤之后─中国一百五十年羡憎情结》,载《社会科学》,上海社.... 《论“羡憎情结”》,载《珞珈讲坛》第一辑,武汉大学《珞珈讲坛》编委会,武.... 《中国灵魂:一个神秘化过程》,载《德国汉学─历史,发展,人物与视角》,当.... 《文化比较与文化传输─早期中国使节从西方带回了什么信息?》,载《向导?亚.... 《视线的偏差─西方对中国互联网的认识》,载《二十一世纪》,香港中文大学中.... 《现代中国“经济”概念之滥觞─一个翻译问题》,载《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季.... 《近现代中国“文明”、“文化” 概念的产生与变迁》,载《跨文化研究》,国.... 《“经济”译名溯源考─是“政治”还是“经济”》,载《中国社会科学》,中国.... 《民族主义原则损伤之后─中国一百五十年羡憎情结》,载《袖珍汉学?中国思想.... 《“民族”辨─兼论民族主义与国家》,载《人文东方─旅外中国学者研究论集》.... 《论近代思想史上的“民族”、“Nation”与“中国”》,载《二十一世纪.... 《“议会”、“民主”、“共和”等概念在十九世纪的中译、嬗变与运用》,载《.... 《“夷”、“洋”、“西”、“外”及其相关概念:晚清译词从“夷狄”到“外国.... 《“议会”、“民主”、“共和”概念在西方与中国的嬗变》,载《二十一世纪》.... 《“夷”、“洋”、“西”、“外”─论十九世纪汉语词汇与概念的演变》,载《.... 《东西洋考“自主之理”》,载《中外法学》,北京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出版社.... 《论近现代中国“文明”、“文化”观的嬗变》,载《史林》,上海社会科学院历.... 《中国魂:一种神话─论他国集体形象的产生与特征》,载《德语国家的中国研究.... 六千七百条“概念词条”(汉英双语),载《近现代汉语学术用语:数据库》,埃.... 《技能文化与人本文化,蓝色文化与黄色文化─凯泽林〈一个哲学家的旅行日记〉....
著作: 《文学社会学新编》(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448页。 《觉醒与反抗时代的自我认识 ─ 中国现代文学1919-1949》(德文).... 《互联网与中国 ─ 数字化生存》(德文),汉诺威:Heinz Heise.... 《德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1871-1933 ─ 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德.... 《布莱希特与鲁迅 ─ 论“间离效果”》(德文),斯图加特:Centaur.... 《布莱希特》,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143页。 学术评论: 《〈剥洋葱〉与文学自述的困境》,《读书》,2011年第1期,页136-140。 《“她”字的文化史》序言,黄兴涛著:《“她”字的文化史——女性新代词的发.... 《谁造就了“史密斯热”?─ 就〈中国人的特性〉与诸学者商榷》,《中国图书.... 《历史沉淀于特定概念 — 评金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 《历史语义学与概念史 — 关于定义和方法以及相关问题的若干思考》,《语义.... 《形象、幻象、想象及其他》,《跨文化对话》第22辑,乐黛云、(法)李比雄.... 《时代与创新 ─ 简论十八卷本〈中国文学编年史〉的体例》,《人民日报》,.... 《关于形象学的若干思考 ─ 读〈启蒙时代欧洲的中国观〉有感》,《博览群书.... 《一个概念一本书 ─ 评冯天瑜先生新作〈“封建”考论〉》,《中国图书评论.... 《美的荒诞,荒诞的美 ─〈欲望地理〉评析》,《译林》,2/2001,页2....
主要贡献
著作信息 《文学话语与历史意识》(当代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文库),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284页。
《20世纪德国文学思想论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411页。
《西方与中国─西学在晚清中国的传播》(德文版:Der Westen und das Reich der Mitte - Die Verbreitung westlichen Wissens im spätkaiserlichen China),威斯巴登、纽约:Harrassowitz,《汉学文库》之二十七,2013年,476页。
《觉醒与反抗时代的自我认识:中国现代文学1919-1949》(德国教授论文,德文版:Selbstreflexion in der Zeit des Erwachens und des Widerstands - Moderne Chinesische Literatur1919-1949),威斯巴登、纽约:Harrassowitz,《中国思想史与文学论丛》之七,2006年,671页。
《互联网与中国─数字化生存》(德文版:Das Internet und China–Digital sein, digitales Sein im Reich der Mitte),汉诺威:HeinzHeise,2004年,184页。
《德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1871-1933: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德文版、博士论文:Das Chinabild in der deutschen Literatur, 1871-1933. Ein Beitrag zur komparatistischen Imagologie),法兰克福、伯尔尼、维也纳、巴黎、纽约:PeterLang,1992年,433页。
《布莱希特与鲁迅─论"陌生化效果"》(德文版:Brecht und Lu Xun. Eine Studie zum Verfremdungseffekt),斯图加特:Centaurus,1991年,116页。
《布莱希特》,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143页。
编著
《思想与方法:地方性与普世性之间的世界文学》(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270页+39页("叙言:何谓世界文学?")。
《思想与方法:近代中国的文化政治与知识建构》(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426页。
《思想与方法:全球化时代中西对话的可能》(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306页。
《文学社会学新编》(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448页。
译著信息
《爱情的故事─德语国家情诗三百首》,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年,476页。
《问鹤─白居易诗一百五十五首》(Den Kranich fragen. 155 Gedichte von Bai Juyi,德汉对照本,合译者:诗人魏兰德Andreas Weiland),哥廷根:Cuvillier,1999年,362页。
《欲望地理》(长篇小说,原作:Jürg Federspiel: Geographie der Lust),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180页。
《比较文学导论》(原作:Hugo Dyserinck, Komparatistik. Eine Einführung),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296页。
研究课题
1. 参加"毛泽东后时代的中国文学理论"研究项目(德国特里尔大学)。
2.参加"近现代汉语学术用语"研究项目(德国哥廷根大学)。
3.参加"互联网与中国--全球媒体的地域与文化特色"研究项目(德国特里尔大学)。
4.参加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20世纪外国文学思想史"子课题(负责德国部分)。
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海外汉学与中国文论"子课题负责人之一(负责"中国文论在欧洲"部分)。
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经典英译本汇释汇校"(中国人民大学)子课题负责人之一(负责《中庸》英译本的汇释汇校)。
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发展道路中的价值理念及国际传播研究"子课题成员(项目总主持人: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
8.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世纪西方的中国文化研究与中国形象"。
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西方与中国--西学在晚清中国的传播"(德语,独立承担)。
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西方早期中国文学史纂及其影响研究"首席专家。
获奖记录
1.2013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方维规主编《文学社会学新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448页。
2.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二等奖:方维规著《西方与中国:西学在晚清中国的传播》(德文版),威斯巴登、纽约:Harrassowitz,2013年,4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