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方智遠  1939年9月3日生,湖南省衡陽縣人,蔬菜遺傳育種專家[1]中共黨員。1964 年畢業於武漢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原所長兼黨委書記[2],現為該所研究員,學術委員主任,博士生導師;中國園藝學會名譽理事長。曾任第一至第五屆北京市學位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園藝學會理事長,中國農學會第八、第九屆副會長,北京市科協第六、第七屆副主席,第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 北京市科協副主席、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十五""863"計劃生物技術與現代農業領域專家組成員。

方智遠
中國工程院院士
出生 1939年9月3日
湖南衡陽
國籍 中國
職業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所所長

長期主持甘藍遺傳育種研究。1973年與課題組成員突破甘藍自交不親和系選育技術育成我國第一個甘藍雜交種"京豐一號。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3]

目錄

人物生平

方智遠(1995.2-2000.11任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所所長)

蔬菜遺傳育種專家。1939年9月3日生於湖南衡陽,中國共產黨黨員。1964年7月畢業於武漢大學,同年8月份配到中國農業科學院工作,1988.5~2000.11先後任蔬菜花卉研究所副所長、所長兼所黨委書記。

現任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農業輕紡環境學部副主任。中國農業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全國第九屆、第十屆政協委員,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召集人,國家農業轉基因安全委員會委員,科技部"十五""863"計劃"生物技術與現代農業"領域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農學會副會長,中國園藝學會副理事長,園藝學報主編,北京市科協副主席,北京市學位委員會副主任,農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等。武漢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西南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湖南農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北京農學院等學校的兼職教授。

從1970年開始從事甘藍遺傳育種研究,1970-1971、1978年至 今任甘藍育種課題組組長,與課題組同志一起,70年代初在國內首先突破甘藍自交不親和系。1973年育成我國第一個甘藍雜交種"京豐一號"。後又相繼育成不同類型的甘藍新品種20餘個,並在全國30餘個省(市、區)廣泛推廣,種植面積占全國甘藍總栽培面積的60~70%。1979年在國內外首次發現甘藍顯性雄性不育材料, 90年代突破甘藍雄性不育系選育與利用技術,選育出一批不育株率及不育度達到100%、經濟性狀及配合力優良的甘藍顯性核基因雄性不育系和孢子雄性不育系。並利用雄性不育系配製出5個通過國家審定的甘藍新品種,並開始大規模進行制種利用。

80年代以來,先後主持或參加科技部、農業部、北京市科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多項科研課題。包括國家科技攻關專題、課題,"863"計劃子課題,農業部科技重點項目、"948"項目,北京市科技重點項目等。參與多項國家重點科研項目立項、諮詢、評估。

主編或參編科技著作10餘部,主要有《甘藍栽培技術》(1991年)第一作者;《中國蔬菜抗病育種進展》(1996年)副主編;《蔬菜優質高產栽培的理論基礎》(1999年) 副主編;《蔬菜學》(2004年)主編。先後在《Euphytica》、《中國農業科學》、《園藝學報》、《中國蔬菜》等刊物上發表論文60餘篇。培養碩士、博士生10餘人。

 
方智遠

工作經歷

20世紀 70 年代開始主持甘藍遺傳育種研究。與課題組成員一起於 1973 年利用自交不親和系途徑育成我國第一個甘藍雜交種 " 京豐一號 " ,使這一先進技術在國內首先獲得突破並逐步得到廣泛應用,後又相繼育成不同類型的甘藍新品種 20 余個在全國 30 余個省(市、區)廣泛推廣, 1979 年發現甘藍顯性雄性不育材料,帶領課題組在 90 年代突破甘藍雄性不育系選育技術並實現產業化開發,現已獲國家發明專利。

主編或參編"蔬菜學"、"甘藍栽培技術"、"中國蔬菜抗病育種進展"等科技著作 10 餘部,發表學術論文 80 余篇。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 10 余名。

獲獎情況

獲國家級或省部級科技獎勵 11 次。其中國家發明一等獎 1 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 項。發明專利 2 項。 1988 年和 2001 年兩次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1995 年 10 月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1999 年獲人事部傑出人才一等功獎勵, 2000 年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視頻

院士專訪丨方智遠:我是做蔬菜科技的,一輩子都做蔬菜科技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