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聲洞
方聲洞(1886-1911),字子明,福建閩侯人。曾在福州念私塾,自幼聰明機警、膽略過人、口才極好。雖生於富商家庭,但坦率、誠摯、尚氣節、重然諾,吃苦耐勞、簡樸自礪。青年時代起,就懷有挽救民族危亡、獻身革命事業的信念。逢人痛論國事,力主傾覆滿清。1911年4月27日,在黃興的率領下,和閩省精英林覺民、林尹民、林文、劉元棟等人猛攻入廣東督署。轉戰途中,方聲洞見相逢的巡防營無臂號,即舉槍相向,首發擊斃其黨人哨官溫帶雄。激戰中,方聲洞亦中彈血流遍體,彈盡力竭而死,時年25歲,葬黃花崗烈士陵園,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方聲洞 | |
---|---|
革命家 | |
出生 | 1886年5月 |
國籍 | 清朝 |
職業 | 革命家 |
知名於 | 動搖清朝統治 |
知名作品 | 《稟父絕筆-「稟父書」》 |
目錄
生平簡介
方聲洞,近代民主革命者,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出生在一個富商家庭。父方家湜,字芷亭,在漢口經營運輸貨棧,時常來往於各地,是一位見聞較廣、思想開明的商人,對清政府腐敗無能很不滿,將自己的子女和媳婦都送進新式學堂讀書,後又讓他們去日本留學。
方聲洞幼時在福州念私塾,自幼聰明機警,膽略過人,吃苦耐勞,簡樸自礪,口才極好,辯論問題時「傾靡一坐」。受父親的影響,他同樣痛恨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其性格坦率、誠摯。後隨父到湖北漢口進新制學堂,喜讀各種新書和報刊,常常和同學們討論。從青年時代起,就懷有挽救民族危亡,獻身愛國事業的信念。
1902年為追求救國圖存之道,方聲洞隨兄、姊東渡日本留學,入東京成城學校學習軍事。他在學校里,一方面刻苦學習,一方面積極參加革命活動。次年,沙俄在辛丑和約後仍妄圖霸占中國東北,不肯按協議規定撤。當時在東京的中國留學生非常憤慨,組織起了「拒俄義勇隊」。方聲洞得知後,與哥哥方聲濤積極參加「拒俄義勇隊」活動。清政府對這一愛國運動橫加壓制,強令解散,並令各省督撫嚴密查輯留學生,肆行迫害。方聲洞悲痛欲絕,深恨清政府誤國,「逢人便痛論國事」,認為「非顛覆專制政府,吾人必無安枕之日」,並「以此自勉勉人」。並經常登台演講,聲淚交加,「聞者莫不感奮」。
1904年,日俄為爭奪中國東北領土,爆發日俄戰爭,清政府竟無恥地宣布「嚴守中立」。方聲洞悲痛欲絕,深恨清政府誤國、庸懦,「逢人便痛論國事」,認為「非顛覆專制政府,吾人必無安枕之日」,「以此自勉勉人」,並經常登台演講,聲淚交加,「聞者莫不感奮」。
1905年8月,孫中山在東京正式成立了統一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方聲洞和他的哥哥方聲濤、姐姐方君瑛以及嫂曾醒、鄭萌等一同加入同盟會,成為了同盟會的第一批會員。[1]
但沒多久,方聲洞便因母親病逝回到福建。在國內待了一段時間,方聲洞深深感到清政府的無能且已病入膏肓,新中國的革命勢在必行。才回國一年的方聲洞決定再赴日本,繼續學習軍事。但這時,清政府為了禁止人民起來革命,竟然商請日政府,「凡自費者不能學陸軍」。這讓方聲洞大失所望,既然不能學 習軍事,那也要學到一技之長,這樣才可為國家作出貢獻。於是方聲洞考入千葉醫專學校。
方聲洞在千葉醫專學校時,學習成績優秀,同時還積極參加革命活動:成為組織聯絡人,並參加秘密運送軍火等。由於方聲洞的才幹出眾,同學們非常信任他,選他為中國留學生代表,任福建同鄉會議事部長、歸國代表、同盟會福建支部長等職。
1908年暑假方聲洞回國探親期間,在漢口與王穎結婚。10天後,方聲洞與王相偕東渡日本,同攻醫學。他和妻子共同憧憬着有朝一日能用醫學造福國人。決心將來學成回國,「自辦醫院,專為貧苦產婦」服務。在方聲洞的影響下,王穎也加入了同盟會。
1911年初,孫中山準備舉行廣州起義。本來方聲洞想立即歸國參加,但是同為福建籍的幾個革命黨人認為此次起義兇險未占,方聲洞年輕且新婚,強留方聲洞在東京繼續革命工作。為此方聲洞十分激動:「諸君不許吾同死耶,是焉置我也。我雖不才,習醫數載,頗自信有得,義師起,軍醫必不可缺,則吾於此,亦有微長,且吾願為國捐軀久矣。今有死所,奈何阻我去?況事敗諸君盡死,我能獨生耶?留我奚意?」大家只得反覆勸說,希望保留下他這顆革命的種子,同時以東京這邊的革命任務需要為由,把方聲洞強留下來。
留在日本的方聲洞天天關注香港傳來的準備起義的消息,為了革命事業,方聲洞不惜犧牲功課,日夜奔忙,尋找回國參加起義的機會。方聲洞曾寫信給朋友說:「警電紛至,中國亡在旦夕,所希望者,吾黨此舉耳,不幸而敗,精銳隨盡,元氣大傷,吾黨必久不能振,中國因之而亡。然則此舉非特關吾黨盛衰,是直系中國存亡也,吾安忍重為洋奴哉。」
1911年3月中旬,方聲洞接到組織傳令,起義發動在即,但軍火不足,需要馬上秘密運送一批軍火回國。方聲洞立即爭取到這個任務,回國參加起義。3月31日,方聲洞離開日本,秘密回國。
4月26日,方聲洞經香港抵達廣州。起義前夕,他寫下了兩封絕命書,在給父母的信中說:「夫男兒在世,當建功立業以強祖國,使同胞享幸福,雖奮鬥而死,亦大樂也。且為祖國而死,亦義所應爾也……」在給妻子的信里又說:「為四萬萬同胞求幸福,以盡國民之責任……刻吾為大義而死,死得其所,亦 可以無憾矣。」
4月27日起義爆發後,方聲洞奮勇當先,在黃興的帶領下衝進總督府。遍搜總督府,不見總督張鳴歧,隨即離開督署,出南大門,擬於防營接應,轉攻督練公所,轉戰至雙門底與防營相遇。方聲洞見其無臂號,即舉槍相向,首發擊斃其哨官溫帶雄,不悉溫實黨人最熱心之同志,以致互相誤殺,至為痛惜。在防營還擊中,方聲洞背面、身中彈,血流遍體而氣不衰,彈盡力竭而死。時年25歲。事後黃興向黨內報告起義經過,特別盛讚他「以如花之年,勇於赴戰」。他的遺體事後安葬於黃花崗,成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家書原文
稟父絕筆-「稟父書」
稟父書
作者:方聲洞
父親大人膝下,跪稟者:此為兒最後親筆之稟,此稟果到家者,則兒已不在人世者久矣。兒死不足惜,第此次之事,未曾稟告大人,實為大罪,故臨死特將其就死之原因,為大人陳之。竊自滿洲入關以來,凌虐我漢人,無所不至。迄於今日,外患逼迫,瓜分之禍, 已在目前,滿洲政府猶不願實心改良政治,以圖強盛;僅以預備立憲之空名,炫惑內外之觀聽,必欲斷送漢人之土地於外人,然後始大快於其心。是以滿政府一日不去,中國一日不免於危亡。故欲保全國土,必自驅滿始,此固人人所共知也。兒蓄此志已久 ,只以時機未至,故隱忍末發。邇者與海內外諸同志共謀起義,以撲滿政府,以救祖國。祖國之存亡,在此一舉。事敗則中國不免於亡,四萬萬人皆死("萬萬"指「億」),不特兒一人; 如事成則四萬萬人皆生,兒雖死亦樂也。只以大人愛兒切,故臨死不敢不為稟告。但 望大人以國事為心,勿傷兒之死,則幸甚矣。
夫男兒在世,若能建功立業以強祖國, 使同胞享幸福,奮鬥而死,亦大樂也;且為祖國而死,亦義所應爾也。兒刻已念有六歲矣,對於家庭本有應盡之責任,只以國家不能保,則身家亦不能保,即為身家計, 亦不得不於死中求生也。兒今日竭力驅滿,盡國家之責任者,亦即所謂保衛身家也。 他日革命成功,我家之人皆為中華新國民,而子孫萬世亦可以長保無虞,則兒雖死亦 瞑目於地下矣。惟從此以往,一切家事均不能為大人分憂,甚為抱憾。幸有濤兄及諸孫在,則兒或可稍安於地下也。惟祈大人得信後,切不可過於傷心,以礙福體,則兒罪更大矣。幸諒之。
茲附上致穎媳信一通,俟其到漢時面交。並祈得書時即遣人赴日 本接其歸國。因彼一人在東,無人照料,種種不妥也。如能早歸,以盡子媳之職,或能稍輕兒不孝之罪。臨死不盡所言,惟祈大人善保玉體,以慰兒於地下。旭孫將來長成,乞善導其愛國之精神,以為將來報仇也。臨書不勝企禱之至。敬請萬福鈞安,兒聲洞赴義前一日,稟於廣州。
家中諸大人及諸兄弟、姊妹、諸嫂、諸侄兒女及諸親戚統此告別。
譯文
父親大人在上,這是孩兒最後親筆給您的書信了,此信到家之時,孩兒或許已久不在人世了。孩兒死不足惜,這次所做的事情未曾稟告您,確實是大罪過,故而在臨死之前特地把就死的原因向您陳述一下。孩兒私下以為,滿洲入關以來,欺凌虐待我們漢人,沒有不達到的地方。時至今日,外國入侵的禍患逼近,被人瓜分的禍患,已就在眼前,滿洲政府還不願意真心改良政治,以圖國家強盛;僅用預備立憲的空名,炫耀迷惑國內外人士的視聽,一定要把漢人的土地斷送給外國人,然後才大快其心。因此,一日不推翻滿清政府,中國一天就不能免除危亡。若要保全國土,一定要從驅逐滿清政府做起,這本來是人所共知的。我立下這樣的志向已經很久了,只因為時機未到,所以隱忍未發,從前和海內外的許多同志共謀起義,來推翻滿清政府,拯救國家。祖國的存亡,在此一舉。事情失敗的話也不免於滅亡,四萬萬人都會死去,不只是我一個人。如果事情成功四萬萬人就會生存下去,我雖死猶榮,只因為您特別喜歡我,所以臨死的時候不敢不向您稟報,只是希望您以國事為重,不要因為兒子的死傷心,那麼我就感到很榮幸了。
男人生在世界上,如果能建功立業使祖國強大起來,讓同胞享受幸福,也是最大的樂事了。況且為國家而死。也是義所應當的。我現在已經二十六歲了,對於家庭應該有應盡的責任,只因為國家不能夠保全,那麼身家也不能保全,就是替身家考慮,也不能不在死中求生,我今天竭盡全力驅逐滿清,盡力於國家的責任,也就是所說的保家衛國。
將來革命成功,我家裡的人都是中華新國民, 子孫萬代也可以長久保證沒有憂慮,那麼我雖然死了也會在地下瞑目了,只是從今以後,一切家事都不能替您分憂,很抱歉。所幸還有濤兄以及許多孫子在,或許我能夠在地下稍微安心了。只是請求您收到這封信後,一定不要過於傷心,有礙於您的身體,那麼我的罪就更大了。希望您能諒解。在這裡附上給您的兒媳穎的一封信,等到她到漢口時當面交給她。並且請求得到信時就派人去日本接她回國。因為她一個人在日本,無人照料,有許多不妥當的地方。如果能夠早點回國,來盡兒媳婦的責任,或許能夠減輕兒子的不孝之罪。臨死之時不能把想說的都說出來,只是祝福您善於保養身體,使我在地下得到安慰。您的孫子旭將來長大,請您善於引導他的愛國精神,將來好為我報仇。臨寫信的時候禁不住極力祈禱。
外界評價
方聲洞殉國後,其所就讀的日本千葉醫學校的校長大為惋惜。東京《朝日新聞》則評價:「一則曰成績優良之俊才,再則曰非常之慷慨家,三則……時放激烈之言」。從「成績優良之俊才」可見,方聲洞有着如花的材質;從「非常之慷慨家,時放激烈之言」可見,方聲洞是位慷慨赴死的革命志士。[2]
英烈故居
福州鼓樓區內九彩巷,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方聲洞的故居。[3]
2011年電影《百年情書》:馬率飾演方聲洞
參考資料
- ↑ 方聲洞:以如花之年為祖國而死, 網易新聞網, 2011-05-27
- ↑ 方聲洞黃花崗起義前懷必死之心, 搜狐網, 2011-05-27
- ↑ 方聲洞黃花崗起義前懷必死之心, 搜狐網, 2011-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