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新朝(9年-23年),又称新莽,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的朝代,为当时权臣王莽所建立,仅王莽一代,建都常安(即原长安,今西安)。

西汉末年,人民被豪强欺压而急需改革,儒者信奉谶纬学说认为将改朝换代,当时汉室外戚王莽博得雅名,获得人民与儒者的支持,使他以伪造符瑞的方式于9年1月10日篡位称帝,国号为“新”,西汉结束。

王莽称帝后进行许多改革,主要有改革官制、改变地名、推行王田制、禁止奴婢买卖、五均六筦(国营事业、所得税与借贷)及改革币制等。然而,王莽改制大多遵循《周礼》等古制,没有明确的解决问题。新制政令繁杂,名称不断变动。而且朝令夕改,用人不当,改革最终失败。17年因为天灾不断,而人民因为改革失败而经济破产,最后爆发新末民变,赤眉军、绿林军等等民变军相继而起。新莽军相继在成昌之战昆阳之战惨败。23年刘玄称帝,即更始帝。同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新朝亡。25年东汉光武帝刘秀脱离更始帝宣布登基。同年赤眉军攻入长安,不久更始帝被杀。汉光武帝击溃赤眉军后,最后于36年一统天下。

新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透过篡位取得政权的先例。王莽积极推动古制,也使得古文经持续发展。而王莽的失败代表复古思想的破灭,使得汉儒变法禅让的政治理论至此消失,渐变帝王万世一统的思想。东汉班固所写的《汉书》视王莽为逆臣贼子,以至于新朝一度被称呼为“亡新”,《资治通鉴》更直接把新朝归入“汉纪”。因传统史观鄙弃用篡位的方式取得政权,所以后世史学家对王莽的评价皆差,直到清末之后评价才逐渐中立[1]

目录

王莽篡汉

西汉自汉宣帝去世后,其政治与社会结构变动剧烈,使西汉走向灭亡。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元、成、哀、平等几位皇帝或怠于政事、或软弱无能,政权先后由宦官石显与外戚(担任大司马或大将军)王氏、傅氏等集团掌控。地方豪强与商贾再度兴起,控制地方吏治与经济,并且与中央官员密切结合。他们一方面垄断富利,一方面兼并大量土地,以致大量百姓转为佃农、流民或奴婢。儒家集团的政治力量超过崇尚务实的法家,最终独占朝政,而法家势力衰退瓦解。最后是儒家提倡改制运动,他们加入阴阳家的五行学说,推演天变灾异的现象,形成谶纬学说。并且认为王朝德衰,应该禅国让位。汉帝孤立无援,地方刘姓诸侯国削弱,中央功臣列侯耗尽,又无能臣干将扭转局势,其政权最终被外戚王莽夺取。

汉成帝继位后,怠忽政事,喜好女色,最后死在“温柔乡”中。在汉成帝怠忽职守期间,国事由皇太后王政君的哥哥大司马王凤管理,他们开启王氏集团执政的开端。王凤的能力颇强,执政后广收人才,儒法两家人才与之合流,一致拥戴听命;而王家兄弟分别位居要津,奠定王家不可动摇的政治势力。前22年王凤去世,其兄弟如王音、王商、王根先后以大司马一职掌握朝政。形成“王凤专权,五侯当朝”的局面。此时王家因长期安逸而浮华奢侈,但王凤之侄王莽节俭朴实,酷好儒术,礼贤下士,渐得王凤与皇太后王政君的重视,于前16年受封为新都侯,并于前8年担任大司马一职。

然而隔年汉成帝去世,其侄刘欣继位,即汉哀帝。汉哀帝祖母傅太皇太后擅权谋且强势,其与丁太后、外戚傅喜、丁明把持朝政。傅太皇太后与王莽不合,王莽退位而隐居新野,王氏外戚衰退。汉哀帝本身幼体弱多病,政事又被被傅太皇太后把持,所以转而宠幸董贤(同性恋)。汉哀帝还封董贤为大司马,并想让帝位。这些都激起普遍反感,当时地方百姓备受地方豪强、地主欺压,国家已是一片末世之象,民间“再受命”说法四起。此时王氏势力尚在,王莽本人更受儒生怀念与人民的拥戴。前1年汉哀帝去世,王莽奉王太皇太后王政君之命,重返朝廷担任大司马。

返回政局的王莽积极推行篡位之路,他拥立年仅九岁的汉平帝为傀儡,并且陆续受封安汉公、宰衡等崇高之职。他以王舜、王邑为心腹,甄丰、甄邯、孙建为将领,平晏与刘歆为参谋。打击何武、公孙禄等反对他的大臣与傅、丁、卫(汉平帝母家)等外戚势力。王莽又积极施行善政,拢络人民。民间有灾害即捐钱赈灾,扩充太学以征求各地人才,甚至操弄谶纬、杜撰古史以获取禅位的合法性。到了5年,朝中一片都是王莽势力,王莽受封“九锡”,汉平帝十分不满。同年,汉平帝猝死,王莽迎立宗室刘婴即位,即孺子婴。最后借由众大臣以谶纬之事推举,王莽得以对内称“假皇帝”,对外称“摄皇帝”。9年王莽建国“新”,即新朝,西汉灭亡[2]

视频

新莽 相关视频

原来这种货币,是新莽政权发行的货币
纪录片,新莽改革,王莽怎样从孝子变成窃国大盗

参考文献

  1. 新朝历史 , 嘻嘻网,2020-2-26
  2. 王莽篡汉称帝的完整始末  ,搜狐,2019-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