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革命論
內容簡介
本文是繼胡適《文學改良芻議》之後,中國文學革命理論中的又一重要論文。文章明確提出「三不主義」,作為反封建文學的響亮口號:曰推倒雕琢的阿諛的貴族文學,建設平易的抒情的國民文學;曰推倒陳腐的鋪張的古典文學,建設新鮮的立誠的寫實文學;曰推倒迂晦的艱澀的山林文學,建設明了的通俗的社會文學。這比胡適的觀點更明了,更激進,因而也更有鼓動性,對中國現代文學的形成和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作者介紹
陳獨秀(1879—1942),字仲甫,安徽懷寧人。早年留學日本。1915年創辦《新青年》(第1卷名《青年雜誌》),提倡科學與民主,抨擊封建倫理道德。1917年春任北京大學文科學長,積極倡導新文化運動,鼓吹文學革命,為「五四」新文化運動主要領導人之一。1921年7月,作為中國共產黨的發起人被選為黨的第一任總書記,1927年被撤職。1942年病故於四川江津。著作有《獨秀文存》4卷。
相關信息
書籍,是思維的結晶,知識的寶庫,智慧的源泉,人類最主要的精神食糧。名著,則是書籍中的精華[1]。它標誌着人類認識發展的水平,影響乃至支配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影響乃至支配社會的各種實踐活動。《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篩選出價值高、作用大、影響廣的一萬部名著,把它們匯集一起,根據科學文化知識體系的區別和聯繫加以分門別類,並逐部作出精要的詮釋。可以說,這是對科學文化的一次總結,是一項很有價值的科學文化建設工程。這部辭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書[2]。
視頻
文學革命論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100部科普經典名著,豆瓣,2018-04-26
- ↑ 工具書及其分類,豆丁網,201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