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故鄉行(張賢亮)

《故鄉行》中國當代作家張賢亮創作的一篇散文。

目錄

作品原文

故鄉行

除了愛情,故鄉也應算是文學永恆的主題。當作者以自己的童年和家庭為素材創作的時候,總會把故鄉作為背景,不論故鄉山秀水美或窮山惡水,在作品中總是美麗的,使人留念的,而我自己的家鄉在哪裡卻很懵懂,雖然在各種表格上的籍貫欄里,一直填的是「江蘇盱眙」,可是「盱眙」究竟是什麼樣子我毫無印象。

到了成為一個所渭「公眾人物」,我的籍貫被別人關注的時候,說來慚愧,故鄉「江蘇盱眙」對我的成長有什麼影響仍說不清楚。可是我的「第二故鄉」卻不少:重慶南京上海北京、銀川都可算一份。銀川不用說了,重慶南京上海北京的街道我仍相當熟悉,當地年輕人不知的舊街我都能如數家珍。1985年到南京領一個文學獎項時,與友人李國文、鄧友梅等獲獎者由張弦帶路去尋找我的「故居」。雖然街市鋪面變化很大,但車到「獅子橋」我馬上就能認出我的山生地。原先偌大的「梅溪山莊」改建成了一座電機廠,只有兒時曾在下玩耍的一棵梧桐樹依然繁茂。同樣,在重慶、上海、北京等地我家曾住過的街巷胡同,我都一一去看過.站在早巳面目全非的庭院或樓宇前,不禁有一種浪跡天涯,不知何處是歸宿的情愫油然而牛。

其實,真正促使我去故鄉盱眙的,是近年每逢舊俗的祭日給先人燒紙的習俗又悄然興起。屆時.夜間常能看到螢光爝火四處閃爍,有的人家竟把紙錢燒到人行道上,紙灰飛揚,在華燈異彩中扶搖而上,神秘且又熱鬧。燒紙的人們表情虔誠,有的嘴裡念念有詞,在移動電話盛行的時代,仿佛正用耳機與死去的先人通話。這景象令我惆悵而羨慕。因為我不知在哪裡祭祀我的父母為好。我當然不相信紙錢能供給死去的父母在陰間消費,但人死後是不是有靈魂,魂魄又歸何處?都不是可以輕易下斷語的人生終極問題。作為人子,父母活着時不能盡孝.他們死後又抱着「死人的事是經常發生的」,死了就算了的態度,於心何忍?

為了找個適當的地方紀念父母,寄託我對他們的哀思,我以為最佳選擇莫過自己填寫的祖籍「江蘇盱眙」了。 [1]  

作者簡介

[[[張賢亮]](1936年12月—2014年9月27日),祖籍江蘇盱眙,中國當代作家、收藏家、書法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