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抱愧沁縣(李宏)

抱愧沁縣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抱愧沁縣》中國當代作家李宏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抱愧沁縣

當我手捧《大美沁縣》,一字一句地將它細細讀完,虔誠地合上最後一頁的時候,我的心不止是震撼,更多的是抱愧——對於沁縣,對於家鄉的一種深深的抱愧!

作為一個沁縣人,土生土長的沁縣人。長期以來,我居然把家鄉,看作是附近十幾個縣區中最頹廢、最荒蠻之所在。這大概是從小受到家鄉父老的影響吧。他們對於生存環境的體驗和描述,以一種樸素的感染力量讓人難以忘懷。的確,因為貧窮,寥寥數家國有企業負債纍纍,被迫停產;因為貧窮,曾經的公務員及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資平均水平,明顯地低於同年齡同學歷同職稱同崗位的其他周邊所有的縣區;因為貧窮,憨厚樸實的農民除了反覆折騰腳下的泥土外,找不到還有什麼其他過日子的方式;因為貧窮,經過自我拼搏奮鬥,終究跳出農家的一些寒門學子,不再願意重回故里。滿臉的滄桑,沉重的嘆息,極度的艱苦連接着最低的消費……曾經耳濡目染的許多事實,再加上人們精神激情的着力誇張,使得沁縣這一方天地,被烙上了「窮山惡水」的印跡,並深深地刻印在多數人心中。

然而,就在昨天,當我讀完《大美沁縣》這本書後,竟如醍醐灌頂,大吃一驚。一度根深蒂固的種種對於家鄉認識上的誤區和偏見,竟在頃刻間土崩瓦解,蕩然無存。我為自己的淺薄與無知慚愧不已。真的,在此,我想說:我沒有資格,我們都沒有任何資格去輕薄地貶低腳下這塊神聖的土地。相反,我們應為自己生於斯長於斯而感到榮幸,感到自豪。

《大美沁縣》讓我知道:沁縣是美的,是靈山與秀水相映成趣的美,是自然與人工和諧共存的美,是遠古與現代薈萃傳承的美,更是精神與文化融合積澱的人間大美。

大美沁縣,美在山水。

沁縣的山,隨地勢與氣候不同而呈現出各種不同的形態。有的雄渾,有的挺秀,有的蒼茫,有的奇麗。從縣城出發,往北有直刺蒼穹,雲遮霧罩的玉華山;有橫臥千年,傳說甚廣的爛柯山;往南是繁花遍開,五彩繽紛的最美瓮城山;西部的伏牛山層巒疊嶂,千峰競秀,是省內較大的樹木培植基地——太岳林區;東面的檀山地質獨特,草木繁茂,是名米「沁州黃」的原發產地。另外,還有奇峰怪石棋盤山,香煙繚繞夫子山,古蹟猶存二郎山等。一座座的山巒,猶如一枚枚翡翠,點綴在1300多平方公里的肥田沃野上,讓人覺得如神來之筆。

沁縣的水,清冽甘甜,因富含鍶、鈣、鎂等天然礦物質,而越來越受到更多人的垂愛。據統計,沁縣境內,大大小小的河流、湖泊多達四百餘處,水資源總儲量達1.21億立方米。由於沒有工業廢水廢氣廢渣的污染與破壞,水體純淨,水質優良,具有很高的開發與利用價值。因而被授予「千泉之縣」「北方水城」「太行山上的威尼斯」等稱號。以前聽到「西湖」「北海」「萊茵湖」「濁漳河」這些河湖名稱,總覺得有點邯鄲學步,拾人牙慧之感。現在才知道:家鄉人為她們冠以如此動人的名字,並非要與杭州西子爭秀色,與京都北海相媲美,與歐洲湖泊決高下,而是在這北國小城中,這星羅棋布的江河湖海,這攝人心魄的水魂神韻,讓人仿佛留戀於江南水鄉,穿梭於中外名勝。

大美沁縣,美在人文。

沁縣的文化,廣博厚重,源遠流長。它就像一場精彩不斷的盛宴。在這個盛宴中,由遠到近挨個兒站立着五帝時代閼伯締造的先商文化,春秋時期晉霸開創的銅鞮文化,北魏時流傳下來的石刻文化,祖輩世代延續的耕讀文化,近年來發掘的水性文化,未來將打造的生態文化。這些源源不絕的文化,如一條涓涓流淌的河流,橫貫古今,潤澤鄉野。古往今來,「沁縣狗咬三字經」的讚譽,一直讓外鄉人津津樂道,讓家鄉人以此為榮。

大美沁縣,美在人物。

滔滔濁漳河,滋養着優秀的沁州兒女,綿綿黃土地,孕育着悠久的沁縣文明。翻開沁縣人文史,我們會看到一個個閃亮的名字:一生勤政愛民,廉潔自律,為大清鞠躬盡瘁的康熙股肱之臣吳琠;滿腹經綸,視民如子的清貧縣令王省山;畢生致力於農業科學研究的作物育種和生物統計學奠基人——王綬;還有晉國賢臣羊舌氏、元朝名臣杜宰相……這些出生於古沁州大地上的能臣良將,以他們善良的本性,高尚的人格,傑出的才能,奮鬥的足跡,卓然挺立在歲月的長河中。

耕讀傳家,崇文重教的良好家風,自悠遠的古代傳下來,一直延續至今。今天,在沁州大地上,自強不息的沁縣教育人,譜寫着一篇篇嶄新的教育新篇章,湧現出一大批像育人校長田禹平、師德標兵王宏志、拐杖教師曹建社一樣的精於管理,勤於教學,甘於清貧,樂於奉獻的優秀教育領軍者和模範教師!

人文局長書寫教育情懷時代楷模塑造教育豐碑!在沁縣這塊肥沃的土壤上,將會迎來一個群芳竟秀、萬紫千紅的教育發展的春天。

沁縣是一塊紅色的土地。朱德、彭德懷、薄一波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叱咤風雲的指揮 ,如洪鐘般迴響在沁州大地的上空。閆林旺、王培懷等千千萬萬仁人志士威武不屈的形象,激勵着一代又一代沁州兒女,拼搏奮進,報效家鄉。

沁州還是一塊豐腴的土地。雞蛋、瓜子、特別是品質優良、一脈傳承的沁州黃小米,遠近聞名,在歷屆國際食品博覽會上喜獲殊榮。如今,隨着沁州黃小米產業的做大做強,在這山樑溝壑中,正涌動着「綠色革命」的浪潮,升騰着沁縣人民金色的希望。

不可否認,受國有經濟體制的影響,受僵化固守觀念的束縛,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礦產資源嚴重匱乏的沁縣,曾一度因貧困落後於同時代的許多縣區。但造物主是公平的,得上天庇佑,我們擁有得天獨厚的優質水資源,擁有了千山一碧、萬古長青的廣袤的森林資源。這為沁縣的發展與振興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沁縣蓄勢而發,乘風破浪,着力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思路,新舉措。在打造「鄉村旅遊」上做文章,在建設「宜居水城」上下力氣。我們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的家鄉沁縣,將以堅強的實力,嶄新的面貌,融入時代強大的洪流。

《大美沁縣》,讀之如飲甘露。

大美沁縣,居之勝過天堂![1]

作者簡介

李宏,女,山西省沁縣東風小學教師。 曾在當地報刊上發表有多篇散文、詩歌及小戲小品。部分作品見於省市報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