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房山雲居寺

圖片來自pinterest

房山雲居寺,其全稱為西域雲居禪林,又名西域寺,位於北京西南房山區境內,距市中心70公里。占地面積70000多平方米。由雲居寺、石經山藏經洞、唐遼塔群構成我國佛教文化特色一大寶庫。1961年雲居寺塔與石經被公布為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目錄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保護級別:世界文化遺產
  • 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所在: 中國北京市房山區大石窩鎮
  • 分類: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 時代:隋、唐、遼、金
  • 編號:1-66
  • 登錄:1961年(2013年房山大白玉塘採石場遺址歸入)

文物簡介

  • 坐落於北京市房山區白帶山 ,西南麓,距北京城區75公里,原有建築在中日戰爭期間已毀,僅存塔數座和藏經洞中的石經。白帶山因山腰有雲似白帶繞山得名,又稱石經山
  • 雲居寺為隋代高僧靜琬所建,原有建築依山而建,頗甚壯麗。靜琬大師吸取南北朝滅佛運動中很多紙本、木刻佛經被毀,而石刻佛經多有保留的教訓,就在山上鑿石為室刻石為經,用於保存佛經。
  • 刻經活動在隨後的唐開元年間至遼代達到極盛,唐玄宗曾把《開元大藏經》賜給雲居寺作為刻用底本,遼代時則使用《契丹藏》作為底本。這兩部藏經現均已佚失,雲居寺的房山石經就成為了校勘其他版本佛經的最好資料。

文物價值

  • 遼代時,藏經洞已放滿了唐刻石經,便在山下新掘地穴儲藏石經。刻經活動一直延續到明朝,總計共造石經14278方;同時藏紙本22000卷,木刻經77000餘塊,均為世界規模最大的佛教經藏。
  • 除去石經,雲居寺還保留有有唐代佛塔7座,遼代佛塔5座,堪稱一絕。
  • 有一唐代金仙公主塔,其塔後壁刊刻記載唐玄宗賞賜佛經和田產的歷史經過。
  • 開元十八年(730年),唐玄宗應第八妹金仙公主的請求,賜雲居寺《開元大藏經》新舊譯經4000餘卷與大片的田園山場,委派長安高僧知升,親自押運到雲居寺。莫州吏部常選王守泰則是為感念金仙公主的功德,借用石塔後壁,將這一善舉刊刻其上。因此,這座塔有珍貴的文物歷史研究價值。[2]
  • 1981年11月27日,在對藏經洞之中的雷音洞進行修復時,意外發現了一個套函,其中藏有兩顆釋迦牟尼肉身舍利
  • 1999年9月9日,北京市文物局為妥善保護雲居寺所藏金石經,將之全部回填石經地宮。[3] 地宮在雲居寺原存放石經的藏經穴遺址上新建了一座全封閉地下穴藏式建築, 地宮採用充氮等現代化手段,確保石板長期安全保存。
  • 1956年,印度總理尼赫魯來中國訪問時,周恩來總理陪同他參觀雲居寺和出土的石經。尼赫魯看到這批精美的石經後,印度願以同等重量的黃金,換兩塊同等重量的石經,運回印度供奉。周恩來總理微笑著說:「這些石經,是中國人民經過一千多年創造的天下奇蹟,號稱國寶,黃金有價,國寶無價呀。我作為中國總理,怎能用無價的國寶換取有價的黃金呢!我不能答應,請閣下諒解。」說完,兩位總理都笑了。[4]

在各地公開展覽

香港浸會大學(浸大)與福慧國際慈善基金及中西文化藝術發展協會於2024年4月2至14日合辦「中華文化奇蹟:北京房山雲居寺歷史文化展」,展出43件來雲居寺的稀世珍品,包括首次在香港展出的「雲居寺三絕」——有千年歷史的佛教石經紙經木經,其中17件房山石經拓片原件更是全球首次公開展出。展品中用硃砂拓印的佛說法變相圖,俗稱海會圖拓片,為清代雍正年間雕刻的龍藏木經中,唯一一塊「全佛板」印刷圖,展現佛祖首次在印度靈山為眾弟子講經說法時,構圖嚴謹精巧,以佛祖為中軸,四海弟子向着中心會聚;上部晴空萬里,有五色祥雲飄過,下部兩角繪有四大天王。[5]

外部鏈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