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戀童癖(Pedophilia)
原圖鏈接

戀童癖(Pedophilia),指對青春期前的小孩產生性慾,有戀童癖的人又稱為戀童癖患者(Pedophile)。[1]

目录

成因

可能為非自主,近期研究顯示,戀童癖可能與大腦神經疾患有關,使大腦對環境刺激的性慾反應產生異常。一項支持這個論點的統計也指出,男性戀童僻患者是左撇子,或雙手靈巧,且能左右開弓的比例,比一般人還高3倍。其他研究證據則指出,胎兒在子宮裡或童年時期的早期神經發展異常,可能是導致日後產生戀童癖的主因。而年幼時有這些狀況的患者,在視覺空間能力以及語文記憶力的測試中,獲得的分數都偏低。[1]

戀童癖症

戀童癖症(Pedophilic disorder)是當戀童癖已經變成一種精神疾患,導致因戀童癖而產生憂鬱或已造成人際關係的困擾,戀童癖症的診斷條件如下:

  • 患者對於青春期前的小孩有頻繁、強烈的性幻想與性衝動,且至少長達6個月。
  • 患者對這些慾望採取了行動,或深受其性慾、性幻想的影響而感到痛苦,或因此遭遇人際困難。
  • 患者本身16歲以上,或比會讓患者產生性慾的未成年對象至少大5歲。[1]

統計

近代的媒體報導說教宗曾稱大約2%的天主教神父有戀童癖好。前任教宗本篤十六世曾被批評包庇教會神職人員所犯的侵犯罪行。面對外界的批評,本篤十六世曾於2013年在一封信中公開否認包庇,他承認教會侵犯問題的可怕,但堅持認為神職人員並沒有特別比其他人在戀童傾向來得更高。[2]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性行為科學家與心理學家詹姆斯·坎托爾(James Cantor)醫生說:「很少有人會承認自己有戀童癖,因此也就很難得出一個可靠的估算,」

皇家渥太華醫療集團的臨牀與法醫心理學家麥克爾·斯圖(Michael Seto)的醫生做過嘗試: 2008年,斯圖醫生曾經寫過一本書。在這本書中,他將普通人群中的戀童癖人群估計為5%。 他的這一估計,是基於一個在德國挪威芬蘭的統計得出的。統計過程中,他問受訪者,他們是否對兒童有過任何性幻想,或者是否曾經和兒童發生過性關係。 但斯圖強調,這個5%的數據是最高估計值,且這項研究局限於其所揭示的內容。[3]

參考來源

  1. 1.0 1.1 1.2 賴建翰. 喜歡未成年小孩?戀童癖患者男性居多. Hello醫師. 2020-05-11 (中文). 
  2. 張孟仁. 崩壞的上帝之城:教會35年「罪與惡」,三任教宗為何解決不了性侵醜聞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 2019-04-25 (中文). 
  3. 你周圍究竟有多少戀童癖?. BBC. 2014-07-30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