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慈化鎮,隸屬位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位於袁州區西北邊陲,地處贛湘邊陲要衝,俗稱吳楚咽喉,為贛湘兩省三市、八鄉(鎮)交匯處,東與萬載縣株潭鎮黃茅鎮交界,北與湖南省瀏陽市的文市鎮毗鄰,西與萍鄉市上栗縣的桐木鎮相連,南與袁州區水江鄉、天台鎮、飛劍潭鄉、楠木鄉接壤。管轄面積173.6平方公里,共有19個行政村(場)、1個居委會,另有消防、交警、法庭、司法、工商、稅務、公安派出所、國土資源所等20多個市、區駐鎮單位,常住人口83250人(2017年),慈化鎮素有「花炮之鄉、化工之鄉、礦山之鄉、林業之鄉」等美譽,為宜春市的人口大鎮、袁州區的經濟強鎮,是贛西北鄉鎮物資集散中心,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和區位優勢,被稱之為贛西「金三角」。慈化鎮還是革命老區,是「湘鄂贛」蘇區贛西北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革命戰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留下了許多老一輩革命者的足跡,是宜春市第一個黨小組誕生之地,是秋收起義的發源地之一,是宜春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古剎慈化寺為江南佛教大道場之一,名揚東南亞及中國東南沿海各省,被明太祖朱元璋賜封為「天下第一禪林」。[1]

中文名: 慈化鎮

外文名: Cihua Town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中國華東

地理位置: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西北邊陲

面 積: 203.6 km²

下轄地區: 余坊、山楚、伯塘、柘塘、繼承山等19個行政村場,1個居委會

電話區號: 0795

郵政區碼: 336017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83250(2017年)

著名景點: 慈化寺 、觀音閣、 南泉山、天龍寺、山坑水庫等

車牌代碼: 贛C

目錄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末,慈化鎮轄1個社區和18個行政村:慈化社區、余坊村、花木村、花園村、武東村、慈化村、柳亭村、西山村、山楚村、柘塘村、新塘村、曾坊村、文豐村、石下村、伯塘村、模山村、冷水村、衝下村、石嶺村。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慈化鎮全境地勢東低西高,東北和東南為丘陵,西北和西南為山區.丘陵和山區分別占總面積的70%、30%。北部黃狗嶺科,海拔561米。山楚至文峰河,流徑8千米。較大的田煅為伯塘村的天心廟至柳亭村的橋亭(面積約1520畝)和山楚村的水塘坡(面積約1230畝)。

自然資源

慈化鎮境內主要礦藏有無煙煤、煙煤,分布于山楚、柘塘、新塘、曾坊、石下等村;石灰石分布於武東、西山、柳亭、伯塘、余坊、文峰、曾坊等村。

經濟

2017年,慈化鎮實現財政收入1.65億元,國民生產總值19.93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6億元,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7100元。

文化教育

慈化鎮採取「開門辦校」的方式,通過向上爭一點、政府出一點、老闆捐一點、學校擠一點多渠道籌措資金,進行校園建設和教學設施的改善,使得中、小學校園面貌煥然一新。僅2006—2008年三年間,通過「開門辦校」方式向上立項爭資170多萬元,鎮政府出資近千萬元,老闆捐資110多萬元,學校擠資20多萬元。惠及小學11所、中學2所(慈化中學,伯塘中學)。在惠及的13所學校中,有6所新建了學校教學樓,有7所學校得到辦公設施的捐贈捐助。全鎮中小學硬件、軟件建設均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強。

慈化中心小學

位於慈化集鎮外郊,原名玉山書院,始建於同治八年(1869年),已有140多年校史,為慈化第一所學府。後幾度易名,數度變遷,在2007年開始啟動整體搬遷工作,歷經數年,於2011年秋搬入新校。新校占地面積60畝,建築面積約11000平方米,由行政樓、教學樓、禮堂、食堂、教工宿舍、4x100米塑膠標準跑道(田徑場)組成,總投資1300餘萬元。裝配了圖書室、閱覽室、音舞室、美術室、多媒體室、實驗室、儀器室、體育室、語音室、棋類室、手工室等專用教室,並配置了現代化教育教學設備。現有37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942人,在編教職工83人,教師學歷達標率為100%。2000年以來,學校先後獲得袁州區「辦學水平評估優秀(A)級學校」、「素質教育示範學校」、「全區創五好基層關係先進集體」、「先進少先隊大隊部」等榮譽;先後獲得宜春市「標準化學校建設優秀單位」、「文明單位」、「素質教育示範學校」、「電化教學示範學校」、「學校管理優秀學校」、「安全校園學校」、「教師遠程培訓先進單位」等榮譽;2000年被省教育廳授予「江西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2011年青年教師朱文君、曾祥志獲得「江西青年五四獎章」,並評為「江西致敬」年度人物;2012年被評為「江西省中小學平安校園示範學校」。同時,慈化中心小學已建成全國第一批鄉村學校少年宮,建成全省農村小學唯一一所「江西省中小學校一級圖書館」,並成功申報和啟動「國家電影學校」項目,已邁入「江西省一流農村小學」行列。

慈化中學

建校於1956年。坐落在慈化鎮南一公里處,與聞名的慈化寺僅一牆之隔。優美的校園環境,濃郁的文化氛圍,精良的現代教學設備,良好的校風和學風,在全區農村中學中享有較高盛譽。2001年11月被省教育廳評為「江西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校園占地40餘畝。擁有教學樓和綜合樓各一幢,配套齊全的微機室、語音室、多媒體、圖書室、實驗室、音樂教室、乒乓球室等,以300米環形跑道為主體的運動場,建有籃球場、排球場等各種體育設施。學校還十分重視綠化美化工作,強化環境保護意識,校園綠化覆蓋率達65%,四季花木掩映。學校現有教學班29班,在校學生2100餘人,教職工近100人。慈化中學始終是高標準、嚴要求,以「爭做全市農村中學排頭兵」為目標,全校師生齊心協力,團結拼搏,共創慈中美好未來。

伯塘中學

坐落於慈化鎮東北部,創建於1965年,占地面積18畝,建築面積7556平方米,教職員工88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的80人,開設28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500人左右。長期以來,學校堅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以質立校」的辦學理念,秉承「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校訓,形成了科學民主的管理機制、紮實雄厚的師資力量、張馳有度的教學風格。學校硬件配套設施日趨完善,教學大樓、學生公寓、教師住宅風格獨特,數理生化實驗室、多媒體教室、微機中心、語音室一應俱全。在教育方面,注重培養學生的做人與做事的思想理念,傳播優良道德文化,組織開展「文明禮儀之星」、「最美中學生」、「好人文化進校園」等活動,把教育教學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收到了良好的素質教育效果,該校老師王茂華火海救人的英勇事跡,就是學校「德育」教學的典型教材。四十多年風雨霜雪,半個世紀坎坷顛簸,伯塘中學一路滄海桑田,終於走進了壯麗輝煌的新時代。2004年在全區辦學水平綜合評估中被區文教局評為先進單位;2009、2010、2011連續三年學校工作被區文教局評為先進單位;2011、2012年被袁州區委評為「優秀黨支部」;2013年被慈化鎮評為「綜治管理先進單位」。

歷史名人

普庵禪師(1115-1169年),北宋袁州府宜春縣石里鄉太平里(今江西宜春市袁州區慈化鎮余坊村)人,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出生,俗姓余、字印肅。二十歲禮壽隆賢和尚出家,二十八歲受甘露大戒於袁州開元寺,九年後入湘訪溈山牧庵忠禪師開悟,紹承禪宗臨濟之法系。1166年鄉人請他主持原南泉山上的慈化院,並籌建慈化寺。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跏跌而逝,時年五十五歲。彭瑩玉(?—1353),又名彭翼、彭國玉、彭明、彭和尚、彭祖師,元末民變領袖,南方紅巾軍起義領袖之一,宜春袁州慈化人。其祖、父都是慈化寺附近農民,彭瑩玉一出生便被「舍與」慈化寺一彭姓和尚為徒,10歲入慈化寺為僧。當時,白蓮教風行民間,民眾多藉此進行反元秘密活動,彭瑩玉也加入白蓮教組織,不久就成為當地白蓮教教首。他精通醫術,經常為寺院附近及慕名而來的群眾治病,遂以行醫為掩護布道,宣揚「彌勒佛下世、改換乾坤,世界光明大同」的教義。群眾紛紛響應,信徒漸至數千人,彭瑩玉被尊稱為「彭祖師」。元順帝至元四年(1338)正月,彭瑩玉與其弟子周子旺組織5000餘名信徒發動武裝起義,推舉周子旺為首領,號為「周王」。起義者胸、背各寫一個「佛」字,以祈求彌勒佛保佑。不久,袁州路官軍大舉鎮壓,起義失敗,周子旺被俘遇害。彭瑩玉由信徒們掩護,輾轉逃匿到淮西。繼續傳布教義,發展了大批信徒。其信徒多以「普」字記名。如周普勝,趙普勝(即「雙刀趙」)、李普勝(即「李扒頭」)、項普略(即項甲)、歐普祥等,被稱為「彭黨」,後多為元末紅巾起義軍的領導人和重要將領。彭瑩玉奔走於江淮、江西、兩湖各地傳教,組織反元活動。至正八年(1348),他在瀏陽、萬載等地活動,消息泄露,遭官軍追緝,只得遠避麻城等池。至正十一年(1351)夏,彭瑩玉號令其徒眾在今安徽巢湖一帶發動起義,與北方韓山童、劉福通領導的潁州(今安徽阜陽)起義遙相呼應。稍後,彭瑩玉的弟子、麻城鐵匠鄒普勝擁戴羅田布販徐壽輝為首領,在蘄水(今湖北浠水)起義,建立天完政權,徐壽輝稱帝,鄒普勝任太師。起義軍以紅巾裹頭,燒香聚眾,故稱「紅巾軍」,又稱「香軍」。至正十二年春(1352),彭瑩玉部將李普勝、趙普勝先後攻占無為、含山,又合兵渡長江,連克繁昌、銅陵、池州、安慶、湖口諸城,斬殺江西行省平章星吉。各地人民紛紛加入起義軍,一時聲勢大盛。與此同時,彭瑩玉到達蘄水,徐壽輝拜其為軍師。不久,彭瑩玉、項普略率領紅巾軍一部東征,連克江州、南康、饒州、徽州、信州等城。六月,起義軍攻破昱嶺關,七月十日奪取江南重鎮杭州城,彭瑩玉就任江南行省參知政事。彭瑩玉攻占杭州,元廷大為震驚,急令大將董摶霄率部反攻。七月二十六日,彭、項敗出杭州,引軍北略,連下湖州、常州、江陰、京口、江寧等城,直逼戰略重鎮集慶(今南京市)。十一月,起義軍遭元將也先貼木兒、三旦八、佛家閭等部合擊,彭瑩玉、項普略率部突圍至徽州休寧縣境,又遭到達魯花刺八失麻失里所率地方武裝的截擊,項普略被俘遇害。彭瑩玉召集部眾奮勇攻破休寧縣城,又乘勝占領徽州城。趙普勝聞訊,率部由湖口馳援,起義軍一度控制了徽州及周圍的蕪湖、廣德、淳安等地。至正十三年初(1353),元軍重新奪取徽州,彭瑩玉率部轉進江西。其時,徐壽輝部將歐普祥正在圍困袁州城,彭瑩玉率部將況普天、閔總管前往匯合,攻克瑞州(今高安)城。同年十一月,江西右丞火你赤(一譯和尼齊)督部圍攻瑞州。彭瑩玉率眾奮力御守,終於城陷被俘,不久被殺害。其他被俘將士及眷屬同時被害。彭瑩玉曾多回在武俠小說中出場:在《倚天屠龍記》出現,為明教五散人之一;在《萍蹤俠影錄》被提及,為朱元璋和張士誠師父,著有《玄功要訣》傳世,隔代傳人為張丹楓;在《錦衣夜行》中隱士身份出現,他隱居青州,人稱「彭老太公」,是白蓮教淮西香壇首領,主人公夏潯的妻子彭梓琪就是他的曾孫女。彭和尚與劉福通均為元末抗元真正之英雄,與朱重八(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相比毫不遜色。彭瑩玉是南方紅巾軍的傑出領袖,他有着推翻元朝黑暗統治的信心;有着組織群眾和宣傳群眾的豐富經驗;有着在困難條件下堅韌不拔的毅力;有着在勝利條件下繼續戰鬥的頑強意志。他身上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優秀品質,彭瑩玉的赫赫聲名將永遠留在廣大農民心中。

南征北戰---李輝

李輝(1913一1948),袁州區慈化鎮冷水村人。1930年參加革命,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曾任鄉團支部書記、赤衛隊文書、區少先隊隊長、少共慈化區委書記等職。1931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次年1月,任宜萍縣少共隊長,7月任少共宜萍縣委宣傳部部長。1933年7月,任少共宜萍縣委書記後,為粉碎國民黨對蘇區的圍剿,親率幹部深入被敵占領的蘇區,發動群眾,參加了「少共國際團」。1934年1月,宜萍根據地全部被敵人占領。3月,任宜萍工作委員會主任,領導四路工作組回宜萍根據地重新開展工作,恢復黨的組織。5月,縣委書記犧牲後主持縣委工作。1935年3月後,曾任紅十六師政治部宣傳科科長、組織科長兼黨委書記、中共湘鄂贛省委辦事處秘書。經歷了艱苦的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爆發後,奉中共湘鄂贛省委指示回宜春開展抗日救亡活動,恢復發展黨的組織。年底,任中共萬載中心縣委書記。1938年2月,任新四軍駐宜春慈化通訊處主任,並秘密建立了中共宜春縣委。1939年1月,任中共贛西北特委書記,以通訊處主任的公開身份,領導贛西北地區的抗日救亡活動。7月,任中共江西省委組織部部長兼社會部部長。1941年12月,抵延安,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參加了延安整風運動。1945年,出席中共「七大」。抗日戰爭勝利後,調東北工作,任中共岫巖中心縣委書記兼鐵梅支隊政治委員,領導岫巖等6縣工作。1946年1月,任中共莊岫地委書記。5月,任遼南軍區副政治委員兼獨立師副政治委員。1947年8月,兼獨立第一師政治委員。1948年,任東北野戰軍第五縱隊第十三師政治委員。1948年9月,率部參加遼瀋戰役。後參加平津戰役,12月3日以身殉職。後被追認為革命烈士。遺骨安葬於河北省石家莊華北軍區烈士陵園。

風景名勝

慈化鎮內名勝古蹟眾多。主要名勝有以「天下第一禪林」著稱的南泉山「慈化寺」,系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創建於南宋年間,1992年已着手重修開發,「觀音洞」「觀音閣」均已修復一新。慈化鎮列入市重點革命文物保護單位的有武東村的柯武東烈士墓、柳亭村官山烈士墓、曾坊村上曾坊紅軍標語群、集鎮西北新四軍慈化通訊處舊址、伯塘宜萍縣蘇維埃舊址、擔水巷中共宜春縣第一個農村支部舊址等。

視頻

四川成都:賞雨景 竟然拍到了這一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