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感性(英语:Sensibility),是人类经由感官,对于某种事物产生直接感觉与情绪的一种能力,相对于理性的概念。

  • 这个概念在18世纪时起源于英国,对于知识是如何获得,这个课题进行讨论时产生的。
  • 它也被当成是道德哲学的人性基础之一。
  • 感性(Kansei)一词源自日本,根据维基日文页面的说明:“感性是由察觉印象的意义,来对美与善等等做出评价判断的能力。是非言语、无意识、直觉的。”
  • 台湾人在生活中也时常提到感性一词,大多用于形容纤细的情感。
  • 维基上的解释与日文版大致相同,却多了一句“相对于理性的概念”,这是日文中尚未提及的。
  • 约翰·洛克《人类理解论》是西方最早提出感性概念的哲学著作之一,他认为人类出生时如同白板,否认理性先天存在,主张人类是透过感性,对外在事物产生经验,逐渐累积知识。
  • 感官知觉。尤指内容或方向倾向美学或感情方面的; 如:难道理智会屈服于单纯的感性吗?
  • 心理学上指一种个人风格类型。此种类型的特质为以同情的态度、和善的心肠来观察事情。
    • 易表露情感,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相对于理性而言。

理性与感性的选择

  • 不是所有事情都得算出CP值,人类数百万年以来一直都是“情绪驱策”的动物,“情绪”能给我们强大的动机,以及快速的反应,帮助我们的老祖宗能在险恶的大自然中存活下来甚至开枝散叶。
    • 在森林里瞄到熊一般的形体朝你狂奔而来,在几毫秒的时间内,你瞳孔张开,汗毛直竖,大量肾上腺素进入血液,你的双腿肌肉紧绷,瞬间爆发强大的力量,想都不想先跑再说,这是保命的合理反应!
    • 正常人类绝不会停在原地,冷静观察与理性分析:嗯,看这个型态跟速度,我评估85.7%的机率是只熊本熊呢!
    • 如果是真熊,最高时速会达到56km/h,所以我们跑也没用。坐下来等它来吧!
  • 由于亲情,我们会义无反顾地保护我们的孩子。
    • 正常人类看到孩子遭遇危险,不太可能当下来个投资报酬率分析:这孩子吃了我多少食物,花了我多少时间,这些投入也无法确保他顺利长大,就算他顺利长大也不代表可以自立,就算可以自立也不代表会孝顺我,就算会孝顺我,我也不见得活得够久可以享受... ...评估之后,小孩子是赔钱货,直接放生好了!
    • 搞不好原古时代还真的有某些种族做过这样的理性分析,结果可想而知,他们的后代一定不会传承到今天!
  • 虽然写了很多鼓吹理性思考的文章,但我从来不觉得人生要处处那么硬梆梆地分析,我们是地球人又不是StarTrek的瓦肯人。
    • 我们都是血肉之躯,内心很难因为一个纯理性的原因,产生强大的动机去完成一件事。*能驱策我们的通常都是情感。
    • 为了能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不顾一切去追求;为了一个梦想持续不懈地努力,这些都是很强大也很正向的力量,放弃这些力量岂不可惜!
    • 有些人看到喜欢的女生,只会本能地靠近搭讪结果变成骚扰;有人想要赚大钱却忘了理性,把身家全给了股市老师。
    • 这是“煞车系统”出了问题,没能在人生弯道上发挥牵制的力量!
  • 我给那位同学的建议是:不必矫枉过正,日常什么小事都想要套用理性,但人生重要的转折,重大的投资,绝对要把脚放在煞车踏板上,用一种制衡的态度,重新看待自己的决定。
    • 未必要放开油门,但煞车也要随时ready!
  • 活用人生煞车系统的三个小练习
    • 1.认识你自己,定义出你真正在意的事--别试图把自己改造成理性人,只要在关键时刻,让理性思考(煞车)稍稍介入决策即可!
    • 你得先厘清,什么是“关键时刻”?也就是你这辈子真正在意的事情。
    • 2.观察自己是如何做决定的--当我们做了错误的选择后(选了难吃的餐厅,进了不好的公司),通常第一时间是责怪他人,再来就是责怪自己!
    • 其实比较有建设性的想法,是把时光回溯到那个做决定的当下,厘清自己当初基于什么因素做下了决策?
    • 结果不好是因为讯息不足?运气不佳?盲目从众?还是自己的判断出了错?如果可以重新来过,我们会怎么选?
    • 3.接触三观与你不同、但过得还不错的人--一个三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与我们不同却过得不错的人,一定有他的生存之道!
    • 我们未必要完全认同或是复制他们,但既然对方的决策系统能经得起现实的考验,就有值得参考、借镜之处。
    • 我买东西,同样的预算我宁愿购买好一点却比较耐用的商品。
    • 但有些人则相反,相同预算会买好几样中低价位的商品,依照不同的情境轮流使用。
    • 你说这两种价值观谁对谁错?后来我发现,某些与身体健康有关的投资,我仍遵循我的价值观;
    • 某些折旧快速的产品(例如3C),或许低价多量的策略才有弹性。[1]

感性与理性的共处

  • 感性与理性要如何合作?无论是否有此困扰,不妨听听我的做法。
  • 先从认知的角度来看。
  • 在冰山理论中,将人类意识分成:水面上的表层意识,以及水面下的浅层意识、深层意识,与无意识。
    • 我把水面上的表层意识称作理性认知,而水面下的则是你的感觉、感性认知。
    • 这些认知意识会上下流动,在阅读本文当下理性认知很清楚的内容,隔天就会流到水面下的感性认知去;当有人谈到本文的内容时,记忆又会被再度唤醒,回到水面上去。

感性与理性一直都是交互影响,犹如夫妻一般的命运共同体。

  • 多数的人如何维持感性与理性的合作?当我被甩的时候,感性第一时间理论上会说:“我好难过”。
    • 接收到讯号的理性就要替感性做解释:“我被甩了,我好可怜”。
    • 听到理性这样说,感性就更加难过了:“原来我好可怜”,伤心又自怜。
    • 感性原本不自怜,但既然理性都这么说了,肯定是对的。
    • 感性比理性还懂自己要什么,但理性也能控制感觉要什么。
  • 我曾经告诉大家要分清感性与理性的差别。
    • 一个简单的辨别方法是,有办法说出来解释的东西,就是理性在作用,也就是表层意识。
    • 说不出来的东西,就是感性,也就是浅意识以下的东西。
  • 动物学里发现,通常群聚有社会性的动物越是聪明。像乌鸦懂得利用工具来取得食物,就是一种智慧的表现,而且一旦有一只乌鸦成功,它就会教给其它的乌鸦。
  • 刚开始健身的时候我常被问:有没有感觉?很抱歉,完全没有感觉。我的神经肯定没断,但就是没感觉,也许是讯号太弱,又或著是肌肉与大脑沟通不良。
    • 要先有感觉,才好做进一步的控制,否则不知道自己在干嘛。
    • 教练就有本事让我在没感觉的情况下也能练,而且要正确的练、培养正确的感觉。
    • 例如测量距离,在感觉还没建立时,使用更具体的方式,例如五个拳头,就能量出正确的距离。
    • 如果凭感觉量距离,不止量不准,甚至误把错误当正确,就像坐姿不正一样,习惯错误的动作,要再校正又是一道手续。
  • 有时候我们会做一些想像练习,例如把力量集中到某个部位。
    • 我认为这也是由理性去带领身体感觉的例子,所以不会把语言当成理性唯一的途径。它就是一种控制力,无法用单一手段来代表。
  • 理性总是替感性服务,但是感性会受到理性的控制。
    • 感性就像公主王子一样,理性是臣子,你希望服务你的臣子是宰相还是太监?
    • 多数人有的是太监,尽力满足主子任性的需求而不在乎后续的结果,为了自己的利益还会欺骗主子来达成私人目的。
  • (1)感性会产生负面影响--你很清楚在某些情况下会无法保持理性,也就是失去控制能力,这时候要评估是否尽量避免这种情形产生。
    • 这种危机意识无法产生更高的效能,我就会选择不要临时抱佛脚。

以前做学校专题常常熬夜写程式,但是熬太晚效率会变得非常差,二小时找不到的Bug早上起来10分钟就解决。

  • (2)感性对自己没有影响--如果你判断这件事情不会造成什么危害,那么放任感性恣意妄为也没问题。
    • 以前小时候我没什么同理心,长大后同理心过剩有时反而造成困扰。
    • 例如在车上听Podcast,听见对方辛苦的过程时,我的眼泪就会不自觉流下; 其实来宾通常是轻描淡写讲得一点都不感人,但因为我会自动想像背后辛苦的过程,所以才会有难过的心情。
  • (3)感性会产生正面影响--主子虽然任性,但不一定是错的,对于有正面意义的事情应该加以鼓励。
    • 例如我很爱我的父母,希望可以满足自己孝顺父母的心情。
  • (4)理性试图影响感性,导向正确的方向--说白了就是宰相如何控制皇帝,包括前面提到宰相要提醒主子自己的初衷,避免主子忘记乱来。
    • 前面提到的健身案例就是第四种,我的身体完全没感觉,要如何控制它产生正确的感觉,这就是理性控制的力量。
    • 自律或时间管理要如何培养?每个人适合的方式都不同,它可能是个很专业的项目。
    • 当我们用“控制力”来理解理性的时候,更加感受到它的强大。
  • 理性的控制力要以逻辑为依归,才不会变成讨人厌的控制狂,只管控制不管为什么。
    • 懂得考虑影响因素,控制成功的机率也会比较高。[2]

目录

参考来源

  1. 姚诗豪. 人生啊,是理性好还是感性多点好?我想告诉你一个帅气的平衡法. 大人学. [2021-06-28] (中文). 
  2. Davina Shi. 感性与理性要如何合作. moke.tw on. 2020-06-22 [2021-06-28]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