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縣灞江小學
惠安縣灞江小學,地處泉州市台商投資區洛陽鎮陳壩村,該校規模宏偉,校區占地一公頃,座落在風景優美的麒麟山腳下,一座教學樓和一座教師宿舍樓,學校後面與福廈高速鐵路相距不遠,也與青山密林為伴,空氣清新,環境優美。
目錄
學校簡介
麒麟山下好學堂,
四季常聞花草香。
校園優美空氣好,
環境安靜書聲朗。
二十一世紀初期,國家提倡優化教育理念[1],改善教學環境,於二零零一年由教育局撥專款重新易地建設,當然也有一部分是鄉賢捐資的,二00二年竣工,現今座落於陳壩村風景秀麗、草木茂盛的麒麟山腳下,環境遠離喧囂雜亂的公路,又是交通方便的平地,占地一公頃左右,有一棟三層的教學樓和一棟三層的教師宿舍樓,環境優美,面積大,校內操場建有籃球場和乒乓球活動場所。
學校發展
灞江小學是一九三二年由革命老前輩何家沛之父何正川創辦的,首任校長兼董事長是何正川,是一所有着光榮傳統的革命據點學校,原省婦聯主席謝懷丹,國務院聾啞司司長洪雪立夫婦等人曾經在灞江小學從教過,很多地下黨老前輩曾在這所學校工作過。
由於該校初始創辦的時候,正處於革命進行中的年代,當時中國的工業革命才剛剛開始不久,又是農業生產高於一切的年代,可以說是百廢待興,沒有資金也不允許浪費一分錢,所以在創辦灞江小學的初期只是徵用後軒自然村的祖厝來當作教室,這是由舊社會私塾向工業革命的學校轉型的初始面貌。
在解放後,新中國成立首任校長[2]是曾任國民黨三二五師連長何生來,壩仔下何家成任指導員是革命組織,己平反。
學校幾經易名,最初命名為灞江小字,文革前改為良山小字,文革後改為培紅小學,陳壩五七學校,陳壩學校(小學附設初中),一九八一撤銷附中,設陳壩小學,一九九二年經惠安老區辦向惠安縣政府教育局申請恢復原校名即惠安縣灞江小學,現改泉州台商投資區灞江小學
一九六0年由旅馬來西亞馬遜華僑何蔭成捐建教室三間,座落在後軒祖厝邊,一九六八年遷建栘杉橋邊,杉橋邊建的規模也比較大,好像是十間教學平瓦房,和一棟兩層的教師宿舍樓,都是石牆結構的,這在當時也是個了不起的創舉了,該建築一直使用到二十一世紀初,在無情的歲月中飽經滄桑,曾經坍塌過幾回,又重新修復,好像在九幾年到兩千年這段時間把平瓦房的教室翻建成為兩層教學樓。
二十一世紀初期,國家提倡優化教育理念,改善教學環境,於二零零一年由教育局撥專款重新易地建設,當然也有一部分是鄉賢捐資的,二00二年竣工,現今座落於陳壩村風景秀麗、草木茂盛的麒麟山腳下,環境遠離喧囂雜亂的公路,又是交通方便的平地,占地一公頃左右,有一棟三層的教學樓和一棟三層的教師宿舍樓,環境優美,面積大,校內操場建有籃球場和乒乓球活動場所
參考文獻
- ↑ 幼兒英語教育理念,勤學教育網,2021-01-20
- ↑ 《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研究》課題開題論證會召開,搜狐,2019-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