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情如酒香(劉佳峰)

情如酒香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情如酒香》中國當代作家劉佳峰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情如酒香

記得唐代大詩人李白在《客中行》寫過一首讚美酒香的詩句,原文是這樣的: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此詩前兩句以輕快、幽美的筆調,歌頌了蘭陵美酒是詩人李白眼中的好酒。第一句從酒的質量來讚美酒,第二句進一步從盛酒的精美器具、酒的色澤烘托出酒的醇香。後兩句說因美酒而流連忘返,乃直抒胸臆之語,含意深長,耐人尋味。全詩語意新奇,形象灑脫,一反遊子羈旅鄉愁的古詩文傳統,抒寫了身雖為客卻樂而不覺身在他鄉的樂觀情感,充分表現了李白豪邁不羈的個性和其詩歌豪放飄逸的特色,並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盛唐時期的時代氣氛。同時還襯托出李白借酒香抒發個人感情的獨特意境。

其實,在我國的許多地方都有借酒寄情的傳統習慣,成為千千萬萬百姓聯繫情感,暢談親情友情的重要紐帶,只要遇上誰家有好事喜事美事,都會邀上三五好友聚在一塊高高興興喝上幾盅以示慶賀,有甚者喝至高興時會豪言壯語喋喋不休出現饞酒的境地。如果是某家有貴客造訪,主人還會拿出自家久存的上等好酒來招待客人。酒,似乎成了諸多普通百姓或者親朋好友溝通交流情感的一種特殊「信物」。

說到酒,在秀美的祖國大江南北幾乎都有「無酒不成宴」的習俗,許多人更是將酒視為增進情感的「精神食糧」,無論是親朋好友,還是同事同學聚會,無論是晚輩拜見長者,還是同輩之間的相聚,宴席上幾乎都能目睹推杯換盞的動人情景

歷史上關於酒的典故也很多:比如「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去換美酒,與君同消萬古愁」,「三杯通大海,一醉解千愁」。酒,似乎成了人們表現情感的最佳飲品。

我的家鄉也不例外,也有情如酒香的美麗傳說。有人曾這樣誇張的形容家鄉厚重的酒文化「不到深圳不知錢少,不到永州不知量小」。足見永州的酒文化名不虛傳。

1

但現實生活中,酒,並非是聯繫情感的唯一方式,比如長輩與晚輩的情感溝通完全可以用一道美食來打破兩者之間的關係。

就拿今年春節回家團圓來說,千里迢迢回到家鄉的第二天,因為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已經好幾年未謀面的侄女說要給我們一個驚喜。一大早便開車帶着我們一家直奔千年古城零陵老街美食如雲的柳子街,車子在一家看似普普通通的米粉店鋪前戛然而止,原以為侄女要請我們到此喝一頓早酒,後來仔細一瞧,原來是一家網紅米粉店,「零陵老字號二鮮粉」8個略帶行草書法味道的牌匾映入我的眼帘,可不巧的是由於臨近春節,結果讓我們吃了一個「閉門羹」,門店已是鐵將軍把關。於是向鄰近的店鋪老闆打聽,得到的答案是「老闆已回家過年去了!」。

沒有品嘗到這家在當地算是小有名氣網紅店的「二鮮粉」,侄女似乎心有不甘,一向視親情至上的侄女為了不讓我們失望,情急之下又想起過去零陵南門曾經有家每天門庭若市的「辣椒炒肉」粉店,據說已經搬遷到別處了,於是侄女利用智能手機的強大功能,通過百度很快找到了新址,便掉轉車頭立即帶着我們直奔新的目的地。幸運的是這家門店還在營業,而且門庭若市、高朋滿座,熱鬧非凡。店鋪老闆看到我們的到來,十分熱情地用地道的零陵話向我們打招呼「坐嘛!坐嘛!」「請問你們幾位?坐打等一哈馬上就好!」不到10分鐘工夫,幾碗熱氣騰騰,表面鋪蓋着厚厚一層辣椒炒肉小菜、飄着濃郁香味的米粉便呈現了在我的面前。目睹眼前瀰漫濃郁家鄉味、分量十足的一大海碗米粉迫不及待地品上一口,頓時讓人味蕾陡然大開,真算得上是地道的人間美味。瞧着這碗份量十足、味道正宗的米粉,就能判斷出老闆絕對是一個實誠人。品完這碗極具誘惑力,對我這個在外漂泊的「異鄉人」來說,極大地滿足了久違的味蕾需求不說,重要的是,通過這碗普普通通的正宗家鄉美食,瞬間拉進了親人之間因時空的距離似乎已經變得陌生的情感,宛若痛飲了一杯家鄉的米酒,醇香而甘甜,回味無窮。

2

回到自己日思夜盼的故鄉,作為晚輩的我,首先得拜見多日未見的長輩,這是天經地義的,也是晚輩孝敬長輩最應遵守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於是我便與妻子合計合計該先去拜見哪位長輩,沒想到我倆不謀而合,首先想到的是去拜見的長輩便是對妻子小時候成長有恩、關愛有加、經常背着妻子玩耍,曾經給小時的妻子帶來無數快樂和甜蜜回憶,從零陵嫁到東安農村,個子矮小,如今已經是快奔七十頭髮花白的年姨。妻子是一個懂得感恩的女人。妻子說,小時候因為岳父母工作繁忙,岳母是一家國營工廠唯一的醫生,整天忙於廠里的醫療事務,根本無瑕顧及家庭,無論是廠里還是職工家中,只要誰家有個頭疼腦熱的都會找岳母,善良敬業的岳母哪怕是深更半夜也會毫不遲疑,做到有求必應。而岳父又在水利部門上班,那個年代下鄉興修水利是家常便飯的事,一去不是十天就是半月,甚至是好幾個月。沒有父母的陪伴,不得已小時候的妻子幾乎天天待在外婆家,年姨便成了妻子的最忠實的「夥伴」。妻子對年姨的這份情感是難以言表的。

每次去年姨家,年姨都要拿出自己親手釀製的「東安茅台酒」和自己最拿手、親自烹飪的一道永州名菜「東安雞」款待我們這些晚輩。在年姨腦海中只有一個樸實的想法,只有晚輩們喝上了她親自釀的米酒,親自製作的美食,年姨就高興和滿足,用年姨的話說,才算體現她這個長輩對晚輩的真情。

第二天下午,我們決定開車前往東安去看望年姨,畢竟五六年沒見面了。本想來一個突然襲擊,給年姨一個意外的驚喜,但思來想去覺得這樣頗有些不妥,因為年姨是一個十分重情重義的人,待人也十分大方誠懇熱情,雖然年姨文化不高,不懂得更多待客的道道兒,但她實誠,沒有什麼心計,特別是對待我們這些已經好幾年未見面的晚輩來說,她必定會精心準備一番,如果不事先告訴她,唯恐怠慢了我們,她心裡肯定不爽快甚至還會生氣。出於對年姨的尊重和理解,思來想去,我們還是把去看望她的消息提前打電話告訴了她。年姨得知我們要去看望她,從電話那端可以感受到她有點喜出望外,立即打電話詢問我們何時出發,大概何時到,意思是好讓她多準備點我們最喜歡吃的美食,不能讓我們到來後吃得過於簡單心有不安。

驅車大約一個半小時,我們順利到達了年姨家,遠遠就看見年姨全家已在屋門口早早地在那迎候我們的到來。小車剛剛停穩年姨家前院,年姨便吩咐女婿福勇點燃了事先準備好的一卷長長的鞭炮,瞬間,鞭炮的噼里啪啦聲像一股暖流滋潤着我的心田,從頭頂暖到了腳跟。據說這種迎客方式在當地算是主人迎接客人的最高禮儀了。

因為我們還另有任務,徵得年姨的同意,晚餐我破例沒有暢飲年姨親手釀製的「東安茅台酒」,不然,要是在平時那是絕對不會放過的。品嘗完年姨親自烹飪的「東安雞」、臘肉和「黃翹肉(用麵粉和雞蛋充分攪拌,揉成一個個雞蛋大小的麵團,然後低溫炸製成金黃色即可的美食)」等諸多美食後,我們決定返回住處,看見我們要走,年姨有些不舍,從年姨臉上的表情完全可以察覺出來,她很希望我們住上一宿,一起拉拉家常,畢竟好幾年沒見面了,但考慮到我們還有別的行程安排,通情達理的年姨只好作罷,於是吩咐女婿福勇抓緊把事先用紙箱和食品袋包裝好,自己辛苦餵養一直不捨得宰殺的兩隻老母雞和積攢了好幾個月本來計劃拿到市場去換錢的土雞蛋和自己親手製作、無任何添加劑、純綠色食品紅薯粉硬塞到了我們的車尾箱。想到年姨生活在農村的不易,經濟的拮据,加之年事已高,土雞和土雞蛋本來就是換錢的上等商品,本不忍心收下這些算得上上等禮品的,但考慮到年姨是一個十分倔強的人,她決定的事幾頭牛都拉不回,根本沒人能說服她,如果拒絕她的這番好意,一定會不高興的,於是我們只好默默地收下這份「厚重」的禮品告別了年姨。深感,年姨的這份情,無論是多少年的陳年老酒都無法比擬。

3

姊妹情,一直是我割捨不下的。自從離開家鄉到外地工作,已有年頭了,不覺間,銀絲掛上了鬢角。用唐朝賀知章的「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來形容現在的自己一點也不誇張。這些年,與兄弟姐妹是聚少離多。回到冷水灘住處的第二天與妻子商定驅車回我的老家看望好幾年沒有見面的哥哥姐姐。這算是我們回去走親訪友的第二站,也是同輩之間的情感交流了。從冷水灘驅車到江華縣城要2個半小時左右的車程,路程說遠不遠,說近也不近,雖然回去再也感受不到父母的嘮叨和噓寒問暖,但這裡畢竟還有陪伴我快樂成長的哥哥姐姐,他們也期待着已經好幾年沒有見到的我,渴望親人間的團聚,渴望拉拉家常,回憶回憶小時候的童年趣事,嘮叨嘮叨這些年的思親之情,畢竟都是上了年紀的人了。按照習俗,回到生我養我的家鄉,在每個哥哥姐姐家中都要住上一宿,痛快地吃一頓久負盛名的「豆腐釀」(瑤族美食「十八釀」之首),盡情喝上一壺「江華茅台就」才算團聚,才算表達了兄弟姐妹間的情感,不然在誰家吃頓飯與不在誰家吃頓飯都會有意見。我遵照家鄉的習俗分別到哥哥姐姐家走動了一番,卻因為事務纏身沒有按規矩在每家都住上一宿。因為我要駕車的緣故,哥哥姐姐破例沒有讓我享用「江華茅台酒」,不然那就不算團聚了。

團聚的時刻總是短暫而難忘的。告別故鄉的時刻又到了,離開家鄉前哥哥姐姐分別拿出他們早已準備好,自己親手做的臘肉、臘腸、臘豬臉和糍粑以及自己生產的花生、紅瓜子、黃豆、馬蹄等一大堆土特產,一古腦地往車輛後備箱裡塞,想方設法把這些土特產裝下,把一個本來還算寬敞的後備箱塞得滿滿當當。目睹這些飽含親情算不上昂貴的珍貴禮物和哥哥姐姐日漸蒼老的面容,我只好默默收下。希望這些飽含親情的土特產,像家鄉芳香四溢的米酒那樣,能驅散我對故鄉的無盡思念。

4

如果說晚輩與長輩、長輩與晚輩,兄弟與姐妹之間的這份親情是至高無上的,那發小情就是純真無暇的。

得知我們回家過年的消息,與妻子從小一起捉迷藏、一起爬樹套鳥窩、一起在一個單位院子長大的髮小麗萍和唐平甚為高興。按照家鄉的習俗,多年不見,團聚在一起都得喝上老百姓俗稱的家鄉「永州茅台酒」,儘管說家鄉的酒文化十分厚重,但她倆並不打算讓我們飲酒,卻要送給我們兩份特殊的禮物。一份是相約一起駕車領略一下千年古城零陵的滄桑巨變,一份是麗萍親自下廚做一道正宗的「永州血鴨」給我們品嘗。坐在兩位發小安排的車輛上,穿行在古城零陵的大街小巷和風景如畫的鄉村中,一幢幢高樓大廈和一幅幅鄉村美景的迷人的畫面交替掠過眼前,讓人心潮澎湃,久久難以平靜。特別是品嘗發小麗萍親手製作的「永州血鴨」,內心似乎特有一種味蕾的滿足感。深感這兩份特殊禮物別有一番意義,無論從何種角度去回味,似乎都感覺即使再昂貴的陳年老酒,都不抵這濃濃的髮小情。

如果說世上的每份情感都是純樸的、純潔的和至高無上的,是難以忘懷的,是令人回味的,是刻骨銘心的,是無法釋懷的。那我們都應該好好珍藏!希望這種情愫像生活中的一杯杯品質上乘的美酒,芳香四溢永遠駐人間[1]

作者簡介

劉佳峰,男,1985年入伍參加工作,在部隊服役20多年,先後任新聞幹事、宣傳科科長(駐站記者),2009年轉業進入海南某政法機關工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