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思齐(诗经)

思齐(诗经)

目录

【原文】

思齐大任(1),
文王之母。
思媚周姜(2),
京室之妇(3)。
大姒嗣徽音(4),
则百斯男(5)。
惠于宗公(6),
神罔时怨(7)。
神罔时恫(8),
刑于寡妻(9)。
至于兄弟,
以御于家邦(10)。
雝雝在宫(11),
肃肃在庙(12)。
不显亦临(13),
无射亦保(14)。
肆戎疾不殄(15),
烈假不瑕(16)。
不闻亦式,
不谏亦入(17)。
乃召司空(15),
乃召司徒(16)。
俾立室家,
其绳则直。
缩版以载(17),
作庙翼翼(18)。
肆成人有德,
小子有造。
古之人无歝(18)。
誉髦斯士(19)。
==【注释】==  

①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齐(zhai):端庄。大任:太任,指周文王 的母亲。

②媚:敬爱。周姜:太姜,周文王的祖母。

③京室:周王 室。

(4)人姒(si):太似,指周文王的妻子。嗣:继承。徽音:美好的名 声。

(5)则百斯男:意思是说子孙众多。

(6)惠:孝顺。宗公:宗庙的 先人。

(7)时:是。罔,无

(8)恫(tong):伤痛

(9)刑:法则, 这中指做典范。寡妻:周义上的正妻。

(10)御:治理。

(11)雝雝:和谐 的样子。宫:家。

(12)肃肃:庄严恭敬的样子。

(13)不显:丕显,指国 家大事。临:视察。

(14)射:不明显,隐蔽。保:提防,警惕。

(15)肆: 因此,所以。戎疾:大灾难。不:语气助词,没有实义。殄(tian):断绝。

(16)烈假:指大病。瑕:过,去。

(17)入:容纳,采纳。

(18)歝(yi): 厌倦。

(19)誉;同“豫”,乐于。髦:选拔。

【译文】

仪态端庄的太任,

就是文王的母亲。

德高敬重的太姜,

做了王室的主妇。

太姒继承好名声,

 养育了众多的子孙。

文王孝敬先祖宗,

神灵对他没怨恨。

神灵不使他伤痛,

为了家人做表率。

自己兄弟也守法,

以此治理国和家。

文王在家很和睦,

宗庙祭祀也恭敬。

国家大事亲视察,

隐蔽小事也警惕。

古今大难已断绝,

大病灾难不再有。

听到善言就采用,

下臣进谏便采纳。

故今成人德高尚,

弟子孩童可造就。

文王诲人永不倦,

乐于选拔好人才。

【读解】

周文王被誉为一代圣贤君主。这首祭祀他的乐歌,再赞颂他得美德的同时,也顺带赞颂了他得祖母、母亲、和妻子,让人感到家庭中的美德似乎像遗传似地代代相传。

人们常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此话的意思是说领头的人总是跟随的众人效法的榜样,他的一言一行对众人有着直接影响。好榜样会产生好影响, 坏榜样会产生坏影响。因此领头的人与普通人就有了差别:普通人有时可以不顾及影响问题而随心所欲, 而领导者则必须考虑影响而约束自己的言行,不应当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即使是细小的枝节问题,也得从大处着眼来考虑和处置。

当然,美好的德行肯定不会像传宗接代似地遗传。但是,良好的德行环境,宗会对身处其中的人产生或明显或隐蔽的影响,宗会有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这也正如人们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样。子们的祖先对这一点尤其看重,既反反复复讲述这个道理,又搜寻罗列例证,使得这方面的观念在生活于这种文化传统之中的人们心目中已牢牢地扎下了根。 中国历史上能像周文王那样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君主大概不多,这样他的榜样便显得特别可贵。榜样不多的事实也表明,美德无法靠遗传获得,同时,它促使我们反思榜样不多的原因。

似乎是上天的特别恩赐,不经过个人努力奋斗取得。得来轻易得东西,用起来便也轻易。运用权利获得了好处的结果,-可以反过来刺激更大的欲望。如此循环往复,岂有不滥用权利的道理。也许,周文王与其他做不了表率的君主的差别,正在于他知道得江山不易,守江山更不易吧。[1]

【简介】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本来只是一本诗集。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中,它原来的文学性质就变成了同政治、道德等密切相连的教化人的教科书,也称“诗教”。[2]

《诗经》中的三百零五篇诗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即“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雅”分为“大雅”(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和“小雅”(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一共有一百零五篇。“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和赞颂神明,现存共四十篇。《诗经》的三百零五篇诗歌,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涉及政治、经济、伦理、天文、地理、外交、风俗、文艺各个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3]

《诗经》编辑成书的年代约在春秋后期,据说孔子曾经删定过〈诗经〉。到汉代,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国辕固所传的《诗》叫《齐诗》,鲁国申培所传的《诗》叫《鲁诗》,燕国韩婴所传的《诗》叫《韩诗》,鲁国毛亨所传的《诗》叫《毛诗》。东汉时,《毛诗》得到了官方和学者们的认同,逐渐盛行,齐、鲁、韩三家《诗》逐渐衰落以至亡佚。现在我们见到的《诗经》,就是毛亨传下来的,我们这里选录的《诗经》,原文主要依据清代阮元校订的《十三经注疏》,并广泛参考了其他研究《诗经》的专著。 [4]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