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道主义
循道主义(Methodism),本来循道主义者(Methodist)原是指十八世纪支持英国大奋兴的人,且语带嘲讽,说他们凡事循规蹈矩;至终它却变成一个专有名词,指跟随约翰。韦斯利(J. Wesley228,Wesley, John)的人在他离世后不久,离开了英国教会,自己组成一新教派。开始的时候,循道会原是英国圣公会内一个宗教组织,韦斯利一直不想另立新教派,但后来许多现实问题出现,使他与英国圣公会的制度不断有矛盾,就如对传福音的安排,为苏格兰和北美的福音工作而按立牧职,和在英国容忍法(Toleration Act, 1689)下,建立福音站及发证书给人去传福音等,在在都与当时圣公会的规则相违,令他们不得不承认,另立宗派是不能避免的了。
圣公会一般指安立甘宗[1]。安立甘宗(英国国教,英语:Anglicanism),常用名“安立甘教会”(盎格鲁教会,Anglican Church)或“主教制教会”(主教会,EpiscopalChurch),是基督新教三个原始宗派之一,也是带有盎格鲁-撒克逊人礼仪传统的宗徒继承教会。它在清朝传入中国,译作“圣公会”,取义神圣的天主教会(圣而公教会,Holy Catholic Church),约定俗成[2]。
目录
简介
1932年英国循道会内几个派别寻求联合(包括了南方循道圣公会、循道派抗罗宗教会,与循道圣公会),他们引用的其中一份重要文件,即是由循道宗创立之始,到今天仍守着的福音(Evangelical428,Evangelical Theology)信仰,那就是相信圣经(Scripture063,Scripture)是神的启示,是信仰与生活至高无上的原则,同时亦记于韦斯利之《新约札记》(Notes on the New Testament)和讲章集内。
开始的时候,韦斯利神学主要受循道主义对宣教的重视,及其救恩论(Salvation039,Salvation)的影响,基督教一切其它教义均受这两个角度决定。他们把重心放在神的主权(Sovereignty of God103,Sovereignty of God)上,却不是轻忽神其它的属性,或漠视人的责任。在面对亚流主义(Arianism56,Arianism) 及苏西尼主义(Socinianism094,Socinus and Socinianism 苏西尼与苏西尼主义)可能引起的陷阱(参基督论,Christology282,Christology),他们特重基督的神性。还有,他们强调人单靠己力不能成就自己的救赎,并且又以赎罪论(Atonement68,Atonement)为试金石,用来分辨福音的真伪〔如自然神论(Deism347,Deism)就不能通过这测试〕;福音是为万人预备的,然而却不是人人都接受。因信称义(Justification670,Justification)的教义是处于信仰核心地位,它使人得生,并且被改变(参重生,Regeneration000,Regeneration)。圣灵(Holy Spirit580,Holy Spirit)的工作则叫人有得救的确据(Assurance of Salvation63,Assurance of Salvation),和使人成圣(Sanctification042,Sanctification 成圣),这教义在当代十分重要,因为那正是人最忽略的一面。他们又重视恩典的伦理,认为这是新生命所必需有的表现。
整体说来,韦斯利神学可说是福音派的亚米纽主义(Arminianism58,Arminianism),加上圣灵所赐的温暖和能力,这正是温谷巴(M. B. Wynkoop, Foundations of Wesleyan-Arminian Theology, 1967)提出来的。韦斯利神学虽然也有亚米纽那种反对神学决定论的精神,它对近代英国那种较近伯拉纠主义(Pelagianism914,Pelagianism)和神体一位论(Unitarianism197,Unitarianism 神体一位论)的亚米纽主义,却绝不支持。
稍后期,循道主义与加尔文派(参怀特腓德,Whitefield232,Whitefield, George)为了预定论(Predestination954,Predestination)而争辩,循道宗的主要发言人是傅勒彻尔(John William Fletcher, 1729~85),他着的《反律法主义的检验》(Checks to Antinomianism, 1771~5),很能反映出韦斯利的思想,并且得到他的认可。傅勒彻尔在救恩论上,一方面保持人的自由,但另一方面亦坚持神仍是主动的,祂仍在掌管一切。他认为,若不保持平衡的观点,就会使人误解,甚至引起道德上的混乱,这也是他的书称为《反律法主义的检验》的原因。除此之外,傅勒彻尔亦把韦斯利关于成圣的思想发挥,认为成圣与五旬节圣灵降临的经验有关,因此成圣是实时的,不是渐进的,而圣灵的「洗」(Baptism in the Spirit83,Baptism in the Spirit)及「充满」,都是信徒可以经历的〔另参圣洁运动(Holiness Movement577,Holiness Movement);完全(Perfection918,Perfection, Perfectionism)〕。
整体说来,韦斯利的神学在着名的圣经学者克拉克(Adam Clarke,约1760~1832)的努力下,又有长足的进步。他高举韦斯利极重视的圣经,认为它是有权柄的,也是足够的,能把神的本体及目的启示出来。近代人重视圣经神学,及指出圣经对现代人的适切,在克拉克的作品早就如此强调了。
但把韦斯利的思想发展成有系统的神学,却是华生(Richard Watson, 1781~1833)的功劳,他的《神学原理》(Theological Institutes, 1823~4)就是韦斯利主义的系统神学。他看自己是维护福音信仰的人,使它免受自然神论者及神格一体论者的攻击。同时他亦向伯拉纠主义者及某些加尔文主义者挑战──他作品内就有一大段是专门讨论赎罪的范围(Atonement, Extent of69,Atonement, Extent of)的。华生并没有频频引用韦斯利的作品,不过他整个神学思想,却忠于韦斯利的思想。他认为圣经是无误的,因此可以引伸到各方面来应用,但对于更正教的改教大师,及英国正统神学家,他也常引用到。
最能代表韦斯利神学的,却是波普(William Burt Pope, 1822~1903)的《神学概略》(Compendium, 1875~6)。此时,循道主义已不再是一个小教派,它在普世教会已有一定的地位。波普在发扬循道主义的时候,亦称循道会的神学本质上是属乎圣经,是大公的(Catholic262,Catholicity),也是正统的,与福音信仰的传统是一脉相承。为了证明此点,他由早期教会的思想,一直追溯到韦斯利。他认为韦斯利神学里面的亚米纽思想,只是加尔文主义一种较极端的形式,它本身却不属正统的韦斯利思想。波普的《神学概略》虽然对当代批判性思想不太重视,却仍不失为一本有力的认信宣言。至于循道会在当代敢于迎战批判思想的,就首推阿瑟(William Arthur, 1819~1901),他是个护教士,对当代理性问题有颇深的认识,这是近代学者的共识。
近代循道宗的圣经学者比神学家更多,但利杰(John Scott Lidgett, 1854~1953)仍是值得一提的,他致力于把新约神为父(Fatherhood of God453,Fatherhood of God)的概念用在赎罪论上;而温佛特(Geoffrey Wainwright, 1939年生)的《颂赞词》(Doxology,为一系统神学作品)亦给神学开辟了一块沃土。他尝试借着赞美及崇拜(Worship251,Worship)来建造神学,并把它引伸到教义与生活上〔参三一颂(Doxology383,Doxology);礼仪神学(Liturgical Theology728,Liturgical Theology)〕。夫勒(Robert Newton Flew, 1886~1962)把循道会了解的成圣,变成一种活的传统。但总体说来,韦斯利的神学在英国的影响力,不如它在美国之敬虔团体般明显。由希士(A. M. Hills, 1848~1935)及伟利(H. Orton Wiley, 1877~1962)写的手册,深受欢迎,现在卡特(Charles W. Carter)正把这些材料汇编成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