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強震即時警報

強震即時警報

圖片來自scweb

強震即時警報又稱地震預警地震速報,是臺灣地震發生後發布的警報,針對部分地區利用地震波傳遞速度的差異,在較具威脅性但速度較慢的S波表面波到達前,透過電腦軟體行動應用程式災防告警細胞廣播訊息系統等方式預先通報,以爭取數秒到數十秒的預警時間。2014到2018年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總共對314個地震發布強震即時警報,臺灣島內地震平均在地震發生後17.3秒對外發布警報。

目录

原理

地震發生時,地震的能量藉由地震波傳遞,地震波根據振動方式分為P波S波表面波,P波傳遞速度約為每秒6到7公里,S波傳遞速度約為每秒3到4公里,表面波傳遞速度則小於S波。S波的振幅通常較P波大,且S波的水平向振動對房屋結構較具破壞性(表面波因包含較多水平向長週期能量也會影響結構物),因此S波的破壞性較P波強。透過傳遞速度較快而先抵達的P波預估破壞性較強的S波的振動大小,並在S波抵達前發出警報,爭取數秒到數十秒的預警時間,愈靠近震央的地區預警時間愈短。

類型

強震即時警報可分為區域型(或稱前端偵測型)、現地型與複合型。區域型(前端偵測型)是在地震發生後,利用震央附近的地震站所觀測到的地震波,快速計算出地震規模、震央位置與震源深度,並以此預估各地區的震度與地震波到達的時間,再利用快速通訊技術通知各地區。區域型採用較多地震站的資料,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完成計算,但精確度較高,適用於距離震央較遠的地區,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所發展的強震即時警報系統即屬於區域型。

現地型是利用P波的振動值,預估之後到達的S波的振動大小,並對當地提出警告。現地型採用單一或少數幾個地震站的資料,較區域型快完成運算,在接近震央地區有較快速的預警,但精確度較低,適用於距離震央較近的地區,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即致力於現地型強震即時警報系統的研發[1]。複合型是結合區域型與現地型[2]:30,具有兩者的優點[3],速度較快且較精準,發展單位有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三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歷史

臺灣地震預警系統設計的動機是1986年11月15日花蓮地震芮氏規模為6.8级,此次地震主要的災情發生在距離震央120公里外的臺北地區,S波傳遞至少需30秒。[4]1994年中央氣象局在花蓮裝設地震預警的雛形系統,1998年停止監測,測試結果為對於花蓮地區的地震,平均可在地震發生後20秒得到震央位置與地震規模,震央位置誤差平均為22公里,地震規模誤差為0.7级。2001年中央氣象局開始進行強震即時警報成效的測試。2004年中央氣象局開始執行「強地動觀測第三期計畫-發展強震即時警報系統」,在2009年完成計畫時已將地震測報所需時間縮短至30秒內。2008年國家實驗研究院所屬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開始與中央氣象局合作研發強震即時警報系統。

2011年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公開發表現地型強震即時警報系統。2013年中央氣象局完成開發強震即時警報接收軟體並開始安裝於臺灣中小學,2014年中央氣象局開始全面對中小學發布強震即時警報[5],截至2014年9月,已安裝接收軟體的學校數量為3500所以上。2014年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開始與中華民國教育部中華民國科技部合作在中小學建置地震預警系統[6]。2014年中央氣象局與企業合作,推出強震即時警報行動應用程式app)提供大眾使用。[7]2014年12月18日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和中興保全公司共同發表「地震預警服務」,截至2016年12月,有多所中小學與科技廠商採用。

2016年5月3日中華民國行政院表示災防告警細胞廣播訊息系統(又稱災防告警系統)加入中央氣象局的地震資訊,自即日起開始透過手機提供地震速報與地震報告的訊息;5月4日中央氣象局說明災防告警系統於5月起與地震速報系統介接先行營運測試;5月6日花蓮縣近海發生芮氏規模4.7级的地震,災防告警系統首次發送地震報告;5月12日宜蘭縣外海發生芮氏規模5.8级的地震,災防告警系統首次發送地震速報;5月31日臺灣東北部海域發生芮氏規模7.2级的地震,災防告警系統第二次發送地震速報。[8]2016年8月23日中央氣象局與東森電視合作,自即日起開始透過電視提供地震速報的訊息;[9]9月1日宜蘭縣外海發生芮氏規模4.8级的地震,東森電視的東森新聞台首次推播地震速報。[10][11]2017年7月31日中央氣象局舉辦「強震即時警報發布條件調整說明會」[12];2018年1月中央氣象局調整強震即時警報發布條件,將地震規模4.5级以上調整為地震規模4.5级以上且預估有縣市政府所在地的震度達到3級以上。2020年4月6日中央氣象局提升強震即時警報系統效能,臺灣島內或近海的地震可加速至地震發生後10秒完成計算並發布。2021年5月1日中央氣象局調整災防告警系統發布條件,統一針對預估震度達到4級以上的縣市發送地震速報。

參考文獻

  1. 地震預警科技。現地型強震即時警報系統@臺灣. 國家實驗研究院. [2015-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0) (Chinese (Taiwan)). 
  2. 引用错误:无效<ref>标签;未给name属性为ncku_thesis的引用提供文字
  3. 郭雅欣. 地震預警系統該上路了. 科學人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1-04, (110) [2015-10-21]. ISSN 1682-2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3) (Chinese (Taiwan)). 
  4. 吳逸民、蕭乃祺、林孝維. 地震初達波強震即時警報系統之研發 (PDF). 地震技術報告彙編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2008, 51: 232 [2016-10-0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10-03) (Chinese (Taiwan)). 
  5. 蕭乃祺. 中央氣象局強震即時警報作業推動現況 (PDF). 台灣地震科學中心通訊 (台灣地震科學中心). 2015-06, (8): 2 [2016-07-2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7-27) (Chinese (Taiwan)). 
  6. 【國研院澄清稿】校園地震預警系統經費媒體報導有誤. 國家實驗研究院. 2016-03-09 [2016-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10) (Chinese (Taiwan)). 
  7. 孫曜樟. 手機可救命 首款官民合作地震求援APP供免費下載. ETtoday東森新聞雲. 2014-10-24 [2015-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2) (Chinese (Taiwan)). 
  8. 國家級地震簡訊二次發送!網友熱議:什麼APP?. 東森新聞. 2016-05-31 [2016-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29) (Chinese (Taiwan)). 
  9. 賴文萱. 比照NHK! 東森電視合作氣象局推地震「自我蓋台」警示. ETtoday東森新聞雲. 2016-08-23 [2016-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3) (Chinese (Taiwan)). 
  10. 昨夜你看到了嗎?東森新聞首創「地震黃金10秒」通報. 東森新聞. 2016-09-01 [2016-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2) (Chinese (Taiwan)). 
  11. Template:Facebook post
  12. 交通部106年度施政績效報告 (PDF). 中華民國交通部: 22. 2018-07-02 [2018-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2) (Chinese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