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翰思鱸帖
張翰思鱸帖 |
中文名稱;唐歐陽詢書張翰帖 文物原屬;故宮舊藏 書法類型;行書 創作年代;唐代 現收藏地;故宮博物院 規格;縱:25.1cm,橫:31.7cm 材質;紙本 |
《張翰帖》,又名《'''張翰思鱸帖'''》《季鷹帖》,是唐代書法家歐陽詢創作的紙本行書作品,有「天下第七行書」之稱;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張翰帖》內容記敘晉人張翰因秋風起而思念家鄉的故事;該帖為唐人鈎填本,筆墨厚重,鋒棱稍差;章法注重行氣的貫通,字體修長嚴謹,筆力剛勁挺撥,字距較小,行距較大,風格平正中見險峻之勢,給人以清新整飭之感。[1]
目錄
書法內容
張翰字季鷹,吳郡人。有清才,善屬文,而縱任不拘,時人號之為江東步兵。後謂同郡顧榮曰:天下紛紜,禍難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難。吾本山林間人,無望於時。子善以明防前,以智慮後。榮執其(疑缺「手」字)愴然,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鱸魚,遂命駕而歸。」(方框內字殘,現據《晉書》補)
後紙有瘦金體書跋:「唐太子率更令歐陽詢書張翰帖。筆法險勁,猛銳長驅,智永亦復避鋒。雞林嘗遣使求詢書,高宗聞而嘆曰:「詢之書遠播四夷。晚年筆力益剛勁,有執法廷爭之風,孤峰崛起,四面削成,非虛譽也」。
(註:禍:帖本殘缺而無「禍」字,按文中原義,據《晉書·張翰傳》載「禍難未已」一語,擬定補上;榮執其手:帖印本缺一「手」字,於文義不通,依《晉書·張翰傳》所載「榮執其手,愴然曰」補上;命駕而歸:帖印本「歸」字下有「一」字,查張翰本傳,該處不應有「一」字,應為刊印者分開另一帖文時所殘留。)
創作背景
;晉人張翰富於才情,為人舒放不羈,曠達縱酒。他曾追隨賀循至洛陽做了齊王的官,但是他並不快樂,時常思念江南故鄉,於是萌生隱退山林、遠離亂世之念,後終棄官回鄉。《張翰貼》可能是歐陽詢讀史書時(一說《世說新語》)看到書籍上記錄的內容隨筆記下的。
藝術鑑賞
結體
如果說《仲尼夢奠帖》帶有比較多的楷書特點,那麼《張翰思鱸帖》就相應的減弱了楷書的制約。當然,並不意味着楷書制約的消失。《張翰帖》的風格與歐陽詢的楷書風格基本上是一致的,同是以險取勝。字的重心壓在左側,而以千鈞之勢出一奇筆壓向右側,使每個字的結體形成一種逆反之勢,然後再向右用力使之化險為夷,真可謂「險中求穩,別有樂趣」。該貼森若矛戟,風神嚴峻,跌盪流暢。其書映帶起伏,凝重遒勁,結體取勢縱長,而更突岀,使其書法有一種挺拔氣勢,顯得爽爽有神,下筆勁利剛斷。前5字稍覺拘謹,後愈見生氣鬱勃,用筆刀砍斧削,清勁峻整。結體緊峭遒美,險中見夷。與其書《千字文》相比,結體運筆近似而遠勝;與王羲之帖相比,尤近於《蘭亭序》,如「者、復、魚」等字。突岀體現了他行書「險勁瘦硬,崛起削成」之特點,故風神嚴於智永,而清雅不及右軍。
筆法
該帖的筆畫較為豐腴,不像《卜商帖》那樣鋒芒畢露,結體不失嚴整,合乎法度,接近他所寫的《千字文》。該帖筆法一絲不苟,起、行、收都交待得很清楚,和歐陽詢的楷書作品有相通之處。其結字則在楷書基礎上加以驕縱,勢更開張,神更險峻。如「有、任、不、兵」等字,乍看似屬平正,實則甚為奇崛。
該貼前八行歐陽詢還是很謹慎地用筆的,這使結體形式也頗類楷書,可以看得出作者並沒有放手。他的創作意圖仍為楷書的那一套技法所占領,有的字一筆一畫、一招一式都純然楷法。第九行開始,歐陽詢舒展開了,出現了新的面貌。這一舒展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一是筆畫的連貫性增強了,前八行還是一筆一畫有板有眼地進行,節奏較慢,筆畫的交接處較多。當連貫性增加時,一個字中的筆畫交接處就明顯地減少了,一筆代過數筆的做法則增加了,如「然」字就以兩筆告成。人們感到線條的交融開始密切起來,增加了線條聯繫的貫串。二是轉折之下開始有了鬆動,從稜角錚錚骨節畢現略微趨於圓動。這裡用「略微」二字來表述,意即歐陽詢做得十分艱難,以至於影響到它在轉折關口的融合。比如「乃、中、鱸、遂」諸字就做得略渾圓無跡,而「明、因、思、吳、魚」諸字的轉折處,仍然是楷書式的。這樣寫起行書來就顯得比較生硬、勉強,如果這種關節能「軟化」一些,行氣將更加順暢。但是歐陽詢的行書受楷書的限制明顯,該帖中有時就穿插了許多一本正經的楷書,如「時、子、善、智、因、菰」諸字為純粹楷書。歐陽詢總是有很清楚的楷書意識。在創作時,他總是像分割塊狀一樣地把感情分割成塊一塊的固態狀,從而使感覺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揮。即使在某些行筆較快的筆意上,也顯得安排過於認真。
名家點評
宋徽宗趙佶:「筆法險勁,猛銳長驅。」
清乾隆帝愛新覺羅·弘曆:「妙於取勢,綽有餘妍。」
歷史傳承
《張翰帖》為唐人鈎填本,曾經被宋宣和內府、紹興內府收藏,清代由安岐收藏,後入乾隆內府,帖的左邊原有弘曆題詞,被刮去。北宋《宣和書譜》、清代安岐《墨緣匯觀》、清代吳升《大觀錄》和《三希堂法帖》等書著錄。
作者簡介
歐陽詢(557—641),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官至太子率更令,充任弘文館學士,與薛稷、褚遂良、虞世南並稱「初唐四家」。歐陽詢博通古今,在書法上盡通八體,最擅長的是正書和行書。其書師法二王,並對漢隸和魏晉以來的楷法加以吸收,在隋碑朴茂峻整的基礎上創立了「歐體」書法,體方筆網,為初唐時期的典範楷書。歐書筆力瘦硬險勁而兼有腴潤之質,意態精密俊逸,結字中宮收斂,外畫伸展。結體非常嚴謹,字形略長,森然凜然,影響了後世書法。
參考來源
參考資料
- ↑ 歐陽詢《張翰帖》高清附釋文|歐體|宋徽宗|行書,網易訂閱 , 2022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