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張子蓋
 檢校少保、淮東招撫使

字 號 :字德高

籍 貫 :鳳翔府成紀縣

追 贈 :太尉

諡 號 :恭壯

出生時間 :1112年

去世時間 :1162年

主要成就 :海州之戰大破金軍

張子蓋(1112年-1162年),字德高。鳳翔府成紀縣(今甘肅天水)人[1] 。南宋初年將領,太師張俊從子。

  •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張子蓋隨大將韓世忠平定苗劉之亂,累遷武功郎。
  • 紹興六年(1136年),隨張俊於藕塘之戰大破偽齊。
  • 紹興十一年(1140年),先隨勇將王德馳入和州,逼退金軍;又與大將劉錡會師,於柘皋之戰大破金軍。戰後除授興寧軍承宣使,累升至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兩浙西路馬步軍都總管、安德軍節度使。
  •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以鎮江府都統奉命赴援海州,大敗金軍於石湫堰,解海州之圍。
  • 宋孝宗即位後,更招攬金將蕭鷓巴、耶律造哩等來降。其後因病改授檢校少保、淮東招撫使,與京西成閔、淮西李顯忠並稱三大將[2]。尚未抵任,便於鎮江逝世,年五十一。獲贈太尉,諡號「恭壯」。
  • 張子蓋從戎數十年,隨諸大將征伐,雖屢次告捷,但戰績平平,始終未有過人之舉。最後在海州取得大捷,成為南宋「中興十三處戰功」之一,張子蓋亦得以列名「南渡十將 [註 1][3]

目錄

人物生平

隨軍征伐

  • 張子蓋是鳳翔府成紀縣(今甘肅天水)人[1] 。其父張宏,應募隨從兄弟張俊征戰,後在開德府被金軍攻破時戰死。
  • 建炎三年(1129年),張子蓋跟隨大將韓世忠征討苗劉之亂,事後補授承信郎,累功遷任武功郎。[4]

屢破金軍

  • 紹興六年(1136年),偽齊將領劉猊大舉侵宋,經定遠縣,企圖經宣化,直趨建康。宋高宗命張俊及大將劉光世兩部進軍圍剿。此役,張子蓋隨張俊出征,在藕塘(今安徽定遠東南)大破偽齊軍,戰後以功授官閤門宣贊舍人。次年,改任昌州刺史、江南東路馬步軍都總管。
  • 紹興十年(1140年),金國敗盟入侵河南,宋軍各部抵禦有功。八月,張子蓋因「興復宿、亳」之功,遷授登州防禦使兼宣撫司衙兵副統制。
  • 紹興十一年(1141年)二月,金國大將完顏宗弼再率大軍南侵江淮地區,攻占壽春,趨近歷陽。張俊聞訊,在江東制置大使葉夢得的催促下,率軍渡江抵禦,張子蓋奉命隨前鋒勇將王德馳入和州城下,迫使金軍撤回昭關 ,隨後又於含山縣東擊破金國鎮國大將軍韓常,併合軍收復含山、昭關二地。適逢淮北宣撫判官劉錡自東關(今含山西北)引兵出清溪關,準備邀擊金軍,張子蓋奉命與劉錡、楊沂中、王德、田師中等諸將會師,於柘皋鎮(今安徽巢湖市西北)大破金軍,使得宋軍軍聲大振。三月,完顏宗弼再攻濠州,張子蓋又於周梁橋將其擊退。戰後,除授興寧軍承宣使。宋金和議達成前,張俊駐軍鎮江府,派張子蓋率輕兵游弋於維揚、盱眙之間,「伺敵進止」,以防不測。 [5]
  • 至紹興十二年(1142年)「紹興和議」正式達成,張子蓋被接替張俊掌兵的王德改授為建康府駐札御前諸軍都統制。
  • 紹興十三年(1143年)正月,王德因張俊被罷去樞密使之職,於是罷去張子蓋的都統職務,上奏朝廷改授其為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兩浙西路馬步軍都總管。 紹興十四年(1144年)六月,張子蓋因任江東副總管時私自販賣貨物之事被揭發,被「特降一官」,以示懲戒。
  • 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十月,高宗駕臨張俊府第,推恩張氏親屬,張子蓋自清海軍承宣使升授安德軍節度使。[6]
  • 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八月,張子蓋因居喪完畢,以原官提舉佑神觀,免去奉朝請。 [7]

海州大捷

  •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春,金世宗命太師烏珍(又名五斤)統兵二十萬攻海州(治朐山,今江蘇連雲港西南海州鎮),海州守將魏勝告急於沿海制置使李寶。四月,宋廷命張子蓋為鎮江府駐劄御前諸軍都統制,聽從負責江淮防務的重臣張浚節制,與忠義軍統制王友直等援救海州。張浚聽聞這一任命,當即向張子蓋去信,勉勵其建立功名,命他調動騎兵「乘敵弊」。張子蓋抵達京口,整軍渡江,馳赴楚州。淮東漕臣龔濤認為敵我兵力懸殊,建議張子蓋使用「圍魏救趙」之計,佯攻淮陽,使海州金軍解圍回師。張子蓋卻不甚認同,他說:「金人若是不救,那將怎麼辦?」於是疾行至漣水,走近道赴援。五月十四日,張子蓋抵達石湫河堰,遭遇金軍騎兵萬人陳兵石湫河東,他對麾下說:「敵眾我寡,利在速戰,不能讓虜軍(指金軍)探知我軍虛實。」於是率精銳騎兵數千出擊,又派王友直與統制張玘出陣大戰,張玘奮力拚殺,中箭犧牲。張子蓋果斷認為:「情勢危急了!」遂奮臂大呼,疾馳入陣,諸將見狀,紛紛殊死戰鬥。金軍大敗,潰逃至石湫河,遭遇王友直所部伏兵的伏擊,溺死、戰死者過半。海州之圍解除。後,金軍再度整軍來襲,張子蓋統領精兵將其擊破,繳獲金軍車馬、甲仗以萬計。魏勝見金軍敗退,便與張子蓋商議主動出擊,張子蓋回答:「受詔解圍,不知其它。」率軍退屯泗州。[8]

壯年病逝

  •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宋孝宗即位,召張子蓋入朝對答,賜鞍馬、鎧甲、束帶等器物,並且令他招募勇敢之士,相機而動。
  •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十月,張子蓋因病回到鎮江,因功被特授為檢校少保,改任淮東招撫使,與京西招撫使成閔、淮西招撫使李顯忠並稱三大將。
  • 同年十一月,他招得金國將領蕭鷓巴、耶律造哩等率部降宋。
  • 約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十二月間,張子蓋在鎮江逝世,享年五十一歲。孝宗因他立下戰功,於次年正月特賜其家人銀、絹各三百疋、兩,加贈太尉,賜諡號「恭壯」 [9][10]

人物成就

  • 張子蓋從戎數十年,隨諸大將抗擊金軍,屢次告捷,但除海州之戰外,並未有過人的戰績 [11]

人物評價

  • 李心傳:如不賞海州之功,屈死驍將張子蓋,散遣東海舟師,皆(史)浩之為也。 [12]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 呂中:而海州之役,(張)浚勉張子蓋以功名,子蓋率精銳先入,敵大敗於石湫堰,國勢非復前日矣,奈何敵欲和則與之和,欲地則與之地? [13] (《大事記講義》)
  • 脫脫:①子蓋從俊征討藕塘、柘皋,雖多奏功,未能出諸將右,惟海州一捷可稱雲。[11] (《宋史》)②然子蓋、宗顏號俊子弟,著海之功,泗上之捷,亦足稱焉。[11] (《宋史》)
  • 紀昀:子蓋、宗顏,戰功寥寥,允文亦僥倖不敗,乃與諸人並數,皆未免不倫也。[3](《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史料記載

  • 《宋史·卷三百六十九·列傳第一百二十八》 [11]

注釋

  1. 南渡十將指的是南宋初期有名的十名將領,分別是劉錡、岳飛、李顯忠、魏勝、韓世忠、張俊、虞允文、張子蓋、張宗顏、吳玠。

參考資料

  1. 1.0 1.1 《宋史·張俊傳》:張俊,字伯英,鳳翔府成紀人。
  2. 《宋史·職官志七》:三十二年,孝宗即位,以成閔、張子蓋、李顯忠三大將為湖北、京西、淮東西招撫使。
  3. 3.0 3.1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六十一·史部士氣》.國學大師.2019-10-29
  4. 《宋史·張子蓋傳》:子蓋初從韓世忠討苗傅,補承信郎,累功遷武功郎。
  5. 《續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二十四》:紹興十一年……宗弼之入侵也,首破泗、楚二郡,樞密使張俊在鎮江,遣其侄統制官子蓋以輕兵屯維揚、盱眙之間,伺敵進止。
  6. 《武林舊事·高宗幸張府節次略》:紹興二十一年十月,高宗幸清河郡王第……本家親屬推恩:……侄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清海軍承宣使添差兩浙西路馬步軍副總管 張子蓋。
  7.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六十九》:紹興二十有五年……八月……乙卯,持服前安德軍節度使、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張子蓋依前官提舉佑神觀,免奉朝請。以服闋從吉也。
  8. 《中興戰功錄》「張子蓋海州(屬淮東路)」條:紹興三十二年春,虜圍海州,急詔以張子蓋為鎮江府都統制,往援,仍聽張浚節制。浚受命,即為書抵子蓋,勉以功名,令出騎乘敵弊。子蓋至京口,整軍渡江,至楚州,淮東漕臣龔濤謂之曰:「敵眾十倍,兵力不支,宜張虛聲攻淮陽,使之必救,則海州可解。」子蓋曰:「彼若不救,將如之何?」乃亟趨漣水,取便道以進,次石湫堰。虜萬騎陣於河東,子蓋曰:「彼眾我寡,利在速戰,不可令虜知我虛實。」於是率精銳數千騎馳馬先入,復州防禦使王友直以所部力戰,御營宿衛前軍統制張玘,為流矢中其腦,沒於陣。子蓋曰:「事急矣。」繼之奮臂大呼,馳入虜陣,諸將士卒亦死斗,虜兵遂大敗,擁於河,溺死幾半,余騎遁去。圍遂解。虜人復整軍來戰,子蓋再率精銳擊之,獲其車馬鎧仗萬計,退屯泗州,子蓋,俊之從子也。
  9. 《宋會要輯稿·儀制一一》:檢校少保、安德軍節度使、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張子蓋。隆興元年正月贈太尉。
  10. 《宋史·張子蓋傳》:尋以疾還鎮江,授檢校少保、淮東招撫使,未上,卒,年五十一。贈太尉,諡恭壯。
  11. 11.0 11.1 11.2 11.3 《宋史·卷三百六十九·列傳第一百二十八》.國學導航.2019-10-29
  12.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百》 .國學大師.2019-11-04
  13. 《宋史全文·卷三十二下》 .國學大師.201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