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中国金属物理学家。1921年10月16日生于河北武邑。194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矿冶系。1949年获美国科士理工学院物理冶金硕士学位,1952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冶金博士学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教授、科技委顾问。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张兴钤
张兴钤
出生 (1921-10-16) 1921年10月16日(103岁)
国籍 中国
籍贯 河北武邑
民族
母校 武汉大学矿冶系
职业 金属物理学家

张兴钤[1]

目录

教育背景

  1. 194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矿冶系,获得学士学位
  2. 1949年,获美国科士理工学院物理冶金硕士学位
  3. 1952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冶金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 1942~1946年,先后在四川綦江电化冶炼厂、鞍山钢铁公司任副工程师。
  • 1955~1963年,任北京钢铁学院教授,金属物理教研室主任。
  • 1963年,调人第二机械工业部后,历任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实验部主任,基地副总工程师;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军用局总工程师。
  • 1991年,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委员。现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曾任中国核学会核材料分会理事长。
  • 1991年,张兴钤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研究方向

50年代初在美国系统地研究了在蠕变过程中纯铝及其二元单相合金的形变和断裂机构,尤其是晶粒间界行为。1989年赴美任麻省理工学院访问教授期间,又进行了细晶的研究。根据试验证据,运用形变协调或受阻的观点,提出晶界裂纹形成和传播的模型,并系统地阐明晶界行为与高温强度、塑性、断裂的关系。在高温强度和超塑性领域内作出了重大成就与贡献。

科研成果

长期从事物理冶金和材料科学方面的研究工作。曾系统地研究了蠕变过程中多晶纯铝及合金的形变,断裂机构,尤其是晶粒间界行为。获得了晶粒沿边界滑动的明确证 据,并首先提出了新的晶界裂纹形成及传播模型。这些工作成为由微观到宏观了解多晶材料力学行为的重要桥梁,阐明了晶界行为与高温强度、塑性、断裂的关系, 对材料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有多篇论文发表于美国Trans.AIME等杂志上,受到同行重视和经常引用。1962年著有《属和合金力学性质》一书,是当时该领域的重要着作,不少学校用为教材。

在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中,参与领导和组织了爆轰物理,特殊材料冶金,试验核物理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参与领导和组织了早期的大型国家试验;对我国核武器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近年来,极为重视与工程材料学相关的基础性研究,多次应邀做工程材料科学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

参考资料

  1. 张兴钤 中国科学院学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