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千
張元干(1091年—1170年?)字仲宗,號蘆川 居士、隱山人, 永福(今福建 永泰人)。北宋 政和初,為太學上捨生。宣和七年(1125年),任陳留縣丞。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圍汴,入李綱行營使幕府,李綱罷,亦遭貶逐。 紹興元年(1131年),以 將作監致仕,日 福州。紹興八年,秦檜當國,力主和議, 胡銓上書請斬秦檜等以謝天下,時李綱亦反對和議罷居 長樂,元干賦《 賀新郎》詞贈綱,對綱抗金主張表示積極支持。胡銓被除名送 新州編管,元干持所賦《賀新郎》詞送行。後檜聞此事,以他事追赴 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爾後漫遊江浙等地,客死他鄉,卒年約八十。存詞180餘首。 至今,在福建永泰縣 嵩口鎮鎮上還有保存完好的「張元干紀念館」。
張元千 | |
---|---|
出生 |
公元1091年 蘆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 |
逝世 | 約公元1161年 |
國籍 | 中國 |
知名作品 | 《賀新郎》 |
目錄
人物生平
勤奮讀書 愛好詩詞
張元干20歲時,到 江西南昌向東湖徐師川先生請教詩詞句法,常與當地詩社名家洪芻、洪炎、蘇堅、向子諲(張元乾的舅父)等唱和。22歲時又跟父親到 汴京(今河南開封)入太學上捨生,學業和詩詞創作均大有長進,有名聲。作有《菩薩蠻》等詞,以清麗嫵秀的韻致,顯示出早年詞作格調,獲得人們的稱讚。翌年張元干即釋褐入仕,任開德府(今河南濮陽縣)教授,授文林郎。隨後,張元干走上詩詞的創作道路和為國家抗擊金兵侵擾獻力。
協助李綱 抗擊金兵
宋靖康元年(1126年)一月,李綱任親征行營使負責 京都防務。張元干為行營屬官。金兵渡過 黃河圍攻京都(今河南開封)。危急時刻李綱挺身而出,堅決抗金,力諫死守。張元干抗金激情澎湃,立即上《卻敵書》,投入李綱指揮的京都保衛戰。張元干與李綱冒矢雨親臨城上指揮殺敵,打退金兵多次進攻。張元干回憶這次戰鬥時說:「城守麾強弩,諸班果翕然。雲梯攻正急,雨箭勇爭先。中夜飛雷炮,平明破火船。」可見戰鬥何等激烈。金兵遭重大損失後,知李綱守城有備,於同年二月退兵,京都得解圍。為此,張元干寫《丙午春京城圍解口號》詩,歡呼勝利。詩中有「九廟安全日,三軍死守心。倘為襄漢幸,良復見於今」句,稱頌李綱及三軍「死守」京都的愛國之心。諷刺時相棄城逃跑之策。張元干是李綱的得力助手。同年六月,李綱因堅持抗金,反對割地求和,被權奸排擠出朝,張元干也被貶流落淮上。是年冬,金兵又攻打京都,京都淪陷,徽、欽二帝被俘,北宋王朝滅亡。張元干聞京都失守,憤切之極,作《感事四首》詩,表達悲憤之情,熱切希望投入抗敵復國。
義憤作詞 抒發情懷
建炎元年(1127年)五月,宋康王趙構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南)即位,建立南宋王朝,是為高宗。宋高宗起用李綱為宰相,張元干被召回,官朝議大夫、將作少監、充撫諭使。李綱為相後,積極改革弊政,充實國庫,整軍備戰,主張北伐,反對遷都江南,堅決抵抗金兵侵擾。張元干積極配合李綱。但高宗信任的仍是賣國的主和派,執意與金議和以求偏安一隅。他們打擊、排擠李綱,李綱僅任75天宰相就被罷免。建炎三年(1129年)秋,張元干目睹國勢日削,南宋王朝僅存江南一隅,義憤填膺,賦《石州慢·己酉秋吳興舟中作》詞,抒發了他收復中原的豪邁氣概和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並表達對李綱抗金鬥爭的支持。張元干也遭朝廷奸臣之謗,幸汪藻援救得以免罪。紹興元年(1131年)春,江南戰火漸息,高宗帝定居臨安,無心收集失地,以求「苟安」,並任奸臣秦檜為參知政事,主戰派被排擠,仁人志士都不願與其同流合污,只得退隱林泉,嘯傲山水。張元干也辭官回閩。紹興八年(1138年)冬,奸臣秦檜、孫近等籌劃與金議和、向金營納貢,李綱堅決反對,張元干聞之怒不可遏,作《再次前韻即事》詩,痛斥秦檜、孫近等主和賣國之權奸為「群羊」,表達自己請纓無路之悲憤。李綱在福州上疏反對朝廷議和賣國,張元幹得知李綱上書事,又作《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抒發了「氣吞驕虜」的壯志和對權臣所謂「欲息干戈」的義憤,對李綱堅決主戰、反對議和的行動表示敬仰和支持,希望李綱東山再起,收復失地,重整朝綱,勸誡統治者要吸取前朝遺恨。詞寫得慷慨悲涼,感人至深,成為千古名篇。
紹興十二年(1142年),樞密院編修官胡銓因過去曾上疏反對議和,並請斬奸臣秦檜、孫近等以謝天下,被奸臣誣陷,貶謫昭州(今廣西平樂),又遭秦檜等誣陷,再貶新州(今廣東新興縣)監廣州鹽倉。當時,胡銓在福唐(今福建福清)聞謫命,即由福唐出發,經福州時,張元干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作《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謫新州》為胡銓送行。詞中,張元干抒發了對胡銓被奸臣陷害而抱不平之情感,和對祖國河山遭受金兵踐踏的悲憤及對投降賣國者的憤怒,規勸和安慰胡銓要放眼看古往今來的國家大事,不能講恩怨私情。張元干此詞寫得慷慨悲壯,豪邁剛健,傳之甚廣。此事激怒了秦檜,張元干被抄家、逮捕入獄,削除名籍。秦檜的淫威沒有使張元干屈服,出獄後,作《罷秩後漫興》詞抒憤,以曠達之筆寫其無所畏懼之懷,並繼續抗擊金兵侵擾,反對議和賣國。年屆七十又作《隴頭泉》,他堅信「整頓乾坤,廓清宇宙,男兒此志會須伸。」表達他殺敵救國的強烈願望和愛國精神。 張元干為了配合李綱的抗金鬥爭,廣交抗金志士,為抗金鬥爭出力。他交有江子我、汪藻、鄧肅、辛炳、胡銓、翟汝文、王以寧等,都是主張抗擊金兵侵擾的名人。張元干與他們交朋友,暢談國事,寫詞唱和,激勵抗金情緒。他們在支持和配合以李綱為代表的主戰派抗擊金兵侵擾的鬥爭中發揮了很大作用。
張元干博覽群書,文學修養很高,他能詩、能詞、能文,其著作有《蘆川歸來集》10卷、《蘆川詞》2卷,計180餘首。內容十分豐富,有寫景色,歌頌祖國的美麗江山;有抒發與朋友之間的交往和友情;有怒斥昏庸誤國的奸臣;有寫堅決抵抗金兵侵擾等情況,他的著作洋溢着愛國激情,深受人們稱讚。他尤長於詞,其作品中的二首《賀新郎》最為著名,被稱為壓卷之作,《四庫全書總目》說「其詞慷慨悲涼,數百年後,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氣」。他的詞風隨着時代的變化而改變,早年詞作,風格清新、婉麗;南渡以後豪放、悲壯,風節凜然。從詞的發展史看,張元干生活於兩宋之間,是一位承前啟後的詞作家,他繼承了蘇軾開創的豪放派的詞風,又經過自己的創作實踐,使詞的內容更緊密地與抗擊金兵侵擾和反對議和賣國等相結合,使詞能反映時代、反映社會的重大主題,成為對國事發表見解和感觸的藝術手段。
張元乾的詞作,開拓了詞的境界,賦予詞以新的生命,開啟了南宋詞人的創作道路,其詞的題材和風格,對後來的辛棄疾詞派產生了重要影響,不愧為宋代著名的愛國詞人。
人物著作
《宋史翼》有傳。有《蘆川歸來集》十卷,《蘆川詞》二卷。 周必大《跋張仲宗送胡邦衡詞》:「長樂張元傒,字仲宗,在政和、宣和間,已有能樂府聲。今傳於世,名《蘆川集》,凡百六十篇,而以《賀新郎》二篇為首。」
人物稱號
張元干與張孝祥一起號稱南渡初期詞壇雙璧。
詞作賞析
石州慢
寒水依痕,春意漸回,沙際煙闊。溪梅晴照生香,冷蕊數枝爭發。
天涯舊恨,試看幾許消魂?長亭門外山重疊。不盡眼中青, 是愁來時節。
情切,畫樓深閉,想見東風,暗消肌雪。孤負枕前雲雨,尊前花月。
心期切處,更有多少淒涼,殷勤留與歸時說。到得再相逢,恰經年離別。
蘭陵王
卷珠箔,朝雨輕陰乍閣。闌干外、煙柳弄晴,芳草侵階映紅藥。東風妒花惡,吹落梢頭嫩萼。屏山掩、沉水倦熏,中酒心情怯杯勺。
尋思舊京洛,正年少疏狂,歌笑迷著。障泥油壁催梳掠。曾馳道同載,上林攜手,燈夜初過早共約,又爭言飄泊?
寂寞念行樂。甚粉淡衣襟,音斷弦索,瓊枝璧月春如昨。悵別後華表,那回雙鶴。相思除是,向醉里、暫忘卻。
賀新郎,其一
夢繞神州路。
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
底事崑崙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
聚萬落千村孤兔。
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
更南浦,送君去。
涼生岸柳催殘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斷雲微度。
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
雁不到、書成誰與?
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而汝?
舉大白,聽金縷。
賀新郎,其二
曳杖危樓去。
斗垂天、滄波萬頃,月流煙渚。
掃盡浮雲風不定,未放扁舟夜渡。
宿雁落寒蘆深處。
悵望關河空弔影,正人間鼻息鳴鼉鼓。
誰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夢揚州路。
倚高寒、愁生故國,氣吞驕虜。
要斬樓蘭三尺劍,遺恨琵琶舊語。
謾暗澀銅華塵土。
喚取謫仙平章看,過苕溪尚許垂綸否?
風浩蕩,欲飛舉。
夜遊宮
半吐寒梅未拆。雙魚洗、冰澌初結。戶外明簾風任揭。擁紅爐,灑窗間,聞霰雪。
比去年時節。這心事、有人忺說。斗帳重熏鴛被疊。酒微醺,管燈花,今夜別。
漁家傲
釣笠披雲青嶂繞,橛頭細雨春江渺。白鳥飛來風滿棹,收綸了,漁童拍手樵青笑。
明月太虛同一照,浮家泛宅忘昏曉。醉眼冷看城市鬧。煙波老,誰能惹得閒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