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九里香
廣西九里香 |
中文名:廣西九里香 學 名:Murraya kwangsiensis (C.C. Huang) C.C. Huang 別 稱:山檸檬 界:動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芸香目 亞 目:芸香亞目 科:芸香科 亞 科:柑橘亞科 屬:九里香屬 組:棕莖組 種:廣西九里香 變 種:1變種 命名者及年代:(C.C. Huang) C.C. Huang,1978 同義學名:Clausena kwangsiensis C. C. Huang |
廣西九里香(學名:Murraya kwangsiensis (C.C. Huang) C.C. Huang)是芸香科、九里香屬植物。灌木,分布於中國廣西西南部及西部(百色、武鳴、南寧、龍津等地)、雲南東南部。見於海拔200-800米石灰岩谷地灌木叢或疏林中。 廣西九里香的果實有止痛通經的功能;葉味苦辛,性微濕,用於麻疹、骨折;根有健胃的功能。[1]
目錄
廣西九里香植物學史
命名
廣西九里香具有濃烈的檸檬樣香味,又名山檸檬。
分類
九里香屬棕莖組(Murraya sect. Bergera)的特徵是莖皮深棕色或黑色,根部含咔吧唑生物鹼而不含香豆素類,以此區別於九里香組(Murraya sect. Murraya)。廣西九里香的莖皮是黑色的,揮髮油的主要組成是單萜,根部含咔吧唑生物鹼而不含香豆素類,說明該種應屬棕莖組無疑。棕莖組的另一個種,豆葉九里香(Murraya euchrestifolia Hayata)的主要成分也是九里香葉甲鹼(1.15%)和九里香鹼。所以廣西九里香根部的化學成分及葉片的精油化學組成與豆葉九里香比較接近。
廣西九里香形態特徵
廣西九里香為灌木,高約1-2米。小枝渾圓,初時密被微柔毛,其後無毛。奇數羽狀複葉互生,有時為偶數;連葉柄長20-25厘米,葉柄長3-5厘米,葉柄及葉軸被短小的微柔毛,小葉柄長2-3毫米;小葉片7-10,近革質,生於葉軸上部的較大,斜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7-9厘米,寬3-4厘米,生於葉軸下部的較細小,廣卵形,長3-5厘米,寬2.5-3厘米,先端稍尖而略圓頭,基部楔形,邊緣有細小而疏的鈍鋸齒,上面深綠色,稍光亮,無毛,下面青色,密被柔軟的絨毛,中脈在下面凸起,例脈6-8對,在上面可見,有棕黑色的腺點,以齒縫處腺點粗大。
圓錐花序頂生,帶果時長5厘米,花柄及總花梗被短小的微柔毛;萼片5,廣卵形,外面被毛,邊緣被緣毛。漿果圓球形,直徑5-6毫米,黑色,光亮,有腺點。花期為9月,果期為11-12月。
廣西九里香主要變種
大葉九里香(Murraya kwangsiensis var. macrophylla C.C. Huang)與廣西九里香相似,但小葉較大,長10-18厘米,寬6-10厘米,生於葉下部的長7-8厘米,寬4-5厘米,兩面無毛;果紅色。果期10月。分布於中國廣西(大新、龍津等縣)。生于山谷疏林下,樹高1-1.5米。
廣西九里香產地生境
廣西九里香栽培技術
採收加工:夏秋季採收葉及帶葉嫩枝,陰乾。用時切碎。秋冬季采根,除淨雜質及泥土,曬乾。用時切片。
廣西九里香主要價值
化學成分:廣西九里香揮髮油中可分離出50多個組分,主要成分為香葉醛19.33%、橙花醛17.26% 、乙酸香葉酯11.27% 、香茅醛11.12%、γ-松油烯8.63%、香葉醇3.85%、檸檬烯3.42% 、乙酸橙花酯3.25%、香茅醇3.19%等(植物生長區域、土壤、地理和氣候因素的差異,會對揮髮油組分有一定影響)。
藥用價值:廣西九里香的果實有止痛通經的功能;葉味苦辛,性微濕,用於麻疹、骨折;根有健胃的功能。現代藥理學研究證明,廣西九里香根的水煎劑有明顯的抗着床作用和中期引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