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廣州起義,1910年11月孫中山黃興趙聲等革命黨人在馬來半島檳榔嶼召開庇能會議,決定再次在廣州發動武裝起義。黃興擔任總指揮,1911年4月27日下午5時30分,黃興率130餘名敢死隊員直撲兩廣總督署,發動了中國同盟會的第十次武裝起義,廣州起義[1]。敢死隊突入總督署,總督張鳴岐逃走,起義軍焚毀總督署後,在東轅門外與水師提督李准派來彈壓起義的北洋軍短兵相接。起義軍浴血奮戰,終因寡不敵眾而不幸失敗。黃興負傷撤回香港喻培倫方聲洞林覺民等革命志士犧牲,犧牲的中國同盟會會員有名可考者八十六人,其中七十二人的遺體由潘達微尋獲安葬於廣州紅花崗。潘達微將紅花崗改名為黃花崗,因此廣州起義又被稱為黃花崗起義

目錄

事件背景

甲午戰爭以後,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成了「洋人的朝廷」。中華民族已面臨着亡國滅種的現實威脅。為挽救民族危亡,以孫中山先生為傑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登上了歷史舞台。1905年8月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民主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成立。

1907年和1908年,中國同盟會又在西南邊境地區發動了六次武裝起義:潮州黃岡起義惠州七女湖起義防城起義鎮南關起義欽廉上思起義河口起義光復會也在1908年11月發動安慶新軍馬炮營起義[2]。這些起義因準備不足,單純冒險,結果都歸於失敗。1910年2月,中國同盟會員倪映典率廣州新軍三人起義,又遭失敗。孫中山等革命黨人在失敗面前不氣餒,對革命成功充滿信心。他們決心在廣州發動一次更大的起義,以此推動全國革命形勢的發展。

1911年4月爆發的黃花崗起義就是其中的一次。這些起義在不同程度上打擊了清朝統治,為後來武昌起義一舉成功準備了條件。

起義過程

1910年11月,孫中山在馬來亞檳榔嶼召開庇能會議,商量捲土重來的計劃。參加會議的有中國同盟會的重要骨幹黃興趙聲胡漢民等人。會議決定再發動一次大規模的廣州起義。他們計劃以廣州新軍為主幹,另選革命黨人500(後增至800)組成「先鋒」(敢死隊),首先占領廣州,然後由黃興率領一軍入湖南,趙聲率領一軍出江西譚人鳳焦達峰長江流域舉兵響應,然後會師南京,舉行北伐,直搗北京

1911年1月中國同盟會在香港成立統籌部,以黃興、趙聲為正副部長,下設調度處、儲備課、交通課、秘書課、編輯課、出納課、總務課、調查課,具體領導這次起義,並陸續在廣州設立秘密據點。

統籌部決定發難日期定在4月13日,分10路進攻,黃興為總司令,趙聲為副。「先鋒」之外,加設放火委員,預備臨時放火,擾亂清軍軍心。

4月23日,黃興由香港潛入廣州,在兩廣總督衙門附近的小東營五號設立起義指揮部。廣州革命黨人已決定於26日(三月二十八日)舉義。定在4月27日(三月二十九日),將原定十路進軍計劃改為四路:黃興率一路攻總督衙門;姚雨平率軍攻小北門,占飛來廟,迎接新軍和防營入城;陳炯明帶隊攻巡警教練所;胡毅生帶隊守南大門。但胡毅生、陳炯明等認為清軍已有防範,提議改期。姚雨平反對改期,但要求發槍500枝以上。黃興在喻培倫林文(時爽)等人激勵下,決定無論如何也要按期發難。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時30分,黃興帶領先鋒120餘人,臂纏白巾,手執槍械炸彈,吹響海螺,直撲督署。督署衛兵進行頑抗,革命軍槍彈齊發,擊斃衛隊管帶,沖入督署。兩廣總督張鳴岐逃往水師提督衙門。

曾通知惠州等地會黨於4月28日響應,4月30日,在李准進逼下,會黨解散。這次起義,除黃興一部及順德會黨按期發難外,其餘各路均未行動。新軍子彈被收,沒有作戰能力;胡毅生、陳炯明事先逃出了廣州城;姚雨平因胡毅生刁難,未能及時領到槍械,起義爆發後藏匿不出。這樣,起義成為黃興一路的孤軍作戰。

起義不幸失敗後,中國同盟會會員潘達微先生不顧滿清當局禁令,以《平民日報》記者的公開身份,5月3日,組織了一百多人(收屍人),把散落並已腐爛的七十二位烈士的遺骨收殮安葬於廣州郊外的紅花崗,並將紅花崗改為黃花崗,史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這次起義因而也稱為黃花崗起義。1932年,查得此次死難烈士陳文友等姓名共86人。由於習慣,人們仍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3]

起義影響

1912年5月15日孫發表《祭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文》[4],說「寂寂黃花,離離宿草,出師未捷,埋恨千古」。1914年又說「第一次革命,雖由武昌起義,而實廣東三月廿九之役為之先」。在《建國方略》中寫道:「是役也,集各省革命黨之精英,與彼虜為最後之一搏。事雖不成,而黃花崗七十二烈士轟轟烈烈之概已震動全球,而國內革命之時勢實以之造成矣。」1921年12月在《<黃花崗烈士事略>序》中又說「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還為黃花崗紀功坊題寫「浩氣長存」四字。1924年5月2日又發表《祭黃花崗烈士文》,應邀出席嶺南大學舉行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紀念大會,並發表演說,號召學習烈士的志氣,「我國家,為人民,為社會,為世界來服務」。「這種替眾人來服務的新道德,就是世界上道德的新潮流」。

後世紀念

為紀念此次起義,陽曆3月29日後來被中華民國政府定為青年節[5]

視頻

廣州起義相關視頻

廣州起義黃花岡七十二烈士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