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常德市图书馆

常德市图书馆始建于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雷茂才为首的五位浏阳籍留日归来的爱国志士。馆舍面积8331平方米;总藏书量45.5万册,其中古籍线装书12385册(最珍贵的有明清刻本3种21册),各类工具书[1]及地方文献万余种。全馆有15个服务窗口对外开放,对读者实行零门槛的全开架借阅,服务时间每周71.20小时,年接待读者30多万人次,外借书刊 28万册次。

目录

基本介绍

常德市图书馆始建于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雷茂才为首的五位浏阳籍留日归来的爱国志士,在现在黄金台对面的吕祖庙,创办了第一个面向公众开放的图书馆,名为“师范传习所”,迄今已有110年的历史。在以“常德市图书馆”命名之前,随着馆址的迁移,馆名也一再更替,曾用名有“通俗教育馆”、“民众图书馆”、“教育图书馆”,是我国最早以“图书馆”命名的地市级公共图书馆[2]。现有馆舍于1988年3月对外开放,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题写了馆名。

馆藏实力

馆舍面积8331平方米;总藏书量45.5万册,其中古籍线装书12385册(最珍贵的有明清刻本3种21册),各类工具书及地方文献万余种。全馆有15个服务窗口对外开放,对读者实行零门槛的全开架借阅,服务时间每周71.20小时,年接待读者30多万人次,外借书刊 28万册次。

历史沿革

美丽富饶的沅澧流域,有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曾流传善卷仰止的远古神话。“沅有芷兮澧有兰”,赋予了这个湖湘城市独特厚重的文化形象。尤其让人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是,近代都市文明的曙光也曾从这里升起。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步伐和西方文明大潮的涌入,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诞生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以“图书馆”命名的图书馆——“常德图书馆”。透过《湖南官报》发黄的扉页,我们得以见她当年的历史风貌:以雷茂才为首的五位浏阳籍留日归来的爱国志士,在武陵城黄金台对面的吕祖庙,创办了第一个面向公众开放的图书馆。史载,开馆初期,每天到阅书者,竟达数十人之多。100年前的沅澧大地,就这样充满着先进文化浸润的芳香。

几度风雨,几经劫难;吕祖庙、泥鳅巷、工人文化宫、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公墓、武陵大道75号,一次次馆址的迁移,都标志着时代的变迁;“师范传习所”、“通俗教育馆”、“民众图书馆”、“教育图书馆”、“常德市图书馆”,一个个馆名的更迭,都记载着它的成长与兴衰。穿越时空的云雾,历史呈现的每一个片断都是极为生动的画卷。

1988年那个生机勃勃的春天,胡耀邦总书记挥笔写下六字馆名,常德市图书馆迎来了她新馆开放的大喜日子——3月30日。那4444平方米的新型古典园林式建筑,在春日和煦的阳光中,在苍松翠竹间显得格外亮丽、妩媚。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了积淀在人们心头对知识的渴望,党中央“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进一步把图书馆的舞台拓宽。图书馆员工心中的憧憬与祈望,如同春芽破土而出,花儿吐蕊绽放,他们发扬“励精图治、谋求发展,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丰富藏书为依托,凝聚力量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图书馆园地里,播种希望、演绎传统、挥洒时代,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服务社会的华美乐章。

江泽民主席“在全社会大兴勤奋学习之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指示,为常德市图书馆注入了更加蓬勃的朝气和无穷的活力。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常德市图书馆员工继往开来,努力奋斗,兴建新书库大楼、开通自动化管理系统、办分馆、搞活动、送书下乡,充分挖掘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加快向现代化图书馆转型的步伐,使得服务成果不断涌现,各种荣誉纷至沓来,两个文明建设捷报频传。“国家一级图书馆”荣誉称号的获得,更是一个划时代的崛起,它标志着常德市图书馆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从此进入前所未有的崭新阶段……匆匆百年,弹指一挥间。 追溯常德市图书馆发展的脉络,回首百年的风雨沧桑,我们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有人说图书馆最能体现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历史印记,因为它承载着厚重的民族文化,守望、呵护着圣洁淳朴的精神家园。正是因为保存了这些超越时空的经典巨着,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图书馆人,才能让我们看到了充溢着人类智慧和美好的文字,才能让浓浓的百年书香绵延不断。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我们衷心祝愿,祝愿这座百年老馆,永远保持它鲜活的生命力,祝愿她的明天更加充满希望,一步一步走向新的辉煌!

视频

常德市图书馆 相关视频

0713常德市图书馆:电子期刊上线 方便市民阅览
常德图书馆名家讲坛解读《红楼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