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山里,土牆石板房(程根子)

《山里,土牆石板房》中國當代作家程根子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山里,土牆石板房

地處陝西南部,漢水流域的旬陽縣,南北縱橫千里,期間群山環抱,崇山峻岭之間層巒疊嶂,蜿蜒起伏,樹木茂盛,鳥語花香。北區的趙灣、桐木、雙河、關口、棕溪,南區的神河、赤岩、樓房等地的深山裡,有很多人至今還居住在土牆石板房裡,據說這土牆石板房冬暖夏涼,溫潤舒適,是居家養生的最佳歇身之處。

土牆石板房是最古老的傳統民居,為了建築方便,可以就地取土,築起四面高牆,上面用青石板蓋頂,其主要材料是泥土和青石板,再添加適當木料即難的事。建土牆石板房首先要用青石壘砌莊基,然後將模板放置在莊基上,用夾子固定好模板,把乾濕適當的泥土倒進去,二人輪換着用木杵舂築堅實可靠,一層一層往上築,每築一層,都要放置薄厚均勻的木條作為牆體拉筋,填塞充實,嚴密合縫,牢固結實。待四面牆體築好後,稍微休息幾天,牆體干固後,平行分段安放好提前預備的橫樑木,再把薄厚均勻的木條椽子釘在上面,用從山上開下的青石板蓋在上面即可入住。還有一種做法較為麻煩,定好椽子後,卻不急着蓋石板,往上面鋪就厚厚一層樹枝或茅草後,再在上面抹一層稀泥巴,然後蓋上青石板,深山裡傳統的民居石板房就建好了。

旬陽深山裡土牆石板房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前清年間,為適應深山野嶺上寒冷的山地氣候,根據山風大的特點,這裡的先民們利用自己的聰明智慧從自然環境,地理位置,居家風水等方面衍演創造出了中國建築史上獨特樣式——土牆石板房。這種房雖然不美觀大方,但很實用,房頂不易露水,整個牆體上下更不會進風,防火防凍,吸熱慢散熱更慢,自然調節晝夜溫差,人住在裡面,溫潤舒適,冬暖夏涼。只要沒有七級以上的地震發生一般可住七八十年,甚至上百年不成問題,即使需要翻修,也較其他建築省錢省力。

這裡的土牆石板房有個明顯的特點,往往都建在彎環避風處,七八戶或上十戶,聚居村寨而建房,鱗次櫛比排列,背靠青山,門迎溪水,每當旭日東升,屋舍「鍍金」。老鄉們迎着朝陽趕着牛羊上山,夕陽西下,又趕着牛羊回家,隨之炊煙裊裊,家家屋裡散發出清香的炒菜味,菜籽油的香氣飄散出來,將整個村子都熏醉了。

土牆石板房基本上家家房挨着房,大家可以互相串門,甚至從我家陽台一步可以踏進你家的陽台,從外面到你家有些不方便,只要你在陽台上我就可以過去和你面對面的交談,若你不在陽台時,誰也不走進半步,鄰里之間歷經數十代人的傳續,從來也沒丟過東西。適齡的青年男女在農閒的夜晚也會不自覺的越過陽台走到一起,談情說愛,對唱情歌,眉來眼去,暗送秋波,點燃內心的真摯愛情火焰。

石板房的周圍或不遠處,往往人工修有彎彎的梯田,梯田裡種滿了苞谷和糯谷,或豆類作物,秋天一到,苞谷糯米一片金黃,環抱着土牆石板房,環抱着一座座村寨。當你走進一幢幢土牆石板房時,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一串串金黃的苞谷穗和糯谷穗,還有那掛滿屋檐的紅紅辣椒辮,好似在燃燒着旬陽深山裡古樸建築獨特風格的無窮魅力。這遠離滾滾紅塵,身藏在大山深處的土牆石板房是生長在中華大地上不可磨滅的古老建築之一,更是我心中最感溫潤的一抹風景。

土牆石板房,也許你是中國土地上最古老,最樸拙的建築,在中國建築史上你又很難抹去,因為你繁衍了先民們古建築中一段歷史的縮影,是值得我們珍惜和保護的文化遺產。

願你永遠留在蒼茫的深山老林里,留在人們的記憶力![1]

作者簡介

程根子:新聞大專學歷,中國影像藝術家協會會員,安康市作協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