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山白樹

中文名: 山白樹

學   名:Sinowilsonia henryi Hemsl.

界: 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薔薇目

亞   目:虎耳草亞目

科:金縷梅科

亞   科:金縷梅亞科

族:蚊母樹族

屬:山白樹屬

種: 山白樹

命名者及年代: Hemsl.,1913

山白樹(學名:Sinowilsonia henryi Hemsl.)是金縷梅科、山白樹屬的多年生喬木,主要分布於陝西、河南、湖北、四川等地,生於海拔1100至1600m的山谷、雜木林中。作為第三紀遺留下來的古老種類,山白樹對於研究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以及中國植物區系的發生、演化和地理變遷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山白樹對生態環境條件要求較為嚴格,自身生長速度慢,加之其生殖過程的某些環節可能存在障礙等原因,現存自然種群極少,僅零星分布於秦嶺、巴山、中條山等地區,瀕於滅絕,已被列為國家Ⅱ級重點保護植物和活化石植物。

目錄

形態特點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約8米;嫩枝有灰黃色星狀絨毛;老枝禿淨,略有皮孔;芽體無鱗狀苞片,有星狀絨毛。葉紙質或膜質,倒卵形,稀為橢圓形,長10-18厘米,寬6-10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圓形或微心形,稍不等側,上面綠色,脈上略有毛,下面有柔毛;側脈7-9對,第一對側脈有不強烈第2次分支側脈,在上面很明顯,在下面突起,網脈明顯;邊緣密生小齒突,葉柄長8-15毫米,有星毛;托葉線形,長8毫米,早落。雄花總狀花序無正常葉片,萼筒極短,萼齒匙形;雄蕊近於無柄,花絲極短,與萼齒基部合生,花葯2室,長約1毫米。雌花穗狀花序長6-8厘米,基部有1-2片葉子,花序柄長3厘米,與花序軸均有星狀絨毛;苞片披針形,長2毫米,小苞片窄披針形,長1.5毫米,均有星狀絨毛;萼筒壺形,長約3毫米,萼齒長1.5毫米,均有星毛;退化雄蕊5個,無正常發育的花葯;子房上位,有星毛,藏於萼筒內,花柱長3-5毫米,突出萼筒外。果序長10-20厘米,花序軸稍增厚,有不規則棱狀突起,被星狀絨毛。蒴果無柄,卵圓形,長1厘米,先端尖,被灰黃色長絲毛,宿存萼筒長4-5毫米,被褐色星狀絨毛,與蒴果離生。種子長8毫米,黑色,有光澤,種臍灰白色。

生長環境

山白樹生長在海拔1100-1600m的山坡和谷地河岸雜木中,通常適生於自然植被保存較好、林地鬱閉度較大、水分條件良好、相對空氣溫度在80%以上、土壤為中性至微酸性的山地棕壤土,日照時間每天在7h以上的中低山的山谷及河邊風吹台上,具有耐問歇性的短期水浸的能力,具有喜肥,喜水,喜光的特性。山白樹對生活環境的要求是較嚴格,一旦生境被破壞或者受到強烈擾動,其種群會在該區域逐漸消失。

分布範圍

分布於湖北、四川、河南,陝西及甘肅等省。

栽培技術

繁殖方法 山白樹通常用種子繁殖。種子黑色,表面光亮,橢圓形,長8mm,寬4mm。種子皮分為內外兩種,外種皮達20層細胞,因木質化和革質化而變得堅硬;內種皮只有1層細胞,掃描電鏡觀察呈現為撕裂狀。種臍頂生,灰白色,掃描電鏡觀察結構疏鬆,成為片層狀,具有發達的網眼結構有利於氣體交換胚乳豐富,胚珠大而直,胚根短,子葉肥厚。

種子約在10月中旬成熟,採收時連同果穗一起採回,置室外晾乾,去除果皮待用。在當年11月上旬進行濕沙層積法催芽其方法是:在露天地選擇地勢較高,土壤乾燥的地方挖深、寬各70cm的坑,在坑底先墊15cm厚的粗河沙,在中央豎10cm粗細的草束,然後將種子與3倍的濕沙混勻,放人坑內,離地面20cm時覆濕沙30cm,最後再覆土15cm堆成屋脊形.並在周圍挖好排水溝,防止積水造成種子霉爛。

經過層積處理後的種子用45℃溫水浸泡48小時,然後用5%福爾馬林浸種30分鐘,封閉2小時進行消毒即可進行播種。

播前深翻土壤,揀除雜物,每畝拌6%可濕性六六六藥粉3kg昏然後作床床高10cm,寬1m,床面均勻鋪厚6cm的腐殖質土。

播種在第二年4月中、上旬進行。在苗床上橫向開深3cm、寬10cm的溝,溝間距30cm將種子均勻撒人溝內,覆蓋2cm的腐殖質土,耙平,稍作鎮壓、澆水,再覆蓋一層薄土保墒,以後根據土壤乾濕情況適當澆水,大約半月後開始出苗,1個月後苗即可出齊此時應搭好高80cm的蔭棚,避免日灼。隨後的管理同一般育苗要求,6月上旬進行間苗,橙土、除草和施肥等.以保證植株生長旺盛。

隨着苗木的生長,遮蔭時間可逐漸縮短至8月中旬可撤除蔭棚。山白樹的出苗率可達95%以上,一年生苗高30~50cm,地徑粗0.5cm以上,兩年生山白樹苗可以出圃移栽定植,定植時株行距為3×3m,這時仍需加強人工管護。

管理養護 幼林鬱閉前,每年除草鬆土1-2次,適當整枝,以利長勢和冠形。天然林生長緩慢,成林鬱閉後,分次加以疏伐。25年左右間伐,50-60年主伐。

施肥 肥料是山白樹的糧食,是獲得山白樹葉優質高產的重要條件,山白樹只有從土壤中獲得所需要的N、P、K、B、Fe、Zn等大量和微量元素才能滿足山白樹葉生產對曠質營養的需求,為山白樹葉優質高產奠定基礎。

病蟲防治 苗期蟲害主要有老鼠啃食種子,可用毒餌誘殺。地老虎咬食幼苗,病害有猝倒病和爛根病。

地老虎:幼蟲夜出活動,咬斷幼苗嫩莖,啃食葉芽,造成幼苗枯死。當早晨看到新鮮苗木被咬斷時,順洞路扒開泥土找到地老虎幼蟲後將其殺死,也可用90%敵百蟲800-1000倍液噴治。

猝倒病:可用0.5-1.0%的波爾多液、敵克松、退菌特防治。

爛根病:在排水不良的圃地易發生,梅季也易發此病。可用1-3%的硫酸亞鐵每隔4-6天噴一次,連續2-4次,並在苗床上撒生石灰,每畝15公斤;還應及時拔除病苗燒毀。

主要價值

科研價值 山白樹是古老的物種,歷史上,其分布很廣泛。近年來根據形態學、解剖學和分子生物學證據,很多研究者認為山白樹屬是金縷梅科較為原始性和孤立的一個屬;而金縷梅科又處於雙子葉植物綱的基部,與該金縷梅亞綱中絕大多數科類似,都是白堊紀一老第三紀常見或處於優勢的古老成分。

山白樹現今分布區在北緯31.9°~35.5°、東經105°~112.5°的範圍內,是亞熱帶向暖溫帶過度的區域,在中國植物區系分區中屬於中國一日本植物區系的華中地區。其山白樹屬在金縷梅科內具有孑遺性和原始性,並和牛鼻栓屬同屬一族。應俊生認為現代生活的山白樹只出現在川東-鄂西特有現象中心,是由於該中心長期處在相對穩定的溫和濕潤環境中,有利於古老植物的保存,這就使得第四紀山白樹在這裡能夠生存和繁衍,冰期後以川東一鄂西為中心,向北遷移到秦嶺、山西的中條山等地。但這一說法尚沒有證據支持。因此,有必要對山白樹這種古老植物進行譜系地理學研究,不但可以揭示該屬植物的遷移、進化歷史,而且對於了解華中地區植物多樣性和特有性的形成機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生態觀賞 山白樹為中國特有,具有很多應用價值,於園林中培育應用,不僅增加了城市園林綠地系統的植物物種多樣性,提高生態效益和觀賞效益,而且對其遷地保存,以及普及植物學知識,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等方面,都有重要意義。

山白樹樹幹聳直,樹形卵圓形,嫩葉蒼翠欲滴,葉片疏密得當,果序懸垂,如一串鈴鐺隨風飄蕩,甚為美觀,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適合用於庭院綠化和行道樹。有一定耐陰能力,可構建地帶性人工植物群落,又可在城市生態公益林與其它闊葉樹種混交種植。鑑於山白樹為國家Ⅱ級保護植物,具有科研和教育意義的內涵,其在校園綠化和公園栽植尤為適宜。山白樹根系發達、喜水、能耐間歇性的短期水浸,固土能力強,是營造固岸護灘林的優良樹種。

經濟價值 山白樹木料結果細緻,心材邊材不甚分明,紋理通直,材質堅硬,是製造家具等的優良木材,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

有科學家在1995年利用高效液相色譜儀和原子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山白樹屬植物花粉的組成成分,表明山白樹屬植物花粉含有豐富的澱粉、油脂和蛋白質,脂肪酸中又有較高的油酸和亞油酸,同時又含有人體必須的氨基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以及黃酮類,具有良好的食用及保健功能。

山白樹種子富含脂肪和蛋白質,富含鉀、鈣、鎂、鐵、鋅、硼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質元素,含有17種氨基酸,在食品、醫療保健方面具有一定開發前景,可作為中國特有的經濟植物進行開發利用。其油脂中的脂肪酸是否主要為油酸、亞油酸、亞麻酸等不飽和脂肪酸以及更多種類的礦質元素含量需進一步研究。

保護情況

山白樹是中國的特有種,在《中國植物紅皮書》上被列為二級保護植物,也號稱活化石植物以及陝西省重點保護物種。其化石曾經在歐洲古新世地層中被發現過,這說明歷史上山白樹分布是很廣泛的,該物種在新生代可能廣泛分布於亞歐大陸。但現僅零星分布於陝西秦嶺、四川巴山、陝西中條山,湖北神農架等中低海拔溫帶亞熱帶林區。[1]

保護措施 加強科學研究

科研機構應繼續對山白樹的生長繁殖特點及其生態需求(如光照、水分、土壤等)進行研究,以便合理地選擇甚至創造適宜的生境,更有效地實現保護;同時繼續努力探討山白樹病蟲害防治及其繁殖、栽培、保存的新方法;特別對其進行詳細生態調查,分析其種群結構和種群動態;對其進行生殖生物學研究,分析其生殖過程各環節中是否存在生殖障礙;對山白樹遺傳多樣性分析,分析其遺傳結構;對其進行分子系統地理學研究,重現其進化歷史,揭示其進化潛能。總之,通過綜合分析揭示其致瀕原因,為後續保護和開發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加強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

珍稀瀕危植物研究保護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具有戰略意義的工作,應加大投入,常抓不懈。一是建立各種級別的自然保護區,對資源進行就地保護。要加強管理措施,對樹種分布集中的區域進行重點專類保護;要重視規劃,在保護區的旅遊線路、服務設施等的建設中,要提前做好規劃,避免對自然生境的破壞;要加強措施和撫育管理,改善各珍稀樹種的群落結構,增強其自然更新能力。二是發揮遷地保護在保護珍稀樹種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遷地保護的方法主要有活體栽培、種子庫、離體保存和DNA庫等,有計劃地建設珍稀樹種馴化、繁育基地。

增強保護意識

通過博物館、電視、廣播、媒體等方式,教育廣大群眾尤其是山白樹分布區內居民,使其認識到保護該物種資源的重要意義,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深人人心,建立起全民保護意識。同時要讓群眾了解相關法律法規知識,認識到破壞山白樹資源的法律後果。有必要在林場、公園、藥用植物園、甚至校園等公共場所引種栽植珍稀瀕危植物山白樹,並利用這些園地,掛牌介紹展覽,宣傳教育公眾參與物種的保護工作。

參考資料

  1. [1],山白樹 植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