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尼采隨筆》,ISBN:9787229168667 作者:弗里德里希·尼采 出版社:重慶出版集團圖書發行有限公司 。

書籍的歷史[1]和文字、語言、文學、藝術、技術和科學的發展,有着緊密的聯繫。它最早可追溯於石、木、陶器、青銅、棕櫚樹葉[2]、骨、白樺樹皮等物上的銘刻。

目錄

內容簡介

編輯推薦:

斯特凡;格奧爾格、里爾克、穆齊爾、托馬斯;曼、黑塞、茨威格、紀德、加繆、葉芝等一流歐洲作家深受尼采的啟發,不僅如此,馬勒、戴留斯、理查德;施特勞斯還將尼采的作品譜寫進他們的音樂之中,劇作家蕭伯納甚至早在1903年就將尼采筆下的「超人」形象搬上了倫敦的戲劇舞台。

內容簡介:

本書從弗里德里希;尼采的諸多重要着作中精選了36篇具有論戰風格的隨筆。本書開篇,收錄了尼采討論教育問題的三篇經典文章:《論我們教育機構的未來》《人文教育始於嚴格的語言訓練》和《衡量大學教育的三個尺度》。在尼采生活的年代,德國的教育出現了兩種相反的取向:一種是「擴大教育」,另一種是「縮小教育」。擴大教育,旨在通過教育的普及,培養儘可能多的「通用」人才,以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縮小教育」則是重視教育的專業化,着力於培養少數專家學者,但學科劃分過細,使得受教育的人如若不潛心於某個專業領域,就不可能有所成就。尼采認為,這兩種教育取向,是把人當作工具來加以訓練,是對天才和偉人的扭曲與摧殘。尼采主張,把嚴格的語言訓練放在首位,引導學生閱讀德語經典作品,養成對母語的良好趣味。尼采希望真正的教育是高貴的,是為培養少數天才而服務的。

本書其餘收錄的是選自《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偶像的黃昏》 以及《瞧,這個人》等重要着作的33篇精妙論述。在批判基督教的過程中,尼采重點對「憐憫」展開了批判。尼采認為:偉大的善舉不會使人感恩,反而會招來報復;如果這小小的恩惠尚未被忘記,它就會變成總在啃噬的蠕蟲;愛鄰人是病態的善,是弱者的道德;強者的善應當激發人自尊自強的獨特個性,促使人產生「健康的自私」。而「健康的自私」,則是從強力靈魂中流溢出來的潔淨的自私,它強納萬物於己,再使它們從個人的靈魂中退潮,以作為愛的贈禮。所以,尼采主張人類應該愛遠人,愛未來人,愛初始,愛幽靈。

作者介紹

弗里德里希;尼采(1844—1900年),德國語言學家、哲學家、詩人。他與他的作品是可以承擔日落月升的不朽群峰,任何人都可以從中尋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雅斯貝爾斯、維特根斯坦、海德格爾、薩特、福柯、斯賓格勒、里爾克、黑塞、托馬斯;曼、巴塔耶、斯蒂芬;喬治、蕭伯納、紀德、馬爾羅、德里達以及許多超現實主義和表現主義畫家均深受其思想的影響。

譯者:梵君,女,青年詩人、譯者,從事英語教學、翻譯和研究,譯有《白夜記》等作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