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有座金山廊桥(叶青才)
作品欣赏
小城有座金山廊桥
兼容形象、旅游、娱乐休闲和购物四维功能的安徽岳西县金山廊桥坐落在县城中心的衙前河上,这座具有汉唐风貌的古典建筑刚刚建成,便吸引了四方游客以及市民的眼目。这是该县一个既典雅又时新的风景标志,是一种独特的县城形象,一种全新的建筑文化,一个璀璨的商业靓点,一种崛起的思维态势。
金山廊桥一反我国古代木雕楼阁式构制,将现代建筑材料移用于古典悬山式建设,远望是楼阁,近观是商铺,行走时是桥梁,欣赏时是艺术;静听有淙淙流水之声,默想有金山银河之义。人头攒动中疑为《清明上河图》的再版,华灯初上时认作威尼斯商城的缩微。本地人把它作为自家的庭院槛阁,外地人则把它当成大开眼界的奇景。难怪安徽瑞鑫置业有限公司在谋划之始,即将其定位于“中国廊桥宽幅之最”“安徽廊桥华贵之最”“大别山人文景观之最”“山城24小时不夜景之最”。大手笔的创意必将带来大商业的效应,这就不仅仅是一座概念上的桥了,而是一种符号,一种象征,一种思想结构的立体呈示。桥梁专家唐寰澄说过,桥梁本身的协调,是借助于色、线、形、光影、虚实等之间的节奏和韵律,以及各种不同的比例和对称的处理方法,使得建筑的效果在人们的生理和心理上不断地反应而取得直觉和联想的精神因素,从而产生美感。金山廊桥的设计者正是深谙这一点,所以它能在大气中突出微观的审美效果,能在实用中兼顾地方文化特色,又能在仿古中体现现代气氛。它的每一根梁,每一支柱,每一扇窗,都是艺术的铺设和安排,楼层的参差交角,栏杆的衔接铆榫,乃至檐的飞动,梯的抬升,都能给人动静相宜、鲜活轻灵的感受。我们无妨说,一座桥就是一个城市的代言,就是一个时代的剪影。
金山廊桥被称为中国廊桥宽幅之最,全长128米,宽度达到38.6米,总建筑面积为8000平方米。第一层有9米双车汽车道和2. 4米双行人行道,商铺外侧又有2 .7米宽的景观人行道。第二层建有观景台及土特产经营区,第三层是商务会所、文化产品和高档茶艺展示区。文友告诉我,在文化艺术区,可以欣赏到陶瓷、书画、古籍和一些稀有的收藏品,书画院的高手们会经常在这里聚会,而黄梅戏、高腔爱好者也能在此一亮歌喉,岳西文化,或者说文化岳西,已经在此初现端倪。
中国自古就有廊桥故乡之称,最古老的木制廊桥在浙江庆元,数量最多的廊桥在有“中国廊桥之乡”美誉的福建泰顺。泰顺一个小县境内竟有36座廊桥,占全国廊桥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15座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廊桥”名称尚为年轻,历史上只称木架桥、虹桥或水上斗拱,直到上世纪30年代,著名古建筑史学家刘敦桢首次提出“廊桥”的概念,但当时并未引起关注。到了90年代,随着美国小说《廊桥遗梦》的畅销和同名电影的叫座,“廊桥”一词也被“激活”,变得广为人知,深为人爱。在国内,有一本叫《中国廊桥》的专著,上面的图片显示出浙东廊桥的美丽图景:静静地伫立着的廊桥像飞虹跨过美丽的溪流,掩映在参天大树下;斑驳的树影散落在朱红色的桥身、黑色的瓦片、白色的飞龙飞鱼上;夕阳朗照的小河,泛起簇簇橙黄,淡淡地笼罩在廊桥的周身,慢慢地飘散开去……
毫无疑问,大别山岳西金山廊桥带给观众的远不止这样的视觉享受,设计者试图让我们领略到由现代科技手段和古典文化内涵相结合所形成的优美境界,那就是触目即美,寸地流金,行走于桥,享受于心。
衙前河的治理强度在逐渐加大,一条涵玉流珠的山城河流不久就荡漾在花果山下、垂柳丛中,那时廊桥也就配得上“清河玉系腰”了。开发商决意打造一个精品、提升一档价值、追求一种品位、超越一世商儒的初衷将会如愿以偿。岳西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徜徉这座艺术长廊,谈论的并不仅仅是大别山小吃和新鲜的土特产,而是这张岳西人自己的名片如何被外来者口诵心传,将岳西的知名度逐渐扩大,将山城的形象扮得更加光鲜夺目。
金山廊桥,从此使得山城白夜如昼,华彩如画。 [1]
作者简介
叶青才,中国作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高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