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到揭陽看繁花似錦(李慧麗)
作品欣賞
寒冬,到揭陽看繁花似錦
午後的陽光穿透玻璃,灑了一地金黃。臨窗而望,馬路上的積雪已在疾馳的車輪下漸漸地香消玉殞。房頂上、花池中的玉瓊依然在陽光下閃着耀眼卻寒氣凜凜的光。
這雪,是在揭陽歸來的第三日飄起的。
畢竟大雪時節已過,一場紛紛揚揚的雪事是這個乾燥季節里北方人的眾望所歸吧。
每當天地間白雪皚皚時,世界是一色的素白。可晨光咋起時,總會有汽車輪胎從路上冰面上滑過的「哧哧」聲不絕於耳,還有車身後帶起的雪花在路中間亂舞,大人們迎着裊裊瓊花奔跑着追逐着公交車,孩子們盡情地在雪中嬉戲。每每這時,潔白的世界裡依然是一幅熱氣騰騰的景象。就連路邊柳枝上的雪花都被驚得簌簌飛舞飄落。
可此時,揭陽城隍廟外廣場上的紫荊花正開得如火如荼。紫色的花瓣綴滿了枝頭、葉間。大雪時節的繁花似錦着實上我這個自北來之人醉了。碧綠的葉,紫色的花,鬱鬱蔥蔥,如花冠似彩團。那淡淡的清香讓四周一片沉靜,奇怪的是,本該在我心中極盡招搖的繁花,此刻卻是如此安靜。就像城隍廟裡虔誠的香客,進得門來躡手躡腳,唯恐驚擾了神靈。他們輕聲細語,低頭間喃喃地把自己的所祈所盼悄悄地訴給眾神。無比莊重地供香、磕頭,虔誠的眼神中流露的是敬畏。也許這種發自內心的敬畏,是人們克己復禮,求仁向善的自我尊循吧!
城隍廟外,是一排整齊的攤鋪,鋪內全售的是香燭供品,沒有吆喝,沒有音響里播放的梵音,鋪前的路上人頭攢動,熙熙攘攘,卻依然是靜謐溫和,想必是人們都怕塵世的過度噪雜玷污了那顆向善向美的虔誠之心。
不遠處,是有名的揭陽學宮。揭陽孔廟除了供祀孔夫子外,也是古代培養莘莘學子的最高學府,因此人們也稱他為「學宮」。揭陽學宮始建於南宋紹興十年(公元1140),濃縮了千年儒家文化精髓,現存建築組群由21座單體建築構成,是嶺南地區規模最大、配套建築最完善、保存最完整的同類歷史建築組群,也是省內唯一一處以「周恩來同志革命活動舊址」命名的文保單位。
雖然已是大雪時節的第三日,但揭陽的艷陽卻溫暖如春,灑滿陽光的宮殿上更加流光溢彩,院內草坪上里的各色花兒依然嬌艷。欞星門外就是揭陽繁華的商業步行街,但散發着歷史的馨香的斑駁圍牆隔阻了外面並不喧譁的街巷讓此處更加安靜。「幾度滄桑都過盡,添綠樹,護紅牆」,吟誦這樣的詞句,不得不再度沉靜,唯恐褻瀆了一代先師!
海濱鄒魯的美名,是粵東揭陽人對文化敬重的濃縮。
粵東人對文化的敬重不只在這高堂廟宇內,亦在那尋常巷陌里。
在揭陽淡浦老村的文化站里,筆墨紙硯一應俱全,鼓樂管簫隨處可見。那墨香隔了兩千餘里的迢迢征程竟然一點也不陌生,那潮音潮腔雖是不懂卻也或鏗鏹或婉轉地落入耳膜。淡浦老村的人仿佛個個都是胸中藏錦繡,不是揮毫潑墨,就是絲竹管樂,真讓我這個遠來之人目不瑕及。
夕陽的餘輝里,這個村級文化站不富麗也不新潮,小小的院落里被各式才情才藝撐得滿滿的。從兩千餘里的故鄉一下子站立於這片陌生的土地上,茫然間是大大的出乎意料,輕輕地扣問自己,「是什麼樣的給養孕育了這樣一眾崇文向善,才華橫溢的淡浦人?
文化站的正對面就是淡浦老村,沿着老村的街巷是一排相連的潮汕老民居。中間一間較寬敞又莊重的大門就是蔡氏祠堂所在地。進門,有人正在忙着收拾桌上的供品,原來這裡剛剛進行過一場隆重的家族祭祀,由於晚到,只好遺憾錯過一場盛事。門洞一側的牆面上黑底白字鐫刻的文字是所有出捐資修建祠堂的名字,仔細看過,連出嫁女兒的名字也是一大串。在這裡,我窺到了潮汕人對家族觀念的無比珍重,老幼尊卑,極其分明。
潮汕人對家族先人的無比敬奉之意,已躍然心海,那種來之前的傳聞此時已成為真實的感受。
在祠堂內外那一個個飽蘸歲月風塵的雕刻或牌匾上,我仿佛看到了淡浦蔡氏家族耕讀傳家的家風家訓。也許,這就是造就一個個才華橫溢淡浦人的原因之一吧。
就像在德安里的古村落里,極具潮汕地區建築特色的古建築群,無論是「百鳥朝凰」,還是「駟馬拖車」,最宏偉、最莊嚴、最中心的建築是祠堂。聽當地的文友老師介紹,祠堂不僅是一個家族祭祀、議事的地方,也是一個家族裡孩子的學堂。這恢宏的建築群承載着子孫對先人的崇拜與信仰,潮汕地區的宗法觀念與祭祀傳統在這裡又得到了盡情的展現。百餘間的房屋簇擁着雕樑畫棟、飛檐流閣的祠堂。那精緻的門框上雕刻着《紅樓夢》中的圖案,顯示着這座房屋主人尊貴的身份,也顯示着主人是好詩書文章之人。
從這長方形的建築群外面看去,正中間最寬闊最雄偉的大門是祠堂的,兩側便是一個個狹小的門楣,門後是一條條幽深逼仄的窄巷,腳下的碎石或青磚已被時光打磨出了光澤,在揭陽的冬日艷陽下閃着溫暖的光。兩側的沙土牆泛着潮、洇着水,四周還是那麼的安靜,緊依着斑駁的沙土牆,可還是聽不到屋舍主人當年的金戈鐵馬,守戍衛邊,戰功累累的榮耀與聲名。仿佛只聞到,一家人尊老愛幼,謹奉家訓,愛家愛國,其樂融融的煙火氣息。
古居外,粉紅粉紅的三角梅艷艷地盛開着,在南方的冬日春光下是那樣的清麗,周圍綠樹搖翠,分明是一個生機勃勃的季節,可還是看不出這花、這景的招搖。
倚着浸了時光的水而變綠變黑的沙土牆,也想穿越一下,哪怕是十年,甚至五年,把今時的失落失望帶回到從前修修補補,好讓此時的自己光鮮亮麗起來。
就是這麼帶了一顆沾滿了塵世慾念的心千里迢迢地走入了渾厚卻沉靜的揭陽,那紫的、粉的、黃的、紅的各色繁花,那高的、矮的、稠的、疏的各式樹木,每年都是經歷了粵東大地365天充足的陽光和水分,才能有一年四季的美。就像那個個才情滿腹的淡浦人,是因了揭陽幾千年的文化積澱的滋養,才自自然然地在老村的文化站里吹拉彈唱、琴棋書畫。
其實哪有什麼繁花似錦、才華橫溢?那都是充足的自然養分和文化養分積累到一定程度的外在表現。在這個喧鬧的塵世中,我們都想揚名立萬,可從未想過,身體內的存儲是否擔當得起這個重任?
就像柏峰老師說的那樣,「如今的我們大都太急於表現自己,沒有想過輸出與吸收是否成正比!」
作者簡介
李慧麗,女,七十年代生,現任潞城作家協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