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家庭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研究深入微觀、以家庭為研究對象的經濟學分支。家庭經濟學主要研究家庭的消費、生產、理財等經濟活動[1]。對分析社會狀況、解決社會問題有很大幫助作用。家庭經濟學淵源於古希臘思想家色諾芬的《經濟論》。19世紀末美國一些高校開設了家庭經濟學專業。近年來家庭經濟學已發展成為微觀經濟學的一個獨立分支。我國研究這門學科的歷史較短,尚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

目錄

背景

現代微觀經濟學的新發展趨勢之一「研究從經濟學向其他領域擴張」,在與社會學的交叉領域,則有家庭經濟學,其代表人物是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和社會學教授加里·貝克爾。他由於創造性地運用微觀經濟學方法成功地分析了大量的社會學問題,獲得了1992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成為家庭社會行為的開創者。在貝克爾的理論中引入時間的機會成本概念,研究了廣泛的家庭行為,如生育行為、婚姻市場、以及家庭勞務分工問題等。

研究對象

貝克爾認為,家庭活動不僅是一種單純的消費活動,還是一種生產活動,它生產某種「滿足」。任何生產行為都可以看成是為獲取一種產出而需要耗費的各種投入的組合。為了獲得最大的滿足,家庭既大量使用從市場上購買來的各種消費性商品和家庭生產所需要的生產資料性商品,還同時使用時間資源。家庭所耗用的這些人力資源、物質資源和時間資源又總是有限的、稀缺的,所以家庭的決策就是努力使家庭資源的效用最大化。在這裡,貨幣收入與時間收入相加,便構成了家庭成員為獲得效用的、滿足目的、所擁有的收入總額。家庭這個生產者跟其他理性的經濟人一樣,每天都要進行投入與產出相比較的生產決策,合理地分配以試圖達到最佳組合,以求得家庭成員在收入和時間的雙重約束下獲取最大的滿足,實現家庭生產效用最大化的目標[2]

視頻

家庭經濟學 相關視頻

經濟學到底指的是什麼
家庭幸福與經濟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