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意·獨夜愁如此
林景熙作為雄踞宋元之際詩壇數十年的愛國詩人,是南宋遺民詩人的代表,與謝翱並稱翹楚,同時是溫州二千年歷史中成就最高的詩人。其詩文風格幽婉,沉鬱悲涼又不失雄放;論詩主張"詩文歸一","根於性情"。其創作成就和藝術造詣,歷來受到極高的評價。著有詩《白石樵唱》六卷、文《白石稿》十卷,後人編為《霽山集》,被文史學家稱為"屈子《離騷》、杜陵詩史"[1]。
“ |
獨夜愁如此,殊鄉老奈何。 故人經亂少,歸夢入秋多。 衣敝鄰砧動,書沈海雁過。 燈前空拂劍,酒薄不成歌。 |
” |
— [南宋]林景熙 |
目錄
愛國詩人林景熙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陽,號霽山。溫州平陽(今屬浙江)人。
林景熙自幼聰穎,好讀書。二十歲時已有詩名。南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年),林景熙被舉薦到首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就讀太學。
經歷了"邅回三舍間"的刻苦攻讀,林景熙於南宋度宗咸淳七年(1271年),由上捨生釋褐(相當於進士及第)。入仕後始任福建泉州教授(謝翱贈詩稱"府教"),遷禮部架閣(掌儲藏帳籍文案之官),轉從政郎(文階官從八品)。
最能體現林景熙愛國精神的事件是"冬青之役"。該事件發生於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總統江南釋教的楊璉真迦率眾挖掘會稽宋故六陵,將骸骨拋棄於草莽之中。林景熙聞訊義憤填膺,約唐珏、鄭朴翁等冒死潛入皇陵,用裝入竹簍中的枯骨換出六帝後之骸骨,裝成六函,裹以黃綾,託言佛經,葬於蘭亭附近。又去臨安故宮常朝殿前挖掘冬青樹六株,分植六帝墓前以作標識,並作《冬青花》和《夢中作》四首,暗以記其事。這次奮身義舉,歷史上稱為"冬青之役"。
林景熙著作有《霽山集》,包括詩集《白石樵唱》,文集《白石稿》。始為元代章祖程編刻成集,明呂洪再度刻輯。後流傳散失,簡斷編殘,坊本罕見,經收集尚存六卷,編入《四庫全書》,詩文共五百餘篇。其故鄉林泗源尚保存有《霽山集》二本六集,為永嘉詩人祠堂輯本,線裝木刻版。1960年中華書局[2]曾出版過《霽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