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川
宜川縣地處陝西省北部,全縣常住人口12.18萬(2016年)。309國道、303省道和201省道穿境而過,青蘭高速和即將開建的榆商高速、蒙中鐵路縱橫交匯。宜川屬陝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地形地貌以「山、川、溝、塬」為主,森林覆蓋率48.6%,林草覆蓋率60%,最高海拔1710.5米,最低海拔388.8米,縣城海拔839米。
2019年3月,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19年5月7日,陝西省政府宣布,延安市宜川縣退出貧困縣序列[1]。
2019年9月20日,獲得全國綠化模範單位榮譽稱號。
目錄
地理位置
陝西省延安市宜川縣位於陝西省北部,延安市東南部。東經109°41′36〞~110°32′44〞、北緯35°42′39〞~36°23′39〞。東臨黃河與山西吉縣相望,南與黃龍、韓城為鄰,西與富縣、洛川接壤,北接延長、寶塔區。東西長76.36千米,南北寬75.32千米。距延安府260里,距省(西安)由韓城縣東路720里,由洛川縣經澄城縣、富平西路700里,由延安府大路980里;距北京3350里。
民間藝術
說書
清末民國時期宜川就有張瞎子、馬瞎子、任先生說書[2],說書時坐於椅上,懷抱琵琶,一付用繩索串起的幾片竹片繫於小腿,合着節拍,小腿一抬一落,帶動竹片有節奏地「嚓!嚓!」作響。說書的擺設和道具有一桌一椅,桌上置一「醒木」和一牛皮小鞭鼓,一雙竹板和一把摺扇,還有茶壺、茶碗。老龐坐於椅上用小槌擊鼓,用「醒木」擊桌,「拍拍」作響。
吹嗩吶
群眾稱「吹鼓手」。一般紅白喜事用。流行的曲目有《小放牛》、《賣餃子》、《繡荷包》、《蘭花花》、《哭長城》、《二進宮》等。技藝高者能裝上鼻哨吹或者卡音吹花臉腔。陝北嗩吶粗長,聲音渾厚,宜川廣大農村都有學藝者。
古遺址
丹州古城
亦名丹陽城。在現今牛家佃鄉固州村,距今縣城東北29里,東晉設三堡鎮。西魏大統三年(537)置義川縣,割鄜延2州地改設汾州,廢帝二年(553)因與山西汾州同名又改為丹州。唐永徽二年(651)將丹州城移於赤石川口。
義川古城
位於縣城東北高柏鄉郭下村,西魏大統三年(537),分永寧縣地設立義川縣及義川郡。北周大象元年(579)改名丹陽縣,隋開皇三年(584)復名義川縣,改屬丹州,義寧元年(617)遷往丹州城(固州)。遺址現不清。根據出土磚瓦陶罐和群眾反映,城址在今郭下村與下塬頭村之間,原有五級塔1個,「文革」中被破壞無存。
雲岩古城
距縣城西北40公里,西魏大統十三年(547)置雲岩縣(因山形重疊如雲而得名)兼設樂川郡。遺址現存城牆180米,寬3米,高5米,北靠山,南臨河,東西通川道,城牆一半在山上一半在川道,夯層厚6~10厘米。高直徑6厘米,城東石崖下有摩崖題刻「雲岩疊翠」4字,為宜川八景之一。
視頻
宜川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宜川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延安整體實現整體脫貧,中國經濟導報,2020-1-8
- ↑ 地方戲曲,宜川縣人民政府,2014-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