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琪
- (历仕后汉、后周、北宋三朝)
宋琪(917~996年),字俶宝(一作叔宝),幽州蓟县(今北京大兴区)人,北宋宰相。
契丹会同四年(941年),进士及第。契丹灭后晋之战,进入中原,历仕后汉、后周、北宋三朝,跟随节度使赵赞将近三十年。乾德四年(966年),征为左补阙、开封府推官,成为晋王赵光义潜邸旧臣。依附宰相赵普,外放知州。
宋太宗即位后,逐渐得到重用。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由七品员外郎四次提升到三品宰相,担任刑部尚书、同平章事,迁门下侍郎、昭文馆大学士,成为宰相两年。援朋结党,圣宠渐弛,罢为刑部尚书。屡次建言边事,提出《平燕十策》,迁吏部尚书。
至道二年(996年10月25日),病逝于尚书右仆射任上,终年八十岁,追赠司空,谥号惠安。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 宋琪 | 出生时间 | 917年 |
别 称 | 宋惠安 | 去世时间 | 996年10月25日[1] |
字 号 | 字俶宝,一作叔宝 | 出生地 | 幽州蓟县 |
所处时代 | 五代宋初 | 民族族群 | 汉族 |
谥 号 | 惠安 | 官 职 | 尚书右仆射、刑部尚书等 |
人物话题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宋琪是幽州人氏,因后晋割让燕云十六州,成为契丹国治下的汉人。会同四年(941年),契丹国仿照汉制,在燕云地区开设贡举。宋琪前往应试,以进士及第。他起初担任寿安王耶律璟(即后来的辽穆宗)的王府侍读,后又被幽州节度使赵延寿征辟为幕府从事。当时,宋琪在燕蓟一带颇有声名,与同乡宋雄并称二宋。[2]
佐幕赵赞
- 会同十年(947年),契丹军攻破汴梁(治今河南开封),灭亡后晋,并改国号为辽。宋琪作为赵延寿的幕僚,也随军进入中原。不久,赵延寿随辽军北归。其子赵赞留镇河中(治今山西永济),担任河中节度使。宋琪进入赵赞幕府,担任记室。是年二月,后汉建立。赵赞归降后汉,改授晋昌军节度使,仍以宋琪为记室。
- 广顺元年(951年),后周建立,赵赞再仕后周。宋琪离开赵赞的幕府,被补任为观城令。
- 显德三年(956年),赵赞以排阵使之职随周世宗柴荣征讨南唐,并再次征辟宋琪为幕僚。
- 显德五年(958年),赵赞出镇庐州(治今安徽合肥)。宋琪被任命为观察判官,后因辨别冤狱有功,加授朝散大夫。
- 建隆元年(960年),宋太祖代周称帝,建立北宋。赵赞又仕北宋,后历任忠正军节度使、彰武军节度使。宋琪在此期间,一直在赵赞的幕府效力,担任从事。 [3]
累职升迁
- 乾德四年(966年),宋琪被召入朝中,授为左补阙、开封府推官。当时,皇弟赵光义担任开封府尹,对宋琪深加礼遇。但宋琪却与宰相赵普、枢密使李崇矩交好,因而招致赵光义的憎恶,被外放出京。他初任龙州(治今四川平武,《续资治通鉴》作陇州,治今陕西陇县)知州,后又改任阆州(治今四川阆中)知州。
- 开宝九年(976年),宋琪升任护国军节度判官。是年十月,赵光义即位,史称宋太宗,将宋琪召回朝中。当时,程羽、贾琰等潜邸旧臣皆进入朝廷担任要职。宋琪遭到排挤,一直没能得到升迁。
-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宋太宗召见宋琪,对他依附赵普一事当面诘责。宋琪叩头谢罪,表示要悔过自新,因而被授为太子洗马,不久改任太常丞。后来,宋琪又出任大通监(在今山西交城)知监。
-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宋太宗召宋琪回朝,想要对他加以擢用,但被宰相卢多逊劝阻,最终只任命他为都官郎中(《东都事略》作都官员外郎)。不久,宋琪被外放为广州知州。他因是潜邸旧臣,还未离京又被留任为三司勾院判官。
-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宋琪因与三司使王仁赡御前争讦,降职为兵部员外郎。是年四月,宋琪升任开封府通判。[4]
担任宰相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宋琪被擢拜为右谏议大夫、判三司,后又改任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当时,宋太宗欲任命工部尚书李昉为参知政事,遂擢升宋琪为刑部尚书,使其位次居于李昉之前。是年十月,赵普罢相。宋琪与李昉一同升任宰相,皆授同平章事。宋太宗还下诏,将宋琪、李昉二位宰相的班次列于亲王之上。
平兴国九年(984年),宋琪加授门下侍郎、昭文馆大学士。
圣宠渐衰
还通过宣徽使柴禹锡,向送太宗求取前宰相卢多逊的旧宅。宋太宗对此极为鄙弃。后来,宋太宗欲授简州军事推官王浣为朝官,又欲授其为东宫官。但宋琪认为王浣出身幕职官,按制度只能升为京官,拟授其为大理寺丞。最终,宋琪迫于压力,授王浣为右赞善大夫,但也引起送太宗的极大不满。
雍熙二年(985年),广州知州徐休复密奏朝廷,称广南转运使王延范图谋不轨。当时恰逢宋琪、柴禹锡入宫奏对,宋太宗便向他们询问王延范的为人秉性。宋琪与王延范有姻亲,在太宗面前称赞其忠诚干练。柴禹锡也盛赞王延范。宋太宗认为宋琪勾结柴禹锡,决定免去他的宰相之职,但却不愿公开其罪状,遂以“素好诙谐,无大臣体”为由,将宋琪罢为刑部尚书。[5]
建言边事
晚年生活
至道二年(996年),宋琪进拜尚书右仆射,并获许每五日上朝一次。是年九月,宋琪病逝,临终前口述遗言数百字,终年八十岁。宋太宗追赠他为司空,赐谥号惠安。 [7]
人物成就
反对北伐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宋太宗欲趁辽国幼主新立,有意出兵北伐。宋琪作为宰相,却并不赞成北伐,建议朝廷坐待辽国自灭。不久,宋太宗又向宰相表明要“收复燕蓟”。宋琪恭维一番后,仍旧不支持北伐。他建议借助奚族牵制辽国,无需朝廷出兵。[8]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背着中书大臣,单独与枢密院商定北伐大计。宋琪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先后上《论复幽蓟疏》、《平燕蓟十策疏》,除了备陈辽国的历史、地理、种族、军力、战术以及宋朝的应对之策外,仍委婉的表示不要轻易动兵。他建议由朝廷派遣使臣,与辽国修订盟好,以息兵养民。 [8]
力请封禅
太平兴国九年(984年),泰山父老千余人诣阙上书,请皇帝到泰山封禅。随后,宋琪作为宰相,率文武百官、诸军将校、蕃夷酋长、僧道耆老到东上合门上书,请行封禅。宋太宗本不允,因宋琪连上三表,乃同意于当年十一月封禅泰山,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安排。宋琪被任命为封禅大礼使,主持封禅事宜。但在是年五月,乾元、文明二殿遭遇火灾,封禅活动不得不中止。[8]
人物轶事
再生沈宋
宋琪与沈义伦同在中书省当值,当时久旱逢暴雨,大雨淹没道路。宋琪心情非常烦躁,对沈义伦道:“这可真是‘燮成三日雨’啊。”沈义伦立即对道:“调得一城泥。”杨徽之击掌赞叹道:“没想到我大宋朝的中枢又出了一对沈宋。”沈宋原是唐代宫廷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的合称,这里用来指沈义伦、宋琪。[9]
至道九老
宋琪晚年时,与张好问、李运、武允成、僧人赞宁、魏丕、杨徽之、朱昂、李昉交游,效仿唐代白居易举办九老会,并称为至道九老。[10]
人物评价
史籍记载
- 《宋史•卷二百六十四•列传第二十三》 [12]
- 《东都事略•第三十一卷•列传十四》
- 《隆平集•第四卷》
- 《续通志•卷三百五•列传宋九》
参考资料
- ↑ 《宋史•太宗纪》:至道二年九月戊寅,右仆射宋琪薨。
- ↑ 《宋史•宋雄传》:宋雄,幽州人。初与宋琪齐名燕、蓟间,谓之“二宋”。
- ↑ 《宋史•宋琪传》:赞仕宋,连移寿阳、延安二镇,皆表为从事。
- ↑ 《宋史•宋琪传》:七年,与三司使王仁赡廷辨事忤旨,责授兵部员外郎,俄通判开封府事。
- ↑ 《宋史•宋琪传》:广南转运王延范,高氏之亲也,知广州徐休复密奏其不轨,且言其依附大臣。上因琪与禹锡入对,问延范何如人,琪未知其端,盛言延范强明忠干,禹锡旁奏与琪同。上意琪交通,不欲暴其状,因以琪素好诙谐,无大臣体,罢守本官。
- ↑ 《宋史•宋琪传》:淳化五年,李继迁寇灵武,命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李继隆为河西兵马都部署以讨之。西川贼帅李顺攻劫州县,以昭宣使王继恩为剑南西川招安使。琪又上书言边事。奏入,上密写其奏,令继隆择利而行。
- ↑ 《宋史•宋琪传》:至道元年春,大宴于含光殿,上问琪年,对曰:“七十有九。”上因慰抚久之。二年春,拜右仆射,特令月给实奉一百千,又以其衰老,诏许五日一朝。是年九月被病,……又口占遗表数百字而卒。赠司空,谥惠安。
- ↑ 8.0 8.1 8.2 廖寅.宋琪与宋太宗朝政治散论:《北方论丛》,2011年第4期
- ↑ 《西清诗话•卷中》:国初,宋琪、沈义伦俱在黄阁,时久旱;既雨,复不止,广陌泥淖,琪厌之,谓义伦曰:“可谓‘燮成三日雨’。”义伦遽对云:“调得一城泥。”杨徽之闻而抵掌曰:“不意中书再生沈、宋也。”
- ↑ 《山堂肆考•卷一百七》:李文公昉罢相后,与张好问、李运、宋琪、武允成、吴僧赞宁、魏丕、杨徽之、朱昂,思乐天九老之会,欲继其事,为至道九老。
- ↑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十四 .国学导航.2017-08-13
- ↑ 宋史:列传第二十三 .国学导航.2016-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