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寧夏鹽池毛烏素沙地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寧夏鹽池毛烏素沙地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位於我國半乾旱區毛烏素沙地西南緣的寧夏鹽池縣沙泉灣,地理坐標E107.20°-107.26°,N37.68°-37.73°,平均海拔1550米,主站區面積2000公頃。鹽池生態站前身為北京林業大學寧夏鹽池荒漠化防治教學科研生產基地,2008年7月加入國家林業局陸地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網絡(CTERN),2012年2月被水利部命名為第四批「國家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園區」,2013年7月加入中國荒漠-草地生態系統觀測研究野外站聯盟,2021年12月成為國家水土保持監測站點,2022年10月成為全國水土保持[1]科普教育基地。鹽池站以荒漠草原為主要研究對象,立足毛烏素沙地,輻射中國北方沙區,圍繞荒漠生態學、荒漠化防治領域等關鍵理論與應用技術開展定位觀測研究。

目錄

相關資訊

毛烏素沙地科研忙 沙漠再無鹽池黃

這是7月14日在寧夏鹽池毛烏素沙地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拍攝的半乾旱荒漠區沙化土地綜合治理配套技術集成與示範實驗項目區(無人機照片)。該項目針對流動沙地防沙治沙過程中固沙措施單一以及傳統材料與技術效果欠佳等問題,運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結合的方法,優化和集成半乾旱荒漠地區固沙和植被穩定重建技術,為半乾旱荒漠區流動沙地的防沙治沙提供範例和參考。

寧夏鹽池縣位於毛烏素沙地南緣,20世紀80年代,全縣沙化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82.3%,75%的人口和耕地處在沙區。2003年,寧夏鹽池毛烏素沙地[2]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在沙泉灣建成,該研究站重點關注沙區植被生態建設技術和荒漠化地區土地退化治理技術等。近年來,鹽池縣堅持生態文明建設,將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為荒漠化治理實踐,繪就了一幅人進沙退、生態逆轉、產業興旺的新圖景。在鹽池縣沙泉灣荒漠化綜合治理示範項目區內,曾經連片的明沙丘如今遍植沙柳、花棒,那些可見的小片沙地只是為了做實驗而專門留下來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