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精神之旅(唐加文)
作品欣賞
孤獨的精神之旅
我和宣龍相識於大學時代,畢業後結為伴侶,一起走過了42年。2012年5月,他先我而去了。在無盡的思念中,我把他戲劇創作生涯的點點滴滴綴成此文。
宣龍一生痴迷戲劇。他的家鄉河北南部的沙河市上鄭村,流傳着豫劇、曲劇、高調、落子、四弦、大鼓書等很多曲種,有很多鄉親都會唱大段大段的戲文。他從小就是聽着鄰家大叔大哥們的哼長大的。每年農曆六月初十是上鄭村的廟會,村里總要請一個劇團來唱幾天大戲。對於少年時代的宣龍來說,這是他最開心的日子。不管白天干農活有多累,也絕不會耽誤他晚上看戲。戲台就搭在村外的沙灘上,他常常是選一個高處,鋪條草蓆,閉上眼睛躺着聽戲,還悠哉樂哉地用粗短的手指在肚皮上敲擊着節拍。
宣龍和鄉親們感情很深。他是父母唯一的兒子,經常幫父母侍弄田地。他有着莊稼人一樣結實的身板、黝黑的面龐、憨厚的嘴唇。站在莊稼地里,一眼望去,你很難分辨他和農民有什麼不同。夏夜乘涼,樹蔭底下、井台旁邊是鄉親們喜愛的好去處。晚飯過後,他穿一件老頭衫,一條大褲衩,光腳趿拉着一雙涼鞋,搖着大蒲扇就湊伙兒去了,和鄉親們或蹲或坐圍在一起,談論着國事家事、年成好壞,不覺月移中天,興盡才歸。這份鄉音鄉情深深地融入他的血液中,促使他和戲劇創作結下了不解之緣。
他喜愛一切和戲曲相關的事物。中學時,他有機會接觸到學校里的各種樂器。進入大學文藝劇社後,他接觸到的樂器更加廣泛。凡在戲曲伴奏中出現過的,他一定會潛心研究,而且學得極快。多管蘆笙每發一個音,都需要雙手拇指、食指、中指的協調配合,他只用一個中午就掌握了指法。他尤愛二胡,《二泉映月》、《江河水》是他最愛的曲子。一曲奏來,幽咽哀怨,悽愴哀婉,常引得聽者唏噓不已;《賽馬》《喜洋洋》也是他拿手的曲目,演奏起來熱情奔放,喜氣洋洋。憑着聰慧勤奮,他在學生時代掌握了許多種樂器。
宣龍在六年的大學生活里曾編創過不少劇目,有了一定的創作積累。1970年大學畢業時,他毅然決定從事戲曲創作。他被分配到唐山地區樂亭縣文化局工作,後來又被選派去北京專攻了兩年戲劇編劇,師承金紫光、吳祖光、時佩璞等前輩。他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剛入學的短短几個月裡,起早貪黑地背誦了200多段京劇劇目的精彩唱段,為將來的專業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恩師的提攜下,宣龍系統學習了中外戲劇創作知識。幾位導師對他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從此,他正式踏上了這一條艱難的創作之路。1972年,發表了處女作《渤海春潮》。
他對戲劇創作的態度非常嚴謹,一投入寫作,不寫到自己滿意絕不罷手。為了落實一段歷史背景或歷史事實,他經常一趟趟地跑圖書館查閱資料。創作《西出陽關》時,他讀完了《漢書》、《新唐書》,查閱了唐朝和波斯、印度、日本等國友好往來的歷史資料,甚至還查閱了日本一些有關盛唐文化的譯着。
作者簡介
唐加文,必讀社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