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嫁
婚嫁 |
婚嫁 是結婚 嫁娶的意思,是人類為維持 社會秩序,傳遞香火,延續 人類文明的一種儀式 禮節。通過婚嫁行為,一方面獲得社會群體的認可,另一方面,確定正式的配偶關係。婚嫁行為由最初的亂婚 無度 進化到今天的一夫一婦制,反應人類生存文化的巨大進步。
目錄
概述
婚姻在中國古代被認為「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的頭等大事。傳統婚姻禮儀是中國民俗禮儀中最隆重最熱烈的禮儀之一。
傳統婚姻禮儀從周朝開始形成完整的「六禮」。這「六禮」是:納采、問名、納徵、請期、親迎。
納采 是男方請媒人向女方提親,表達與對方締結婚姻的請求。傳統中的婚姻是包辦婚姻,青年男女對自己的婚事沒有自主權,到了當婚的年齡,男方家長便請媒人向物色好的女方家提親。納采要帶禮物。[1]
問名 如果女方收下了男方的聘禮,就表示同意這門婚事。於是就要實施第二步程序——問名。問名,就是請媒人交換男女雙方姓名、生辰、籍貫、三代的名號與官職。也就是互相通報「年庚八字」。問名之後,男女雙方要交換「八字」。這種「八字」是寫在一張紅紙上,紙寬約(3厘米),長約(24厘米),上面寫男女雙方的出生年月日時。如
男××乾造00年00月00日0時建生
女××坤造00年00月00日0時瑞生
上面所寫「八字」的字數,習慣是偶數,如果是奇數,就增減一個無關緊要的字湊成偶數。男方先將八字寫好後貼在左邊,把右邊留給女方,以示禮讓。女方家接到八字後回庚,將男方八字移向右邊,把女方庚貼在左邊,表示尊重男方。這就是近代的通報「年庚八字」。這一階段,雙方家長可以通過某種方式去「相看「。即看對方模樣。但男女當事人不准相見。問名也要送禮物。「六禮」簡化後,「納采「和「問名」就同時進行。
納吉 這是第三步程序,也就是納取吉利之意。中國傳統的婚姻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為依據,問名之後,雙方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考察雙方締結婚姻的可能性。這些活動叫「合婚「,近代所稱「批八字「,也就是近代的「訂婚」。換貼之後,雙方的婚事就定下來,不能隨意否定。同時,男方逢年過節都要向女方家送禮,並且要向女方提供四季衣物。所以,不少地方把種「帖子」稱之為「龍鳳貼」,類似今天的「結婚證」。
納徵 納徵也稱為「納成」,就是男方向女方家裡送彩禮。只有此項儀式完成後男方才可娶女方。所以,中國傳統婚姻被稱之「買賣婚姻」。
納徵,可以是一次,也可以是兩次,如果是兩次,就叫小定禮和大定禮。這是進入婚姻階段的重要標誌。當男方去女方家送禮時,必須選擇偶數的吉日,由媒人(多數是女性)和男方父母、親戚(主要是男方的姑媽),攜帶禮去相親。舊時的納徵相當於現在的送騁禮。送時間,一般定於新娘過門的前一天。
請期 請期就是男方選擇結婚的吉日良辰,由媒人告知女家,徵求意見,相當於近代的「下日子」、「送日子」。古時請期用雁,後世用各種禮品。民間一般選雙月雙日,如二月二,六月六。古時請期是口頭進行,後來發展為口頭、書面皆可。如世族大家或小康的耕讀之家,大多是書面形式進行,女家同意辦喜事日子之後,各方準備工作就開始進行。男方向女方過禮,女方向男方過嫁妝。
親迎 親迎,就是迎娶,這是婚姻的最後一道程序。從迎娶到鬧房,其間儀禮豐富多彩:
(1)開臉 以兩條堅韌的細線,雙手使線呈兩角交叉狀,緊貼出嫁女子的臉部,然後一弛一張,撥除臉面之汗毛,使臉部光彩明淨。
(2)上頭戴髻 俗稱「上蓋頭「。出嫁女開臉後,舉行「上頭戴髻「的加冠禮。在正廳中央天公爐的下面放一扁平竹蔞,然後讓女兒面向外坐在一把專用的椅子上,這象徵女方即將離開娘家。女家請一個兒女雙全「好命人」給新娘梳好頭,插上象徵女子成年的髮簪,再穿上繡有鳳龍圖案的彩飾的衣冠,象徵吉祥富貴。
(3)鋪房 男家選擇好時辰,有的在迎新前一天,安放好新人用的床鋪,有的女家派人到男家共同鋪房。稱之為「安床」。其一切用品都是新的,屋內打掃乾淨,大門和房門都貼上結婚對聯,門楣上還要掛一塊長條紅布,上面繡有吉祥詞語。
(4)吃姐妹飯
(5)迎新
(6)拜堂
(7)婚宴
(8)鬧房
(9)回門
婚嫁程序
中國傳統婚姻以其禮儀的隆重和場面的鋪陳而頗具特色。它通常要經過提、訂婚、迎娶出嫁、鬧房等「程序」;其中以新婚當夜眾親友在洞房嬉鬧新娘和新郎後,新人雙雙攜手歸寢為一高潮。舊時,此中滋生出一些乖情悖理的舉動,因多發生在洞房裡,故稱為「鬧房」、「鬧洞房」、「鬧新房」;由於這一習俗以新娘為主要逗趣對象,故又稱「鬧新娘」、「耍新娘」,舊時還稱為「戲婦」。
婚嫁程序:舊俗「三茶六禮成親」。「三茶」,即三次送禮。寧都客家人對結婚、做屋等饋贈禮品中要有一項茶
葉,故俗稱「送茶」。「六禮」,即婚嫁過程中的門項進程。
1、納彩,男方托媒去女方提親。2、問名,問女方名字及生辰,俗稱「開小八字」。3、納吉,男方卜得吉兆,雙方八字相合,男方備禮通知女方,決定成親。4、納徵,男方給女方送彩禮(要禮金、衣衫、食物),俗稱「開紅貼」、「開大八字」、「大定」、「過定」,今謂「訂婚」。5、請期,男方擇定婚期,備禮告知女方,求其同意。俗稱「報日子」、「定茶」。6、親迎,即新郎親至女家迎娶,一般稱為迎新。民間俗稱男方叫「歸親」,女方叫「行嫁」、「歸門」,今謂「結婚」。
婚嫁禮儀
迎親民間也叫「過期」。迎親前一日設宴待客,男方稱「暖郎酒」,女方叫「梳頭酒」。迎娶之日,新郎衣冠齊楚,披紅掛彩,坐轎或騎馬,領着花轎迎親。一路上鞭炮鑼鼓聲不斷。至女家,祭拜女方祖先。新娘戴鳳冠,頂頭蓋,紅襖羅裙,拜別祖先後上花轎。上轎之前,女方一家要號啕大哭,俗稱「哭嫁」。說是不哭會使外氏窮。再由兄弟或侄輩男丁相送,叫做「發親」。然後,新郎轎(馬)前導,新娘花轎及嫁妝後隨,鑼鼓鞭炮迎至男家。落轎後,由牽親娘子攙扶新娘下轎升堂,和新郎拜天地、拜高堂、拜堂時,長輩要送拜禮,名叫「贄敬」,俗稱「拜見」。入洞房喝交懷酒。用新草蓆鋪地為道,踏在席上走進洞房。當天「鬧房」,客人、表兄弟和伯叔都可參加,謂「三天無大小」。其間大宴賓客,謂「喝喜酒」。凡送禮親友都在宴請之列。娘家送親的必坐首席、上席,吃完酒席當即回家。第三天,新娘的兄弟或侄輩來迎新婚夫婦至娘家,謂「回門」。酒飯後即返回男家,謂「三天不空房」。在整個迎親過程中,還有許多瑣碎的象徵性研究。如洞房床上撒放花生、板栗、紅棗,即「早立子」(棗栗子)和生花胎(交替生兒生女)的吉兆。把新郎新娘的鞋套在一起,象徵二人偕同到老,等等。 請客送禮的習俗是「先請後賀,不請不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