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遜·皮克特
威爾遜·皮克特(Wilson Pickett ,1941年3月18日-2006年1月19日)),是美國藍調歌手和詞曲作者。他的爆炸性風格幫助他定義了1960年代的靈魂音樂。福音是他音樂風格和舞台角色的核心,他透過歌曲證道,用世俗的歌曲傳遞宗教信念。儘管他的創作在1980年代開始放緩,但皮克特繼續表演到21世紀初,他對從約翰尼·吉爾(Johnny Gill)到強尼·朗(Jonny Lang)的年輕一代充滿靈魂的歌手的影響力仍然很強。於1991年入選搖滾名人堂。
目录
背景
音樂類型
活躍年代
1955年-2006年
音樂事業
Pickett Was Wicked Good and Wicked Bad In the Midnight Hour
|
皮克特(Pickett)與其他成千上萬的南方農場工人一起,於1950年代遷移到密西根州的底特律,他的父親在汽車廠工作。他的第一次錄音經歷是純福音。他與小提琴家和五個歌手一起唱歌,模仿朱利葉斯·奇克斯(Julius Cheeks)的唱法。
皮克特(Pickett)從福音轉向世俗音樂的過程很快。作為死忠的節奏藍調人聲樂隊獵鷹隊的一員,他演唱了自己的作品“我找到了愛(I Found a Love)”(1962年),是其中一首引起關注的歌曲 大西洋唱片製作人傑瑞·韋克斯勒(Jerry Wexler)替皮克特取了個綽號"邪惡的皮克特(the Wicked Pickett), 並把他送到田納西州的孟菲斯,與奧蒂斯·雷丁(Otis Redding)的合作。創作出單曲,“在午夜時刻(In the Midnight Hour)(1965年)。從那一刻起,皮克特就成了明星。隨著他令人眼花繚亂的外貌和自信的風範,引領著南方靈魂樂的演唱。他一心一意的直截了當的方法被流行文化所接受,甚至受到了崇敬。
Wilson Pickett and Duane Allman |
皮克特(Pickett)在最初的一連串紅極一時的歌曲之後,即《千舞之地(Land of 1000 Dances)》(1966),《野馬莎莉(Mustang Sally)》(1966),《放克百老匯(Funky Broadway)》(1967)。在離開大西洋之前,皮克特經歷了另一波表演熱潮,包括“Don’t Knock My Love”(1971年),“呼喚我的名字,我將在那裡(Call My Name, I’ll Be There)”(1971年)和“火與水(Fire and Water)”(1972年)。放克音樂和迪斯可音樂的出現導致Pickett的受歡迎程度下降。儘管他的創作在1980年代開始放緩,也因對後代音樂人的影響力,於1991年入選搖滾名人堂。
主要作品
《It's Too Late》(1963)
《In The Midnight Hour》(1965)
《The Wicked Pickett》 (1967)
《The Midnight Mover》 (1968)
《Mr. Magic Man》 (1973)
《American Soul Man 》 (1987)
《If You Need Me》 (1999)
參考來源
- ↑ Wilson Pickett,britanni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