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目錄

威儀

讀音為wēi yí,漢語詞語,指隨從;也形容儀表威武嚴肅;軍容整齊的 [1] 。中文名 威儀 外文名 suite 拼音 wēi yí 釋義 儀表威武嚴肅;軍容整齊的 出處 《中庸》.

解釋

儀表威武嚴肅;軍容整齊的;隨從 [2]

出處

《禮記·中庸》:「禮儀三百,威儀三千。」 孔穎達 疏:「威儀三千者,即《儀禮》中行事之威儀。」《後漢書·儒林傳下·董鈞》:「時草創五郊祭祀,及宗廟禮樂,威儀章服,輒令 鈞 參議。」宋·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事一》:「 明道先生 嘗至 天寧寺 ,方飯,見趨進揖遜之盛。嘆曰:『三代威儀,盡在是矣。』」羅惇曧 《文學源流·三代以上文學》:「禮經三百,威儀三千,禮之文備矣。」 《書·顧命》:「思夫人自亂於威儀。」 孔 傳:「有威可畏,有儀可象。」《漢書·薛宣傳》:「 宣為人好威儀,進止雍容,甚可觀也。」《三國演義》第三回:「天子為萬民之主,無威儀不可以奉宗廟社稷。」明·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二回:「話說陳靈公諱平國,乃陳共公朔之子,在周頃王六年嗣位。為人輕佻惰慢,絕無威儀。」許地山綴網勞蛛》:「那班沒有思想的男子在休息的時候,便因着她底姿色爭來找她開心,但她底威儀常是調伏這班人的邪念。」元·劉祁 《歸潛志》卷六:「﹝張行信 ﹞為人簡樸,不脩威儀。」《晉書·衛瓘傳》:「置長史、司馬、從事中郎掾屬,及大車、官騎麾蓋、鼓吹諸威儀,一如舊典。」《隋書·禮儀志三》:「七埒各置埒將,射正、參軍各一人,埒士四人,威儀一人,乘白馬以導。」唐·蘇鶚 《杜陽雜編》卷下:「及塟於東郊,上與淑妃御 延興門 ,出內庫金玉駞馬、鳳凰麒麟,各高數尺,以為威儀。」宋·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九:「天下 神霄 ,皆賜威儀,設於殿帳座外。」唐·李白 《漢東紫陽先生碑銘》:「召為威儀及天下采經使。」《舊五代史·梁書·太祖紀三》:「 浙西 奏,道門威儀 鄭章 、道士 夏隱言 ,焚修精志,妙達希夷,推諸輩流,實有道業。」宋·高承 《事物紀原·庫務職局·道錄》:「《宋朝會要》曰, 唐 有左右街威儀, 周 避諱改為道錄, 宋 朝因之。」《戒本疏》卷一下:「行善所及,各有憲章,名威儀也。威謂容儀可觀,儀謂軌度格物。」《舊唐書·德宗紀下》:「『節度使宜以鶻銜綬帶,觀察使宜以鶻銜威儀。』威儀,瑞草也。」 [3] 《晉書·王導傳》:「會三月上巳,帝親觀禊,乘肩輿,具威儀。」

視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