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姚期智,(1946年12月24日-),中國計算機科學家。籍贯湖北省孝感市。出生於上海祖籍湖北孝感,战乱时期跟隨父母到了台灣

姚期智
出生 (1946-12-24) 1946年12月24日(77歲)
上海
籍贯 湖北省孝感市
母校 台湾大学,哈佛大学,伊利諾伊大学
职业 中國科學院院士
知名于 2000年獲得計算機科学领域最高圖靈獎。是唯一一位獲得圖靈獎得主的華人。


1967年毕业于台湾大学,1972年獲得哈佛大学物理學博士學位。

1975年獲得伊利諾伊大計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2000年獲得計算機科学领域最高圖靈獎。是唯一一位獲得圖靈獎得主的華人。入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科学與藝術學院外籍院士及國際密码協會會士。

2007年3月29日,姚期智領導成立了北京清華大學理論計算機科學研究中心。

2010年12月30日領導成立了北京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12月6日,姚期智在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應聘擔任榮譽講座。

2015年,姚期智放棄美國國籍。

2017年2月21日,由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加入中國科學院信息技術科學部。

目录

生平

姚期智祖籍湖北孝感,1946年12月24日出生於上海,因國共內戰,幼年隨父母移居臺灣,在臺灣長大、受教育。1967年,姚期智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之後赴美國深造。1972年獲哈佛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1975年獲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UIUC)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之後,他曾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1975—1976)、史丹福大學(1976—1981,1983—1986)、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1981—1983)等美國高等學府從事教學和研究,1986年至2004年任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從2004年9月至今任北京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教授。此外,姚期智還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人文及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及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

姚期智獲得過美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波利亞獎(George Pólya Prize),計算機協會算法與計算理論分會(ACM SIGACT)高德納獎(Donald E. Knuth Prize)等榮譽。2000年,因為姚期智對計算理論,包括偽隨機數生成,密碼學與通信複雜性的諸多貢獻,計算機協會(ACM)授予他該年度的圖靈獎。

是北京清華大學理論計算機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兼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榮譽講座,以及國立臺灣大學特聘研究講座,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傑出大學教授。[1]

2018 HC2018(華為全聯接大會)[2]第三屆HUAWEI CONNECT 2018(華為全聯接大會)2018年10月12日繼續,就像任正非說的,鼓勵科學家,專家與工程師交流,思想碰撞。今天全聯接大會上世界知名計算機專家,唯一華人圖靈獎獲得者、清華大學交叉資訊研究院院長,中科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姚期智教授將闡述人工智慧理論。

2019 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俗稱最不待建中國大學的世界排名出爐。之前鲜有中國大学上榜,更别说排名第一。[3]让人惊奇的是清华的工科和计算机科学专业,居然排到了全球第一!就连威名远播的麻省理工也未出其右。

U. S.News世界大学排名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全球性大学排名之一,它与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Times Higher)以及QS世界大学排名并称为四大世界大学排名。这个排名也是业界最具权威的榜单,每年准留学生们申请学校时都会参考它的最新排名,除了对每个大学的本科及研究生教育水平进行整合,它对学校的学术研究和业界声誉也做了准确、综合的评价。

姚期智,前半生悄然努力无声,后半生获大奖无数,震撼世界!

41岁,波里亚奖(数学界世界级大奖);45岁,古根海姆基金会研究学者奖;50岁,高德纳奖(计算机科学届世界级杰出贡献奖);54岁,图灵奖(世界计算机界“诺贝尔奖”);57岁,潘文渊研究考察奖;58岁,伊利诺伊大学特殊贡献校友奖。

姚期智是世界顶尖计算机学家,是世界现代密码学基础的奠基人。他在世界顶级三大学术领域的杰出贡献,与诺奖得主杨振宁并驾齐驱。

姚期智之妻儲楓的建議改变了他的一生

姚期智之妻儲楓(Frances Yao),2004年至2011年在香港城市大學電腦科學系擔任系主任。

姚期智读博时,在一次野餐会上,他认识了他的太太储枫储枫是麻省理工大学计算机系的在读学生,两人彼此欣赏,一见倾心。楚枫深知计算机专业前景开阔,劝姚期智转向计算机系。姚期智自己都没想到,这個建議竟改变了他的一生。 1973年,26岁的姚期智放弃物理学,进入伊利诺大学计算机技术攻读博士学位,他的聪明才智很快得以充分发挥。他和储风志同道合,并肩经营着共同的事业,他们经常联合发表论文,在业内影响越来越大,被人们戏称为学术“夫妻檔”。

工作經歷

1975年9月至1976年8月 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助理教授。

1976年9月至1981年8月 史丹福大學計算機系,助理教授。

1981年9月至1982年9月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計算機,教授。

1982年10月至1986年6月 史丹福大學計算機系,教授。

1986年7月至2004年6月 普林斯頓大學William and Edna Macaleer工程與應用科學 ,教授。

2002年,他到上海、南京和北京,第一次与中國計算机领域的学者進行了廣泛接触和交流。

2004年竟然收到杨振宁先生请他回清华执教的邀请。他歸心似箭,辭去了普林斯顿大学的終身教職,賣掉了美國的房子,欣然踏上了歸國的航程。

2004年9月至今 北京 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教授。

2005年1月至今 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

2007年12月 新竹 國立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2011年1月至今 北京 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

获奖情况

1987年 波里亚奖(George Polya Prize)。 1991年 古根海姆基金会研究学者奖(Guggenheim Fellowship)。 1995年 美国计算机协会会士(Fellow,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1996年 高德纳奖(Donald E. Knuth Prize)。 1998年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Member, U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0年 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 (Fellow,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2000年 图灵奖(A.M. Turing Award)。 2000年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Member, Academia Sinica)。 2003年 潘文渊研究考察奖 (Pan Wen-Yuan Research Award)。 2003年 香港城市大学理学荣誉博士(Doctor of Science, Honoris Causa,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3年 美国科学发展促进会会士(Fellow,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2004年 香港科技大学工学荣誉博士(Doctor of Engineering, Honoris Causa,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4年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Foreign Member,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04年 伊利诺伊大学工程学院特殊贡献校友奖(Alumni Award for Distinguished Service, College of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Illinois)。 2006年 香港中文大学理学荣誉博士(Doctor of Science, Honoris Causa,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9年 滑铁卢大学理学荣誉博士 (Doctor of Mathematics, Honoris Causa, University of Waterloo)。 2010年 国际密码协会会士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ryptologic Research Fellow (IACR))。 2012年 澳门大学理学荣誉博士(Doctor of Science, Honoris Causa, University of Macau)。 2014年 香港理工大学荣誉博士(Doctor of Science, Honoris Causa,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2016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Member,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近期論文發表

近期論文发表[4]  

研究方向

算法分析。

計算複雜性。

通訊複雜性。

密碼協議。

量子計算。

學術著作

Selected Publications:

1. Andrew Chi-Chih Yao, Dominant-Strategy versus Bayesian Multi-item Auctions: Maximum Revenue Determination and Comparison. EC 2017: 3-20

2. Andrew Chi-Chih Yao, On Revenue Monotonicity in Combinatorial Auctions. CoRR abs/1709.03223 (2017)

3. Andrew Chi-Chih Yao, Moti Yung, Yunlei Zhao, Concurrent Knowledge Extraction in Public-Key Models. J. Cryptology 29(1): 156-219 (2016)

4. Andrew Chi-Chih Yao, On Solutions for the Maximum Revenue Multi-item Auction under Dominant-Strategy and Bayesian Implementations. CoRR abs/1607.03685 (2016)

5. Andrew Chi-Chih Yao, Interdisciplinarity: A View from Theory of Computation. FCRC 2015: 3

6. Andrew Chi-Chih Yao, An n-to-1 Bidder Reduction for Multi-item Auctions and its Applications. SODA 2015: 92-109

7. Andrew Chi-Chih Yao, Yunlei Zhao, Privacy-Preserving Authenticated Key-Exchange Over Internet. IEEE Trans. Information Forensics and Security 9(1): 125-140 (2014)

8. Andrew Chi-Chih Yao, An n-to-1 Bidder Reduction for Multi-item Auctions and its Applications. CoRR abs/1406.3278 (2014)

9. Andrew Chi-Chih Yao, Yunlei Zhao, Online/Offline Signatures for Low-Power Devices. IEEE Trans. Information Forensics and Security 8(2): 283-294 (2013)

10. Andrew Chi-Chih Yao, Yunlei Zhao, OAKE: a new family of implicitly authenticated diffie-hellman protocols. ACM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Security 2013: 1113-1128

11. Juris Hartmanis, Stephen Cook, William Kahan, Richard Edwin Stearns, Andrew C. Yao, The Turing Computational Model. ACM-TURING 2012: 8:1

12. Andrew Chi-Chih Yao, Quantum Computing: A Great Science in the Making. TAMC 2012: 28

13. Andrew C. Yao, Yunlei Zhao, Computationally-Fair Group and Identity-Based Key-Exchange. TAMC 2012: 237-247

14. Andrew C. Yao, Yunlei Zhao, Digital Signatures from Challenge-Divided Sigma-Protocols. IACR Cryptology ePrint Archive 2012: 1 (2012)

15. Andrew C. Yao, Yunlei Zhao, Computationally-Fair Group and Identity-Based Key-Exchange. IACR Cryptology ePrint Archive 2012: 287 (2012)

16. Mingyu Xiao, Leizhen Cai, Andrew Chi-Chih Yao, Tight Approximation Ratio of a General Greedy Splitting Algorithm for the Minimum k-Way Cut Problem. Algorithmica 59(4): 510-520 (2011)

17. Andrew C. Yao, Yunlei Zhao, A New Family of Practical Non-Malleable Diffie-Hellman Protocols. CoRR abs/1105.1071 (2011)

18. Andrew C. Yao, Yunlei Zhao, A New Family of Practical Non-Malleable Protocols. IACR Cryptology ePrint Archive 2011: 35 (2011)

19. Andrew Chi-Chih Yao, Yunlei Zhao, Deniable Internet Key Exchange. ACNS 2010: 329-348

20. Andrew Chi-Chih Yao, Moti Yung, Yunlei Zhao, Concurrent Knowledge Extraction in the Public-Key Model. ICALP (1) 2010: 702-71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