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欢字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欢字》 |
作品名称: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欢字》 创作年代: 初唐 文学体裁:诗 作者:宋之问 |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欢字》初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宋之问的诗。[1]
宋之问他的主要功绩和沈佺期一样,在创作实践中使六朝以来的格律诗的法则更趋细密,使五言律诗的体制更臻完善,并创造了七言律诗的新体。他也是律诗的奠基人之一。
作为诗人,宋之问年轻时即已知名,“尤善五言诗,其时无能出其右者。”从《宋之问集》和《全唐诗》所收作品来看,他对当时体裁多能把握,运用熟谙,佳作名句也有可观。[2]
目录
诗词正文
“ | <令节三秋晚,
重阳九日欢。 仙杯还泛菊, 宝馔且调兰。 御气云霄近, 乘高宇宙宽。 今朝万寿引, 宜向曲中弹。 > |
” |
—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欢字》>,<诗词名句网> |
作者简介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隰城(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3]
宋之问约生于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712年),并无显赫的门第家世。父亲宋令文起自乡闾,矢志于学,交友重义,"比德同道,理阃探索词源论讨。"多才多艺,不仅"富文辞,且工书,有力绝人,世称三绝。"唐高宗时做到左骁卫郎将和校理图书旧籍的东台详正学士,饶著声誉。在父亲的影响下,宋之问和弟弟宋之悌,宋之逊自幼勤奋好学,各得父之一绝;宋之悌骁勇过人,宋之逊精于草隶,宋之问则工专文词,成当时佳话美谈。
上元二年(675年),长得身材高昂、仪表堂堂的宋之问进士及第,登临"龙门",踏上了仕进正途。 武则天时,以文才为宫廷侍臣,颇受恩宠;后因结交张易之获罪,贬泷州参军。[4]中宗景龙中(708年)转考功员外郎,与杜审言、薛稷等同为修文馆学士。又以受贿罪贬越州长史。睿宗景云元年(710年)流放钦州。 玄宗先天元年(712年)赐死。有《宋之问集》
视频
参考资料
- ↑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欢字》 诗词名句网
- ↑ 宋之问简介 古诗文网
- ↑ 「宋之问」诗词全集(182)首) 诗词名句网
- ↑ 宋之问:大唐人品最差的诗人,揭秘他与武则天的故事 快资讯,发布时间;2020-09-11 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