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夾沙糕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江米夾沙糕,又稱夾沙涼糕是江西南昌地區傳統糕類食品 ,原料配方 江米500克 豆沙150克 白糖150克 大油50克 香油25克 青紅絲15克,產品特點 顏色油潤光亮,紅綠相映,甜、軟、粘、糯、香。

目錄

基本內容

中文名:夾沙糕

主要原料:江米豆沙白糖香油

產地:江西南昌

別稱:夾沙涼糕

製作方法

1.將江米陶法泥沙洗淨,放入冷水中浸3小時,撈入墊好布的籠內蒸1小時左右。在蒸的過程中可揭蓋澆1~2次水,使米飯蒸透蒸熟,軟硬合適。然後取出倒入盆內,加入大油、白糖拌勻,攪拌出粘性。

2.案板上抹香油,將江米飯的一半放在案上用手壓成1厘米厚的長方片。

3.將豆沙均勻地抹在上面,再將餘下的江米飯用手壓成1厘米厚的長方片,整齊地壓在豆沙餡上,再在表面撒上青紅絲,待冷卻後切成長方塊即成。

方言

「夾沙糕」是一個典型的南昌方言詞彙,也可稱作「夾沙膏」「夾石糕」、「夾生糕」、「夾石膏」,或者簡稱為「夾」,用來比喻性情乖僻,心理扭曲,說話辦事不合情理,特惹別人嫌的人,而且專指女人。其意思和其他的方言中的「十三點」、「三八」、「八婆」類似,是罵人的話。

從字面理解可以看出,「夾」是介於聰明與笨之間,指那些說聰明有點傻,說傻又不笨的女人。

罵人不一定要用污言穢語,用「夾沙糕」罵人雖然不帶髒字,但「殺傷力」卻不小,對女人而言,被罵作「夾沙糕」,幾近於是受「惡毒攻擊」了。

「夾沙糕」這個詞怎麼來的呢?說起來,這個詞還真是源遠流長。這倒不是說它歷史的久遠,它的歷史不長,在南昌話中出現最多不過幾十年的時間。講它「源遠」,是因為它起源於距南昌幾千里之遙的東北,起源於和贛語似乎毫不相干的滿語;講它「流長」,是因為它由北至南經歷了長期輾轉流傳,不斷異化演變。

也許你會覺得我說得太沒譜了吧?「夾沙糕」是南昌地道的「土特產」,如何能與滿語扯得上邊?若論「薩其瑪」還差不多,它倒是從滿語來的,但「夾沙糕」可不像「薩其瑪」一樣是可食的糕點呀?

滿語中有一個詞,其音為gese,意思是特殊、與眾不同。用它來形容人時,一般指人的性情古怪特別,心理性格有缺陷,待人接物差勁,人緣兒不好。

這種不討人喜歡的人,不獨滿族中有,漢族中也有。而漢語中缺乏專門形容這種性格的詞,單用「怪僻」、「尖鑽」、「彆扭」來形容都不準確妥帖。與滿人接觸較多的東北、天津、北京等地的漢人乾脆借用滿語gese來形容這種性格,直接就念成gese。

口頭上gese、gese講多了,成為常用詞,有時難免要使用於書面。滿語的gese寫成漢字怎麼寫呢?照着音寫唄,於是有的寫成「格色」,有的寫成「各色」,有的寫成「格澀」,還有的簡寫成 「格」。儘管是音譯,不能講誰對誰不對,但也有翻譯得高明不高明之分。顯然,譯成「格澀」,是很高明的譯法,符合翻譯界追求的「信達雅」的標準。「格」字有阻礙、阻隔之意,「澀」字有滯澀、酸澀之意,均蘊涵gese的詞義。翻譯成「格色」、「各色」就略遜一籌,因為gese的詞義完全不關「色」的什麼事。所以,通行的是「格澀」一詞,並收入了《現代漢語詞典》。在文學作品中也時有出現,如長篇小說《人情》中有「我瞧你這人挺實稱,所以想給你提個醒,子清他們這家子人的底細我最清楚不過了,一句話:格澀。你那老婆婆全村出了名的刁,見了凡人不接語,出口就歪人。」曹禺的話劇《日出》中的對白也出現過「格澀」一詞。

「格澀」從滿語而來,這不是我的猜測,上網輸入「格澀」搜索一下,立即可以得到許多材料證實。

滿語的gese 由北向南逐漸流傳,在南京一帶也使用開來。同樣由於有音無字,南京人也進行了音譯,不過將該詞翻譯成了另外一個版本——「夾生」。在南京方言中,「夾生」與「格澀」同音。南京話形容人「夾生」和天津話形容人「格澀」是完全相同的意思。南京人將該詞翻譯成「夾生」,也翻譯得很出色。「夾生」的人,非傻非蠢但又不通情理,非狡非詐但又不可與交。這種人雖不可恨,但卻可嫌。如同半生半熟之物,雖不足棄,但又難以下咽。

「gese 」成為「夾生」之後,繼續向南流傳到湖北、湖南、江西一帶,在這些地區的方言中,「夾生」或者「夾」都在口語中使用,詞義保持着和「格澀」一致。

「夾生」流傳到南昌,又進行了一點演變。「夾生」、「格澀」都是作為形容詞使用,例如:這個人太夾生、這個人有些格澀。如果要給有「夾生」毛病的人一種特徵性代稱,那就要將「夾生」變成名詞才行。怎麼將形容詞改造成名詞呢?「傻」是形容詞,加上「瓜」就變成了名詞「傻瓜」;「笨」是形容詞,加上「蛋」就變成了名詞「笨蛋」。南昌人可能就是沿着這個思路,在「夾生」後面加上一個「糕」,將「夾生」變成了名詞「夾生糕」。其後由於口頭使用時讀音上的差異,又異化成了「夾沙糕」、「夾石糕」之類。

可見,說「夾沙糕」源遠流長,並非虛言。以北陲滿族的「gese」為原料,在京津加工成漢族品牌的「格澀」,再經南京調製成帶南方風味的「夾生」,歷盡「八千里路雲和月」的寒凝暑蒸,終於在南昌釀成一塊澀口硌牙的「夾沙糕」。[1]

參考文獻

  1. 夾沙糕豆果美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