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法租界
天津法租界 |
中文名;天津法租界 租出時間;1861年 收回時間;1945年 |
天津法租界,近代中國4個在華法租界之一(另外三個是上海法租界、漢口法租界和廣州法租界)。同時也是天津的9個租界之一。天津法租界位於天津和平區,東部今屬於小白樓街道,西部今屬於勸業場街道!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以後,作為日本華北駐屯軍司令部所在地的天津成為了日軍準備進攻的下一個目標。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駐天津的二十九軍三十八師及保安隊在7月29日主動出擊,通電全國「喋血抗戰」。[1]
目錄
序言介紹
設立
1861年6月2日,法國政府和清政府簽定《天津紫竹林法國租界地條款》,劃定法國租界,在英租界北鄰確定了位置,面積為439畝。
不過,天津初期的對外貿易並不興盛,來到這裡的少數外商主要居住在天津城東門外三岔河口的宮北大街,僅有天津英租界內建造了少數房屋;天津法租界內甚至沒有任何法國機構,只有1個供英美僑民使用的宗教建築合眾會堂,法國在天津的主要活動就是位於三岔河口的望海樓天主堂,連法國領事館都設在臨近的宮北大街。
1870年6月發生了天津教案,外國僑民紛紛移居租界,天津英租界首先得到開發經營。由於法國在普法戰爭中失敗,國力不振,天津法租界一段時間內仍不見起色。直到1880年代才開始着手進行市政建設。
擴張
天津法租界在歷史上共有兩次擴展。
1900年,天津法租界向西擴展到牆子河(今南京路),使該租界面積擴展了4倍,達到2360畝。
1916年,法租界向老西開擴張的行動引發天津市民的強烈抗議。(老西開事件)
繁盛
1900年以後,由于海河航道得到疏浚,同時挖出的泥沙又填平了各國租界中的大片沼澤,使得天津的投資環境得到很大改善。天津法租界的商務活動也趨於繁盛,民國初年,天津法租界內興建了眾多精美的歐式建築。 1912年(民國元年),壬子兵變,華界的北門外大街、宮南大街、宮北大街遭到士兵搶劫、毀壞,華人商業大批轉移到法、日租界,在法租界內主要集中在杜總領事路(梨棧大街,今和平路)。在中國北方傳教的天主教會各大修會的賬房-首善堂(遣使會,設在承德道21號)、崇德堂(耶穌會,在河北東南部獻縣等地傳教,設在營口道20號)、普愛堂(比利時聖母聖心會,在內蒙古傳教)以及立興洋行(法國)、先農公司(英國)、儀品公司(比利時)等各國企業紛紛在這一帶進行房地產投資,買地蓋房出租。
1920年代,在法租界內的杜總領事路與福煦將軍路(今濱江道的大沽北路至南京路段)十字路口陸續建成天津勸業場、天祥商場、泰康商場等商業設施,以及國民、惠中、交通三大旅館,渤海大樓、浙江興業銀行等眾多整齊美觀的西式建築,形成天津最繁盛的商業中心。當時,天津的中外上流社會人士主要聚居在天津英租界今五大道區域,而勸業場一帶則成為他們進行消費、娛樂的區域。
法租界東至海河,南沿寶土徒道(如今的營口道)與英租界相鄰,西至小埝(如今的新興路),北沿秋山道(如今的錦州道)和日租界毗鄰。法租界示意圖如下:
收回
1943年2月23日,法國維希政府宣布,同意放棄在華租界。6月5日,汪精衛政權同日收回天津法租界、漢口法租界和廣州法租界。1945年天津法租界被國民政府正式收回。
管理
工部局
法國工部局:位於解放北路34號.法租界工部局是隨法租界的出現而建立的專門負責維護法租界統治安全的警察機構,隸屬於法租界董事會,直接受董事長即法國領事領導。工部局下設保安處、警察隊(巡捕房)、稽查室、手槍隊、消防隊、衛生隊,拘留所等部門。該樓建於1927年,鋼混結構四層法式建築。樓房質量堅固,風格穩重。抗日戰爭勝利後,法國工部局大樓被中國政府接收。
公議局
法國公議局舊址:位於承德道12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領事館
法國領事館:位於承德道2號
兵營
法國兵營(紫竹林兵營)
法院
天津高等特種形式法庭
市政
相關視頻
參考資料
- ↑ 抗戰時湧入天津法租界躲避戰火的百姓 以為戰爭會很快結束 , 快資訊 20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