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字码头(广州)
天字码头(广州) |
---|
天字码头,俗称“广州第一码头”,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沿江中路及北京路交界,有渡轮渡过珠江来往对岸海珠区的纺织码头及提供水上巴士服务,现除了用于渡江外,最大的用途是用于旅游观光。在天字码头的游船有信息时报号、广东电台号、花城明珠号、珠水明珠号、珠江明珠号、翡翠号、天字一号、天字三号和银鸥游艇等。
据乾隆《广州府志》记载,雍正七年(1729年),布政使王士俊在天字码头建日近亭,供接官之用,官员卸任离广州时,也在此亭恭请圣安,然后才下船启航赶路。当时,这码头只供官员使用,民船不得在此停泊,由于它具有如此显赫的特殊身份,所以称为天字码头。亦有人认为:原来古人编排号码多用《千字文》作顺序,其开头是:“天地玄黄……”即是第一号码头,亦是说最好、规模最大的码头。说起来,这个码头是一名水手独资建造的。
目录
历史
天字码头是广州东堤有座气派非凡的码头,清雍正年间(1723年-1735年),清朝中叶曾被指定为官方码头,但凡官员从水路到广州或离开广州,都在此上落。码头前面有接官亭,作为迎来送往官员之用。是广州使用历史最久的码头。广州从明代起就有码头兴建,到了今天,很多古码头已不复存在,惟独这200多年前的古码头仍屹立在珠江河畔。其次是地理位置适中。
1839年(道光十九年)3月10日林则徐到达广州查禁鸦片,就是在天字码头登岸,鸦片战争爆发后被皇帝免职,充军伊犁,而离开广州时,他也在此下船的。
辛亥革命前夕,清廷派凤山为驻粤将军,当其在天字码头上岸不久,就被革命党人的炸弹炸得横尸路旁,为清政权敲响丧钟。民国时某酒楼有一菜式名“凤山入城”就是“炸蛋(弹)”。辛亥革命之父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多次途径天字码头,最后也曾在此坐船逃往香港。这也可见天字码头非同一般,因此知名度很高。
历史意义
“天字码头”四个字,不仅仅是一座码头的名字,更是成为一种情结。中山大学教授康保成认为,按照界定,天字码头不能算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促使我们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中只有十个类别的局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延应该拓宽”,康保成说,“天字码头集中反映出来的‘集体记忆’其实非常重要,对于一个城市的市民来说,这种情感是很珍贵的。”康保成表示:“应该修改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外延应该把这部分加进去,就是‘集体记忆’、‘集体情结’等。”[1]
邻近建筑
旅游路线
珠江日游天字码头上船(或大沙头码头、西堤码头),游览白鹅潭至广州大桥段或至黄埔军校、莲花山、上下横档岛、内伶仃洋珠江出海口,通过珠江这条广州人民的母亲河看看广州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珠江夜游天字码头上船(或大沙头码头、西堤码头),游览白鹅潭至广州大桥段珠江,充分领悟羊城新八景之一的珠水夜韵。 珠江两岸游(乘公交车131A、131B)新鸿花园→广州大桥底→珠江广场→中大北门广场→珠江泳场→滨江东→石涌口→滨江→草芳围→海珠桥底→堑口码头→海幢码头→大基头→南方大厦→爱群大厦→靖海路口→文德南→东堤→大沙头码头→大沙头→沿江东→省中医二沙分院→星海音乐厅→二沙乐→新鸿花园→赤岗塔→艺苑→赤岗东→赤岗
水巴线路
水上巴士航线共有12条航线、25个码头、38艘营运船舶,总里程46.8公里,是广州市继公共汽车、出租车、地铁后的第4套公交系统,为缓解陆上交通压力、服务市民出行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 S2线路
途径站点:芳村-黄沙-西堤-天字-大元帅府-中大-广州塔 航线时间:07:10-18:30(芳村)07:00-18:30(广州塔)
- S7线路
途径站点:天字-纺织 航线时间:06:45-20:30(天字)06:38-20:22(纺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