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霍威爾·彼得雷烏斯
大衛·霍威爾·彼得雷烏斯(英語:David Howell Petraeus,1952年11月7日-),曾任美國陸軍四星上將與政府官員,曾任中央情報局局長,上任期間為2011年9月6日。在此之前,身為上將軍階的他,歷任多項重要軍職,最重要的任務是在2010年7月4日-2011年7月18日擔任美軍駐阿富汗部隊的總指揮官。2011年4月彼得雷烏斯獲歐巴馬總統提名出任中央情報局局長,參議院於6月27日通過任命。8月31日彼得雷烏斯卸下軍職,於9月6日宣誓就任,接掌中情局。於2012年11月9日宣布,他牽涉婚外情,已經向總統貝拉克·奧巴馬遞交辭呈,獲得批准,彼得雷烏斯在普林斯頓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曾發表範圍廣泛的國際關係、軍事戰略與國家安全等領域的著作。他將從2013年8月1日開始,擔任麥考利榮譽學院公共政策領域的客座教授。
個人資料 | |
---|---|
職業 | 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 |
活躍年代 | 1982 - |
運動 | |
運動 | 田徑 |
項目 | 長跑 |
成績與頭銜 | |
個人最好成績 |
|
最近更新於:2017年1月1日 |
目錄
生平與趣聞
彼得雷烏斯出生於美國紐約州,其父親Sixtus Petraeus為弗里斯蘭人,生於荷蘭,是一位船長。其母為美國白人,其外祖父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由荷蘭移民美國。1970年,進入美國西點軍校,1974年畢業後成為美國陸軍少尉。
他曾是美軍駐阿富汗司令。2012年11月9日,大衛·霍威爾·彼得雷烏斯宣布由於與作家寶拉·布羅維爾發生婚外情,而辭去中央情報局局長。是美國史上在任時間最短的中央情報局局長。
家庭
- 太太~霍莉Holly Petraeus:(1952年7月17日-);霍莉的父親威廉·諾爾頓William Allen Knowlton (June 19, 1920 – August 10, 2008) 是美軍四星上將,西點軍校的督導。
霍莉1974年與彼得雷烏斯結婚,夫婦育有1女1子。
人物經歷
1974年畢業於西點軍校。1981年成為第24機械化步兵師師長的副官。1983年以最高分畢業於美國陸軍指揮和參謀學院並獲得喬治·馬歇爾獎。1985年和1987年,他相繼從普林斯頓大學獲得了公共管理碩士和國際關係哲學博士學位。 1988年至1989年,擔任第3機械化步兵師第30機械化步兵團第1營作戰參謀。 1991年至1993年,擔任第101空中突擊師第187步兵團第3營營長。 1993年至1994年,擔任第101空中突擊師助理參謀長。 1995年,在「支持民主行動」事件中被任命為聯合國海地特派團軍事人員首席運營官。 1995年至1997年,擔任以第504傘兵團為核心的第82空降師第1旅旅長。 1997年至1999年,擔任聯合參謀長、參聯會主席的行政助理。 1999年,出任第82空降師副師長、代師長。 2000年至2001年,擔任第18空降軍參謀長 2001年至2002年,作為聯合作戰行動的一部分,在波黑進行了為期十個月的訪問。並擔任駐波斯尼亞北約維和部隊副參謀長,911後兼任美國聯合機構反恐部隊副司令。 2003年至2005年擔任第101空中突擊師師長。 2005年底至2007年2月,擔任美國陸軍聯合武器中心司令。 2007年2月10日至2008年9月16日,擔任駐伊拉克多國部隊最高指揮官。 2008年10月31日至2010年6月30日,擔任中央司令部司令。 2010年6月23日至2011年7月18日,擔任駐阿富汗國際安全援助部隊最高指揮官。 2011年9月6日至2012年11月9日,擔任中央情報局局長
個人戰功
這都應歸功於2007年1月上任的彼得雷烏斯將軍,他採用了協同作戰的新策略,讓美國軍隊、伊拉克軍隊和警察以及其他多國部隊一起,一個地區一個地區地去尋找敵人,不允許他們建立新的據點。這不僅打擊了基地組織和遜尼派武裝,也教訓了什葉派極端分子。安巴爾這個2006年最暴力的伊拉克省份的和解,是2007年的標誌性勝利。同時,他的軍事行動只針對敵人,注意保護老百姓的安全,這使許多伊拉克人開始把美軍當成朋友和保護者。 伊拉克戰場顯身手 2003年3月伊拉克戰爭爆發,身為101空降師師長的彼得雷烏斯率部參加了第5軍進攻巴格達的行動,一路上,部隊經歷了卡爾巴拉、希拉和納傑夫多次惡戰,為保障整個美軍進攻部隊的運輸線立下了汗馬功勞。但真正令彼得雷烏斯聲名鵲起的是在2004年。由他領導的第101空降師在伊拉克北部摩蘇爾省和尼尼微省的戰後重建表現出色,使得當地局勢相對緩和,成為美軍占領後一片混亂的伊拉克局勢中少有的「亮點」。《時代》雜誌的一篇封面文章以他為主角,標題十分醒目:《拯救伊拉克的人》。 彼得雷烏斯的出色表現贏得了白宮的認可,這些成就無疑與他在公共管理方面的學習研究有很大關係。 同年5月,彼得雷烏斯被任命為保障伊拉克權力移交安全的最高指揮官,負責組建和訓練伊拉克安全部隊和警察。2007年1月又被提名接替喬治·凱西為駐伊美軍最高指揮官。 2008年4月,美國總統布什提名彼得雷烏斯擔任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接替剛剛辭職的海軍上將威廉·法倫,主管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地戰事。7月10日美國參議院以95票贊成、2票反對的表決結果,通過了此項提名。11月彼得雷烏斯正式就任中央司令部司令。 而在其力薦之下,其心腹愛將雷蒙德·奧迪爾諾和斯坦利·麥克里斯托爾也分別升任駐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美軍司令,進而在中央司令部組成牢固的鐵三角。 作為研究越戰的專家,彼得雷烏斯潛心研究游擊戰,主持編寫了美軍反暴亂手冊,其中的一整套作戰原則,被稱為「彼得雷烏斯主義」。主張從情報搜集、戰術策略、軍隊領導、後備物質,以及當地余元、文化軟實力等多方面入手,綜合運用「攻城」與「攻心」雙重手段,來有效破解對付游擊隊的困境,這些思想和行動方法的推廣,使得美軍陣亡人數不斷下降,平民誤傷也大幅減少。《華盛頓郵報》當年曾用調侃的筆觸,將回國會述職的彼得雷烏斯暗喻成古羅馬時期班師回朝的大將凱撒。共和黨參議員約翰·麥凱恩也把這時的他稱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將領之一」。 2004年大選前,由於美軍深陷兩次戰爭的泥潭,傷亡人數不斷上升,國內反戰聲浪不絕於耳,在伊拉克問題上進與退也成為兩黨激烈爭辯的焦點,在此背景下,彼得雷烏斯的的一言一行對於拉抬政治選情和民調聲望,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2004年大選投票前六個星期,彼得雷烏斯在《華盛頓郵報》撰文支持小布什政府的增兵政策,認為伊戰有實質性進展,這一表態大大扭轉了共和黨因伊拉克戰爭所面臨的不利態勢。許多人包括若干將領均批評他睜眼說瞎話,目的就是要為布什拉票。時隔3年,他這次在國會的證詞又支持了布什在辯論戰爭前景時的立場。儘管他一再堅持說他的證詞是自己寫的,白宮一直沒見過,也沒有授意他修改,但他所建議的「到明年夏天撤出大約2.5萬人的部隊」得到白宮的即時附和,卻顯示他在有意識地配合執政當局。 當然,他也沒有完全遵從白宮,而是儘可能顯示公正客觀。他努力抵制把伊拉克塑造為全球反恐鬥爭的一部分以及如美軍撤出「基地」將接管伊拉克的官方宣傳。當被問到伊戰是否使美國更安全時,他的回答是「我不知道」——他的答覆被特寫為另一個反戰廣告。但這次作證,還是有相當多的人指責他為布什抬轎子,他也因此成為民主黨眾多總統參選人的箭靶。著名的左派學者霍華德·津恩對此解釋說,對彼得雷烏斯角色的爭論是不足為奇的:「當我聽彼得雷烏斯作證時,我聽到越戰將軍們對我們保證說他們會贏。將軍們不是獨立的思想家。他們為當局的政治目標服務。我們不要期望有獨立、誠實的形勢評估。」
參考資料
- ↑ http://www.usatoday.com/story/news/nation/2012/11/09/david-petraeus-cia-resign-nbc/1695271/
- ↑ What About the Petraeus-Broadwell Spouses?. ABC News. November 15, 2012 [March 15, 2015].
連結
- CNN:Petraeus sworn in as CIA director ,2011-09-07造訪
- 紐約時報
- 新唐人電視台:彼得雷烏斯移交阿富汗指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