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大吳風草(菊科植物)

原圖鏈接 大吳風草

大吳風草是菊科大吳風草屬植物,多年生葶狀草本。根莖粗壯,直徑達1.2厘米。花葶高達70厘米,幼時被密的淡黃色柔毛。葉全部基生,蓮座狀,有長柄,柄長15-25厘米,幼時被與花葶上一樣的毛。

頭狀花序輻射狀,2-7,排列成房狀序;花序梗長2-13厘米,被毛。瘦果圓柱形,長達7毫米,有縱肋,被成行的短毛。花果期8月至翌年3月。

分布於日本中國;在中國分布於湖北湖南廣西廣東福建台灣生長於低海拔地區的林下,山谷及草叢。

該種根含千里光酸(二甲基丙烯酸),主治咳嗽咯血、便血、月經不調、跌打損傷、乳腺炎。葉含揮髮油約1%,主要成分為乙烯醛,用於殺蟲。

因葉子酷似蓮葉,又稱「活血蓮」與「一葉蓮」。大吳風草生長力旺盛,覆蓋力強,株型飽滿完整,一年四季皆有觀賞價值,最突出之處便是葉片酷似馬蹄,大而靚麗。[1]

  • 中文名大吳風草
  • 學 名Farfugrium japonicum (L. f.) Kitam.
  • 別 稱八角烏、活血蓮、金缽盂、獨角蓮、一葉蓮、大馬蹄香、大馬蹄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合瓣花亞綱
  • 目桔梗目
  • 科菊科
  • 亞 科管狀花亞科族千里光族
  • 亞 族千里光亞族
  • 屬大吳風草屬
  • 種大吳風草
  • 命名者及年代(L. f.) Kitam.,1939

目錄

生長習性

大吳風草喜半陰和濕潤環境,忌乾旱夏季陽光直射,生長適宜溫度為12-25℃,可忍耐夏38℃的高溫。對土壤適應性較強,以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壤土為宜。[2]

大吳風草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葉基生,有長柄,基部鞘狀抱莖,葉片形,長9~15厘米,寬11~30厘米,邊緣有小齒。葉濃綠色,上密布黃色斑點。頭狀花序排成傘房狀,舌狀花黃色,花期8~11月。

1、多年生葶狀草本。根莖粗壯,直徑達1.2厘米。花葶高達70厘米,幼時被密的淡黃色柔毛,後多少脫,基部直徑5-6毫米,被極密的柔毛。

2、葉子:

基生葉蓮座狀,腎形,長9-13厘米,寬11-22厘米,先端圓,全緣或有小齒或掌狀淺裂,基部彎缺寬,長為葉片的1/3,兩面幼時被灰白色柔毛,後無毛;葉柄長15-25厘米,幼時密被淡黃色柔毛,後多脫落,基部短鞘,抱莖,鞘內被密毛;莖生葉1-3,苞葉狀,長圓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2厘米。

3、花朵:

花葶高達70厘米,幼時密被淡黃色柔毛,後多少脫落,基部被極密柔毛。

頭狀花序輻射狀,2-7,排成傘房狀花序梗長2-13厘米,被毛;總苞鐘形或寬陀螺形,長1.2-1.5厘米,長1.5-2.2厘米,口部寬達15毫米,總苞片12-14,2層,長圓形,先端漸尖,背部被毛,內層邊緣褐色寬膜質。舌狀花8-12,黃色,舌片長圓形或匙狀長圓形,長15-22毫米,寬3-4毫米,先端圓形或急尖,管部長6-9毫米;管狀花多數,長10-12毫米,管部長6-9毫米。

管狀花多數,長1-1.2厘米,管部長約6毫米;花葯基部有尾;冠毛白色與花冠等長。瘦果圓柱形,長達7毫米,有縱肋,被成行的短毛。

4、果實:

圓柱形,長達7毫米,有縱肋,被成行短毛。花果期8月至翌年3月。[3]

園林用途

大吳風草姿態優美、花艷葉翠、觀賞周期長,是優良的園林應用植物,可叢植、片植於公園綠地、居住區、道路綠地等。

大吳風草藥用價值

大吳風草又名八角鳥、活血蓮、荷葉三七等,原產我國東部一些省份和日本朝鮮等國,多生長於溪溝邊石崖下和陰涼潮濕的地方。

大吳風草為常綠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粗大,莖高30至40厘米,葉為亮綠色革質形,徑高15至20厘米,邊緣波角狀,頭狀花序組成鬆散復狀,晚秋開花。

該草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散結的功效,有較高的用價值。大吳風草的發現對於研究太行山區的植被和藥物資源開發有着積極的意義。[4]

詩詞賞花

金英翠萼黃色中有幾度。 恁與向遊人道,莫作蔓菁花看。 ——白居易《玩迎春花贈楊郎中》[5]

參考來源

  1. 大吳風草, jgqmr_新浪博客,2015-11-16
  2. 大吳風草的花期、形態特徵、生長習性和園林用途, 新浪網,2017-12-19
  3. 大吳風草, 土流網,2018/11/22
  4. 大吳風草首現邯鄲, 新聞中心,2006年11月23日
  5. 大吳風草, 美篇,20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