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再讀李叔同(楊進榮)
作品欣賞
夜深再讀李叔同
子夜,秋天的子夜,寒涼驚醒了我的一場夢境。醒來,《弘一法師》的書擎得我左手酸困,我的眼角有淚水溢出。我知道那不是多情的淚,而是對決絕的一代宗師,不怕悽苦,一心向佛的感激之淚,欽佩之淚。
關於弘一法師,眾人幾乎皆知。那位風流倜儻的公子,那位滿腹經綸的英才,那位棋琴書畫無不精通的准秀才,那位寫劇唱劇譜曲寫歌的藝術家,那位一朝覺悟,永不回頭的聖僧。多餘的詮釋,都不足以證明他的超常。
學什麼都能學到骨髓,做什麼都能做到至境。不管是俗世的人,還是脫俗的僧,如他者能有幾人?
他,第一個把西洋音樂介紹到中國,並把五線譜和音調(1、2、3、4、5、6、7)譯配。為管弦樂器和民族樂器融合,做了開創性的工作。
他,第一位創作話劇,男扮女裝飾演話劇的人,是話劇界的開山鼻祖。當年紅遍了上海灘。
他,第一位把中國傳統書法,書寫得拙樸有靈,丑而不俗。臨終"悲欣交集"四個字,都放射着慈悲的光芒。
他,第一位用人文情懷語言抒所愛,寫所感,悟人生,道來世的詞家詩人。「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這首《送別》讓好多異域生活的人耳聽不夠,淚流不盡。
他,近代第一位律宗苦修者和深研者、傳播者。唯一的心性,在慈悲苛己的時光里,活得簡單而無我。
他,著述不多,言語不多。但他是唯一把放下讀懂了的人。用行演繹道,用博愛忘卻情愛,用時間詮釋信念。
讀李叔同,他滿腹才學,我沒有;讀李叔同,他年輕的榮光,我沒有;讀李叔同,他聰明的才知,我沒有。
一一「如果流年有愛,就心隨花開。如若人走情涼,就守心自暖」。
一一"緣起則聚,緣盡則散"。
一一「繁華三千,看淡即是浮雲。煩惱無數,想開就是晴天"。
一一"我不知何為君子,但每件事肯吃虧的便是;我不知何為小人,但每件事好占便宜的便是"。
一一「我從不為交出去的真心感到後悔,怎麼看都是失去它的人更虧才對」。
類似的精典語言太多,洞察社會,見識人性,悟抒情愫,入木三分。
多年,我幾乎拜讀了弘一法師所有的著述和關於寫他的書籍資料,實際上,我們的讀,如一些人的參禪拜聖一樣,只停留在形和相上。佛是過去的人,人是未來的佛。參禪修佛參什麼修什麼,佛在哪裡等等問題,要麼我們忙於追逐佛事活動上,要麼我們忙於口頭或筆頭關於佛學的皮毛上,要麼認為捐幾個錢瞌幾個頭獻幾個工修一處殿……這些需要做不,需要,但不是其中的核心要素。你能把長偏的心修正過來,你就是神;你能把無限欲望的心矯正的不怨不貪不色不枉不欺,你就是佛。
「信佛——信的不是神靈,而是因果;學佛——學的不是迷信,而是智慧;拜佛——不是彎下身體,而是放下傲慢;合掌——不是雙手作秀,而是崇敬萬物。不給別人帶來煩惱是一種慈悲,不給自己帶來煩惱是一種智慧。」
參出了上述之意,你就得道了;悟得了上語之諦,你就成佛了。
世事紛亂,守住本心;江湖險惡,便宜勿占。
每個人有成功,只不過大小而已。過去的成功只屬於過去,於現在來說只是一縷煙塵,他們需要的是向前的腳步。人生是從一個又一個別處,來追尋內心的回歸。生命顛簸,回首望去,已踏出了一條崎嶇的路,才豁地發現,最遙遠的,不是未來,而是永遠抵達不了的最初。
法師經歷無數,已經知道名利地位終抵不過青燈古佛依靠的長遠,所以徹心辭塵,終成一代宗師!
阿彌陀佛![1]
作者簡介
楊進榮,曾用名綠雲、羅巴、走天涯、西北星,隴上田園詩人,作家,中國傳統文化的愛好者和鄉土文化的資深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