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多邊主義。原圖鏈接

多邊主義是指兩個以上的國家進行國際合作以解決國際問題,處理由於國際關係中人們所認知的或實際存在的衝突,協調與合作是多邊主義的基本特徵。

目錄

概述

定義

多邊主義,在哈佛大學學者盧之(John Ruggie)的定義中,是一種國際機制的模式──這一種機制有三大特徵:(1) 有3個或以上的國家參與,用以協和各自的關係;(2) 以一系列普遍行為準則為基礎;(3) 不以個別國家的特殊利益或需求為決策考量。相對於多邊主義的,則有「雙邊主義」和「單邊主義」。[1]

多邊主義其旨為國際上的事由大家共商,有關世界前途命運由各國共同掌握,主張按照各國共同達成的規則和共識來治理,而不由一個或幾個國家來發號施令。一些國際機構如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WTO)、G20、歐盟、歐亞聯盟、大英國協、世界銀行、世界衛生組織及世界貿易組織都是奉行多邊主義的機構。

追求共同目標

研究多邊外交行為和活動的理論稱為「多邊主義」,根據普遍的行為原則,協調三個或以上國家間關係的一種制度形式。在國際關係中,多邊主義是指追求共同目標的多個國家的聯盟。和單邊主義或孤立主義相對。全球多邊主義受到諸如歐洲聯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等區域安排的挑戰,特別是在貿易方面。

多邊主義有助於國家化解相互間的矛盾和分歧,從根本上擺脫彼此間的安全困境,創設廣泛的和平穩定的地區安全環境。

行為方式

除了從制度層面界定外,多邊主義還表現為國家行為體之間的行為方式,以及對國際普遍的行為準則和規制的重視和遵守。作為一種著眼於發展國家行為體之間良性互動的社會性安排,協調與合作是多邊主義的基本特徵。大國可以通過與盟國達成一系列雙邊安排。

與其選擇獨自一人或與他人合作,不如政府選擇與精選國家建立緊密的一對一關係,從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實現國家目標的能力。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由於對一些多邊主義的結果不滿意而轉向一對一貿易和其他談判。作為最強大的國家,美國因放棄多邊主義而遭受的損失最少。

發展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由21個亞太國家及地區組成,每年成員國輪流舉辦,議程包括領導人會議、外交貿易雙部長會議等。一些國際機構如聯合國、G20、歐盟、歐亞聯盟、大英國協、世界銀行、世界衛生組織及世界貿易組織都是奉行多邊主義的機構。

2021年拜登總統主政後,美國一改前總統川普的「退群」作風,積極參與多邊國際組織,包括「巴黎氣候變遷協定]]」、「世界衛生組織」與「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等。國務卿布林肯心目中,重返國際政府間組織(IGOs) 以及強化美國與盟國的關係就是重新回到多邊主義。[2]

多邊貿易協定

多邊貿易協定為WTO所制定的一套國際貿易規範之一,多邊貿易協定具有強制性,對所有會員均有拘束力。如平衡稅、反傾銷稅、非關稅貿易障礙等的商品貿易協定(agreements on trade in goods),服務業貿易總協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簡稱GATS),與貿易有關之智慧財產權協定(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cluding Trade in Counterfeit Goods,簡稱TRIPS),爭端解決規則與程序處理諒解備忘錄 (Understanding on Rules and Procedures Governing the Settlement of Disputes),以及規範貿易政策檢討機制(Trade Policy Review Mechanism,簡稱為TPRM),都屬多邊貿易協定。[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