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蠟梅
夏蠟梅Allspice(學名:Calycanthus chinensis)[1]別名:大葉柴、黃梅花、蠟木、牡丹木、夏臘梅、夏梅[2]夏臘梅,臘梅科夏臘梅屬植物。夏臘梅,花朵大而美麗。花色呈白色或淺粉色,邊緣加深,呈紫紅色,淡雅而清新,帶有芬芳,令人賞心悅目;加上花期特殊,一般到初夏就能綻放,愈發顯得珍貴。夏臘梅是中國特有的珍稀野生花卉,分布區域狹窄,產地在浙江,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具有較高的欣賞價值和園林應用價值。[3]自然分佈在海拔600-1000m的山地、溝谷兩旁林蔭下或東北向北坡。喜溫暖濕潤環境。適應性強,在江南、江淮之間均能正常越冬越夏,夏季能耐40℃的短暫高溫,冬季能抗-15℃嚴寒。忌水濕,在排水良好的濕潤砂壤中生長旺盛。葉色濃綠,能結實。在全光照下葉色變黃,生長不良。萌蘗力強。由於我國夏蠟梅分佈區極為狹窄,加上森林砍伐嚴重,生態環境惡化,天然分佈區更加縮小,為加強保護,夏蠟梅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珍稀瀕危植物。它一反蠟梅隆冬臘月開花的習慣,直到初夏才吐露芬芳,因而也就更加顯得彌足珍貴了。東鄰的日本,歐洲的英、法,美洲的美國和加拿大等許多植物園和花卉愛好者都把引種的中國夏蠟梅當作珍寶。[4]
目录
花語
夏臘梅花語代表堅強不屈的精神[5]
開花季節
夏臘梅10月下旬陸續落葉,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展葉,5月中旬始花,6月上旬凋謝。種子於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成熟,無休眠期。
夏蠟梅是蠟梅家族中比較特殊的一個種,與其隆冬臘月開花的大多數成員不同,到每年5月中、下旬的初夏季節才開放花朵。夏蠟梅的花一般先葉開放,單獨生長於嫩枝的頂端,花朵潔白碩大,單生,兩性。花萼呈花瓣狀,花被片為多數,雄蕊18~19枚,著生於肉質花托頂部,花絲極短;心皮為多數,離生,著生於壺形花託內,子房上位,每室1~2胚珠。夏蠟梅的花期也很長,花朵一直持續到開放到6月上旬才逐漸凋謝。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是果實成熟的季節,每個聚合果都有一個近頂端收縮的像小編種一樣的果托,裡面盛有一個瘦瘦的橢圓形褐色果實,扁平或有棱,掛滿枝頭,隨風搖曳,成為珍貴的觀賞樹木。[6]
形狀
高1-3米;樹皮灰白色或灰褐色,皮孔凸起;小枝對生,無毛或幼時被疏微毛;芽藏於葉柄基部之內。葉寬卵狀橢圓形、卵圓形或倒卵形,長11-26厘米,寬8-16厘米,基部兩側略不對稱,葉緣全緣或有不規則的細齒,葉面有光澤,略粗糙,無毛,葉背幼時沿脈上被褐色硬毛,老漸無毛;葉柄長1.2-1.8厘米,被黃色硬毛,後變無毛。 花無香氣,直徑4.5-7厘米;花梗長2-2.5厘米,有時達4.5厘米,著生有苞片5-7個,苞片早落,落後有疤痕;花被片螺旋狀著生於杯狀或壇狀的花托上,外面的花被片12-14,倒卵形或倒卵狀匙形,長1.4-3.6厘米,寬1.2-2.6厘米,白色,邊緣淡紫紅色,有脈紋,內面的花被片9-12,向上直立,頂端內彎,橢圓形,長1.1-1.7厘米,寬9-13毫米,中部以上淡黃色,中部以下白色,內面基部有淡紫紅色斑紋;雄蕊18-19 ,長約8毫米,花藥密被短柔毛,藥隔短尖;退化雄蕊11-12,被微毛;心皮11-12,著生於杯狀或壇狀的花託之內,被絹毛,花柱絲狀伸長。 果托鐘狀或近頂口緊縮,長3-4.5厘米,直徑1.5-3厘米,密被柔毛,頂端有14-16個披針狀鑽形的附生物;瘦果長圓形,長1- 1.6厘米,直徑5-8毫米,被絹毛。[7]
夏臘梅和臘梅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兩者的區別還是很大的,雖然說夏臘梅和臘梅均屬於臘梅科並且都有很高的觀賞價值,但是在園林研究和日常生活中仍然需要認清兩者的區別和聯繫,這樣就可以對不同品種選用不同養殖方法。
葉片
夏臘梅葉片多為膜質,呈現卵圓形或者倒卵形,對生,而臘梅的葉片為紙質或將近革質,形態各異,種類多樣,有卵圓形、橢圓形等,微毛或者無毛。
花朵
夏臘梅花朵單生與嫩枝頂端,夏季開花,外輪花花色包括白色漸變到粉紅色,邊緣為紫紅色,而內部花呈副冠形,呈淡黃色,腹面基部有斑紋無香味。臘梅花朵生於枝條葉腋內,形態多樣,有圓形、倒卵形、橢圓形等,內部花較短,基部有爪,無毛,心皮基部被毛。夏臘梅花期五到六月,而臘梅花期為十一月至三月。
果實
夏臘梅瘦果呈矩圓形,顏色為深褐色,有白色茸毛,果期為九月到十月。而臘梅果呈壇狀或倒卵狀橢圓形,有被毛,果期為四至十月。[8]
繁殖方法
播種繁殖
在10月中下旬可採摘成熟的夏臘梅種子,成熟表現為壺狀果囊呈現黃褐色,而瘦果則呈紫褐色。取出種子進行貯藏,不宜過於乾燥。在早春播種前先在冷水中浸泡約1天左右,使種皮吸水膨脹,能夠提前發芽。播種時需覆草保濕,一般約15天即可出土。約兩個月當苗出齊後揭去覆草,再搭棚遮蔭,防止幼苗被烈日灼傷。一般當年生苗留床一年可移栽定植。播種苗一般4--5年即可現蕾開花。
分株繁殖
可用夏臘梅的根部萌櫱來進行分株繁殖。分株繁殖適宜在秋季落葉後到春季萌芽前這段時間內進行。分株時,用鐵鏟挖出植株後輕輕抖去根上帶有的泥土,用利刀將萌櫱分成若干小株,每小株需帶有1-2根主枝,再從分株主幹留lO厘米處進行剪截,最後栽種。
嫁接繁殖
一般於6至7月份進行,剪取半木質化枝條,剪去葉片,穗長15厘米左右,下切口位於節下0.2厘米處,基質可選擇沙和蛭石對半摻混,採用全光照,加上應用間歇噴霧裝置,能有較高的成活率。一般2年即可開花。
壓條繁殖
在2-3月間,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1年生枝條或2年生枝條,用刀將入土部位刻傷,或是採用環狀剝皮,最好在傷口處塗抹生根粉藥液,以促進傷口癒合。接下去埋入挖好的溝槽中,用酸性濕土覆蓋並保持日常的濕潤。一般經過2-3個月左右的時間,刻傷部位或環狀剝皮處就能生根了,在第二年春天發芽前,將其剪離母株另行栽種或上盆。
露地栽培宜選擇濕潤和光照不強的環境,移植時,大苗要帶土球,種植深度與原地相同。低地種植要填土加高,以防積水。土壤鹼性過大時要用客土或改良為中性土。栽前施入腐熟有機肥作基肥,栽後灌足水。花後旋以追肥,每年一次即可。雨季要注意及時排澇。冬季可進行樹下翻士,以改良土壤,有利植株來年生長。花後如不留種,可及時剪除殘花,同時對枯枝、弱、過密枝等進行疏刪。盆栽可於春季發芽前上盆,盆土宜疏鬆、肥沃。上盆後澆透水,恢復生長後應適當澆水,盆土保持半墒狀態。花前及盛花期澆水必須適量,水多易落花落蕾,水少則開花不齊。春季施2次展葉肥,5月施1~2次復合化肥,施肥以磷、鉀肥為主,氮肥適量。花後至落葉前,酌施2~3次追肥。花謝後進行修剪,以疏為主。[9]
日常養護
溫度和光照
夏臘梅在江南等地可正常越冬越夏,可耐40℃的短暫高溫與-15℃低溫嚴寒。喜溫暖濕潤,陽光不強的生長環境,在全光照下葉色變黃,生長不良,因而要避免陽光直射、長期置於陽光之下,適量光照即可。
澆水
夏蠟梅耐旱怕澇,土壤保持半濕潤即可。雨季及時排水。但夏季不可缺水,以免葉片形成枯乾發白的塊斑,影響花芽形成。在夏臘梅的花期,澆水量必須合理,如果水分過少,則花開不整齊;澆水過多又容易導致落花落蕾。
土壤
適宜在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砂壤中生長。盆土可用沙坡和針葉腐殖土等量配製。
施肥
喜肥,適時施肥能促進花芽分化,開花更多,春季施展葉肥2次,6月底到入伏前每隔半月左右施一次復合肥,促使形成花芽,施肥以磷鉀肥為主,氮肥適量。秋涼後可施一次餅肥,以充實花芽。花後至落葉前,施2-3次追肥。入冬前再施一次稀薄馬掌水,供給開花所需養分。
注意病蟲害防治
主要有蚧殼蟲和蚜蟲危害以及黑斑病和炭疽病害,尤其是高溫季節需加強管理。
注意防風
夏蠟梅怕風,因而露地栽培要選擇背風處。若防風不做到位,葉片會因相互摩擦而產生鏽斑。若在花期受風,花苞不易開放,花瓣會出現不舒展現像等。
適時修剪
夏蠟梅的發枝力強,適時修剪有利於促使更多花枝的萌發,開花更多。在花謝後至發葉前適宜進行修剪,一般在3-6月間進行,7月後停止修剪。剪去病蟲枝、枯枝、交叉枝、過密枝等,一年生枝條保留基部的2-3對芽,剪除上部枝條,以促發分枝,以後新枝每長出兩三對葉片後就要摘心一次。[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