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晓虹
夏晓虹,女,汉族,安徽省和县人,1953年生于北京。文革结束后于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84年于北京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主要研究领域为为近代中国的文学思潮、女性生活与社会文化。先后赴日本、美国、德国、捷克、韩国、英国、以色列以及台湾、香港等国家与地区从事研究与参加学术会议,并曾在日本东京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讲学。
夏晓虹 | |
---|---|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 |
出生 |
1953年 北京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
目录
人物经历
先后赴日本、美国、德国、捷克、韩国、英国、马来西亚、以色列、新加坡以及台湾、香港地区从事研究与参加学术会议,并曾在德国海德堡大学(1998)、日本东京大学(1999-2001)客座讲学。主要关注近代中国的文学思潮、女性生活及社会文化。
1984年6月,文学硕士,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北京
1982年1月,文学学士,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北京
1997年8月-现在,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1986年8月-1992年7月,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
1992年8月-1997年7月,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1984年7月-1986年8月,北京大学中文系助教
1999年4月-2001年3月,在日本东京大学讲学
1998年5月-1998年7月,在德国海德堡大学讲学
1997年3月-1997年7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从事研究
1993年12月-1994年7月,在日本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从事研究
研究成果
专著及论文集
1、《触摸历史--五四人物与现代中国》(与陈平原合作),广州:广州出版社,1999年*363页
2、《诗骚传统与文学改良》,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8年,418页
3、《旧年人物》,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214页
4、《晚清文人妇女观》,北京:作家出版社,1995年,202页;
该书的日译本1998年由朝日新闻社(东京)出版
5、《觉世与传世--梁启超的文学道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290页
6、《诗界十记》,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年,158页
编选
1、《季镇淮先生纪念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277页
2、《北大旧事》(与陈平原合编),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602页
3、《学者追忆丛书·追忆梁启超》,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497页
4、《学者追忆丛书·追忆康有为》,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522页
5、《中国现代学术经典丛书·梁启超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747页
6、《梁启超学术文化随笔》,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
7、《梁启超文选》,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1193页
8、《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与陈平原合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杂志论文
发表在各类杂志的论文近100篇(略)
会议论文
在国内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近20篇(略)
专业领域
教学工作
1997年-现在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本科生课程:中国古代文学
研究生课程:1)晚清社会与文化;2)诗界革命研究;3)梁启超研究;4)明
遗民研究
其他工作:指导硕士生、博士生
1992年-1997年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本科生课程:中国古代文学
研究生课程:1)晚清文学改良思潮;2)明遗民文学研究;3)梁启超研究
其他工作:指导硕士生
1984年-1992年 北京大学中文系助教/讲师
本科生课程:中国古代文学
研究生课程:1)梁启超研究
学术兴趣
(1)晚清社会与文化
(2)中国妇女生活与文学
(3)近世中国文学
(4)明遗民研究
(5)梁启超研究
科研项目
199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晚清文学改良思潮"(已完成)200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晚清文学的兴替与新文学的建立"(已完成)
获奖情况
1988年,《梁启超与日本明治小说》获北京大学首届青年优秀成果二等奖1991年,《梁启超与日本明治文化》获北京大学第二届青年优秀成果二等奖1992年,《觉世与传世--梁启超的文学道路》获北京大学光华安泰青年科研成果奖1996年,《从男女平等到女权意识--晚清的妇女思潮》获第三届北京大学学报优秀论文奖1996年,《晚清文人妇女观》获北京大学第五届科学研究成果著作二等奖1996年,《晚清文人妇女观》获北京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6年,《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获教育部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
视频
私家书房:陈平原、夏晓虹书房探秘,学者藏书不以珍奇为贵 2019年7月26日发布
参考来源
- ↑ 活动·北京|夏晓虹x陈洁:梁启超与胡适的学术交往 ,搜狐, 2019-03-25
- ↑ 夏晓虹 ,名人简历网